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央企“双创”精彩纷呈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把咸水酿成“甘露”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08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4的我国,海水淡化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路径。作为我国最早介入海水淡化领域的公司之一,国投开发投资公司以天津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又称“国投北疆发电厂”)项目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自主创新,让我国逐步摆脱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目前,北疆一期工程淡化水规模已达20万吨/天,占全国淡化水总量的1/5。

来到国投北疆发电厂,只见200多米高的锅炉旁,伫立着一字排开的8台大型海水淡化装置。涨潮时被引入蓄水池的原海水经预处理后进入淡化装置,经过蒸馏后便成了可以直接饮用的淡化水。这里,就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九成产品外送至滨海新区。

放眼全球,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并非先行者。国投北疆在一期工程中使用的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设备就是从以色列引进的。设备能够引进,技术创新却需要自身摸索。运行过程中,项目人员发现,淡化水的水质较为纯净,但其pH值受季节及原海水水质变化波动较大。随后,他们针对现有系统的工艺结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技改方案。方案实施后,海水淡化系统可根据装置运行及产水指标变化情况,实时在线调节水质。

为让淡化水流入千家万户,项目人员也颇费周折。淡化水过于纯净,容易溶解掉市政管道中原有的水垢,让管道中的水变得浑浊。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人员经过大量试验后敲定了最佳方案:淡化水和自来水按1∶3的比例进行掺混。

2010年10月,淡化水正式进入滨海新区市政管网,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向社会大规模供水。目前,项目已建成54公里的供水管线,每天向龙达水厂和泰达水厂供应淡化海水3万吨,未来还将拥有更多用户。

虽然名叫电厂,但更准确些说,国投北疆项目是一座集合了发电工程、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5个子项目的循环经济体。一期工程中,除了海水淡化装置,还建有2×1000兆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等废料被就地生产成建筑材料,而产生的余热则成为海水淡化工程所用的动力。淡化水可供电厂和市政所需,副产品浓缩海水也可就近“发挥余热”。携带废热的浓缩海水被引入电厂附近的汉沽盐场后,盐场每年增加50万吨原盐产量,并节省出22平方公里盐田用地。制盐母液进入盐化工生产流程,可生产出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等市场紧缺的化工产品,每年产能达6万吨。

有了成功运营海水淡化设备的经验之后,国投又瞄准了更高的目标——推进海水淡化设备的国产化。2009年,国投所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全面启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工作;2013年,在唐山曹妃甸港建成千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中试装置,成功实现连续运行;2014年,在2倍浓缩海水淡化技术的基础上,又启动了3.5万吨/日3倍浓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研究项目,今年底前有望攻克关键技术。

眼下,北疆电厂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淡化水总生产规模将达50万吨/天。最令人骄傲的是,二期工程的海水淡化装置将刻上国人自主研发的印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