首页  >  专题库  >  央企“双创”精彩纷呈  >  央企动态 > 正文
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时间:2017-06-08

一、“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推进“双创”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引领,走出一条持续创新、重点跨越、全面发展,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现将主要做法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服务国家创新大局

自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党组和刘振亚董事长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为战略目标,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带动社会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将“双创”工作贯穿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全过程;总部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协调联动,统一制定科技创新规划,组织重大技术集中攻关。公司各级单位均建立创新组织体系,持续加强对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性创新,多层次提升创新实力。

(二)优化创新资源,健全公司创新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培育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国际一流成果为目标,自上而下建立创新体系。形成了以直属科研单位、产业单位、省属科研单位、海外研发机构为主体,外部科技力量为协同,层级清晰、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组建智能电网美国研究院和欧洲研究院,致力于将海外研究院打造为公司前沿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的国际平台。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公司实验室72个(含公司重点实验室26个),各单位实验室148个。完善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组织开展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评选、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等群众性活动,鼓励岗位创新、全员创新。

(三)变革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集团管控、压缩管理层级的要求,大力推进“三集五大”(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建设,加强对核心资源和关键业务的集约管控,构建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成职责明晰、流程顺畅、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制定通用制度452项,一贯到底,公司一体化运营显著加强。着眼于实现对安全、经营和服务24小时在线监控,完善和建成“三个中心”(电网调控、运营监测(控)、客户服务中心)。覆盖总部、省公司、地市公司的三级运营监测(控)中心实现了对主营业务、核心资源、关键流程、重要指标的在线监测,提升了管理水平。大力推动“三全五依”法治企业建设,按照全员守法、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要求,推进依法治理、依法决策、依法运营、依法监督、依法维权。

(四)攻克核心技术,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系统开展电网核心技术研发,在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接入消纳等方面取得一大批国内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诞生了“中国标准”。2010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8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得中国专利奖39项,其中,专利金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900余项,其中,一等奖74项。截止2014年底,已累计拥有专利40646项,连续四年居央企第一位,其中2014年全年申请专利16719项,其中发明专利7970项,获授权专利10475项,其中发明专利1709项。

1.特高压输电: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并实现商业运营的国家,全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特高压技术抢占了世界输电技术制高点,是我国为数不多、世界领先、拥有国际标准主导权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形成5项国际标准、46项国家标准。特高压技术“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一期、二期送出工程。特高压输电有力带动了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市场垄断。

2.智能电网:建设涵盖发、输、变、配、用、调各环节的坚强智能电网,建成一批智能电网重大创新工程,投产智能变电站2064座,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安装智能电表超过2.9亿只、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3亿户,显著提升了电网智能化和互动服务水平。在京沪(北京-上海)、京港澳(北京-咸宁)、青银(青岛-石家庄)高速公路建设快充站133座,形成“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覆盖34个城市、高速公路2900公里,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共快充网络。年内公司将建成京津冀鲁和“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在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建成一批快充站点,有力带动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

3.新能源接入消纳:建成世界领先、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国家风光储输联合示范工程;国家电网成为世界风电并网规模最大、光伏发电增长最快的电网。目前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1.4亿千瓦,其中风电9838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224万千瓦;1-8月累计消纳风电、太阳能发电13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

4.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能源“四个革命”的重要论述,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出发,经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基于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设想,并发布了研究成果和专著。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泛在智能电网+清洁能源”。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发展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才能实现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和高效率利用,才能加快“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五)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推行服务创新

构建统一高效的95598电力服务平台,形成国网、省、市、县“四级”客户服务新体系,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服务人口最多、服务功能最全的电力客户服务中心。

1.创新服务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基础设施、服务流程、服务方式、专业协同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服务能力。推广95598互动网站、“掌上电力”手机客户端、支付宝服务窗等网上营业厅,满足客户多样化、便捷化缴费需求。目前网上营业厅注册用户达4300余万,离柜业务办理率达63%。打造营业网点与互联网“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型办电模式。推进现场移动作业、电子认证等远程和现场技术服务,运用大数据辅助设计供电方案,提高了服务效率。

2.创新电能替代:全面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动把工业锅炉、居民取暖厨炊等用煤改为用电,积极推广港口岸电、航空辅助动力替代。目前公司已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项目3万余个,替代电量1135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直燃标煤363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05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207万吨。今年预计完成替代电量7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3.创新电动汽车服务:成功研发能够满足各类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交直流充电设备、立体式充电车库、快慢充一体化智能充电桩。建成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跨区域、全覆盖的充电网络运营监控系统。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充电检测中心,具备国内唯一出口欧美检测资质。加快车联网平台建设,京沪沿线6省市实现高速公路充电统一支付。推行电动汽车手机APP导航服务。

4.创新电子商务:即电子商城、车联网服务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子商城于6月21日正式上线运营,具备智能家居一体化服务、分布式电源整体解决方案等特色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完成功能开发,具备支付结算功能。

(六)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信息化平台

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成了统一的集团企业级信息化平台,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迈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

1.SG186工程: “十一五”公司总投入230亿元,建成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涵盖协同办公、安全生产、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八大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六个保障体系。

2. SG-ERP工程:“十二五”期间在SG186工程基础上,以“平台集中、应用融合、决策智能、安全实用”为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建成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深、智能化更高、安全性更强、互动性更好的一体化集团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公司综合计划、全面预算、重大项目管理全部通过ERP实施,实现动态跟踪、实时管理,在线人数最多超过70万,每日监控资金约1000亿元,管理生产设备台账8000余万条,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流程覆盖率超过90%。

3. 创新技术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终端”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能芯片、传感设备、智能终端、基础平台等产品研发,推动企业管理、电网运营和服务模式创新。制定《信息通信新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和“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电力物联网、电力云及基于云的智能电网和企业运营应用架构。在支撑“双创”方面,重点通过公共服务云,为中小售电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促进相关业务创新发展。

(七)激发基层活力,群众性创新成果丰硕

坚持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创造热情,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建设创新型班组:推进班组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开展“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活动,公司每年评选表彰100个先进班组和100名优秀班组长。达标班组覆盖率达到95%。

2.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五年来,共推出创新成果12.5万余项,转化和运用6.06万余项,一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2014年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表彰100项创新成果,公司10项成果获得表彰,占总数10%。一线工人自主研发的《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等3项成果分别荣获2009、2011、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1100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评比表彰76个“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共有核心成员1.2万余人,其中高级技术人才3000多名,近10万职工直接参与了工作室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蓝领”和“金牌工人”,700余人获得省部级创新能手或技术能手称号,达到了树立一个、培养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2014年1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命名了97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电网公司1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获此殊荣,占表彰总数的18%。

4. 成立QC(质量控制)小组:目前,公司系统注册开展活动的QC小组共约2万个,参加人数20多万人次,形成成果1.5万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6万多条。累计形成专利6000余项,建立了涵盖各专业领域的QC诊断师专家队伍,具有国家级QC小组活动诊断师资格2000余人。2015年全国表彰1711个QC小组,电力行业312个,其中公司系统205个,约占全国的1/8(12.3%),占电力行业的2/3(65.7%)。

5.组织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比业绩成效、比工作创新、比岗位技能、比服务规范、比群众满意程度、比爱岗敬业。五届竞赛共产生“十佳服务之星”50名,“优秀服务之星”150名,“服务之星”258名,其中14名员工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6.组织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青创赛)。青创赛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面向公司系统青年员工开展的一项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的创新竞赛活动。以“创新让电网运维更高效”为主题,通过大赛增强青年创新意识,分享创新经验,提升创新能力,孵化有效创意,推动成果转化。活动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历时四个月,4000余名员工参与。目前已进入复赛阶段。本次评选的80项创新成果可直接用于现场维修作业,其中23项通过产业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

二、下一步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向“十三五”和更长远发展,创新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公司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国资委要求,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战略目标,以创新、创业、创造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夯实创新基础,激发创新活力,培养创新人才,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多出快出国内国际一流的创新成果,发挥中央企业对社会创新创业的带动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重点工作是:全面落实中央部署,坚持需求导向、重点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员创新激发活力,以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中央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体系,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强投入产出考核,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在创新中的效率和效益。围绕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开发、储能、新材料应用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健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激励机制,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商业模式创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健全科研和产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形成吸引优秀人才、留住高端人才、加速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推进技术创新,强素质、出成果、增效益,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国家电网公司将按照国资委工作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