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精准扶贫在行动  >  全国脱贫攻坚奖在京中央企业推荐人选 > 正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张郁——坚持创新引领 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效

    发布时间:2017-07-27

张郁同志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扶贫办公室主任职务。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航天科技集团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该同志在工作中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把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航天科技优势,不断推进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精益求精,在产业升级、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方面扎实推进了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陕西太白县、洋县、河北涞源县三个县的定点扶贫工作,为帮扶县精准扶贫工作带去了新理念、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路径,扶贫工作得到了上级以及地方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航天科技集团的扶贫工作经验在2016年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工作会、国资委机关扶贫工作会、全国扶贫日论坛社会扶贫平行论坛等会议或论坛上进行了交流。

一、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机制,为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提供保障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的领路人和策划者,该同志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机制,优化扶贫工作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经过不断优化、完善,航天科技集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扶贫工作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办公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制度管理体系,由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分管扶贫工作并担任组长,每年定期召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和工作座谈会,认真学习中央最新的扶贫政策和精神,并积极研究年度扶贫工作。按照陕西太白县、洋县、河北涞源县三个县,分别成立了三个定点扶贫工作组,明确了组长单位和成员单位的职责权限,形成组长单位和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扶贫工作合力,提高了扶贫工作成效。

扶贫挂职干部是航天科技集团与帮扶县的重要桥梁纽带,是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执行层,是确保精准扶贫的关键。该同志非常重视挂职干部的选派和培养工作,认真组织好挂职干部的前期考察、遴选工作。在选好干部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有效的培训机制,组织挂职干部赴北京通州、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甘肃陇南学习现代农业管理和电商扶贫等经验,以“政策明、思路清、技术精”为目标,快速实现从科技干部到扶贫干部的角色转变。挂职干部充分发挥航天精神,主动融入地方中心工作,将企业干项目的理念引入扶贫开发,利用科技管理优势,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倾心扶贫工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好评,也较好地落实了航天科技集团的精准扶贫战略。

二、创新帮扶工作模式,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落到实处

该同志积极学习并深刻领会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导向,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做好产业规划、项目遴选的统筹策划,用航天的科技和管理优势聚焦精准扶贫,着眼于提升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自身造血能力,不断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1.“航天育种”技术开辟扶贫攻坚新领域

“航天育种”技术是将航天空间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尖端技术,这一技术也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开辟了新的产业领域。2016年,航天科技集团定点扶持的洋县、太白县、涞源县均建设了航天种植示范基地,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涞源县已经连续四年推广航天育种蔬菜,茄子、辣椒等航天育种的产品。结合太白县“莓类之都”发展规划,积极引进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育苗产品-航天树莓,建设150亩航天树莓标准化产业示范园,经济效益扩大50倍,成为当地农业增收的“金疙瘩”。同时航天树莓首次在陕西太白县得到了成功示范。“航天育种”技术的创新实施,加速了帮扶县传统农业向高端果蔬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农光一体”光伏扶贫创建扶贫工作新思路

在太白县积极探索“光伏产业”扶贫模式,结合移民搬迁新村建设,积极协调发改、扶贫、电力等部门,大力发展屋顶式光伏扶贫,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形成了示范效应,创造了陕西省光伏扶贫“太白经验”。2016年,在屋顶式光伏扶贫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农光一体的光伏扶贫项目。在太白县鹦鸽镇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为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配套修建农业大棚,用于该村贫困户在棚中种植航天蔬菜花卉增收。这些为光伏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3.产业带动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2016年所完成的项目中,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按照“航天扶持、村级主体、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由村委会抓总,外聘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合作社,吸纳带动以贫困户为主体的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运用市场模式运作。在陕西太白县、洋县及河北涞源县三个县选择重点贫困村以果品、蔬菜、食用菌及生态养殖为抓手,帮助成立专业合作社12个,与龙头企业合作,解决了农民的产销难题,拓宽了农民致富途径。

同时在涞源县实施“协议投资”固定回报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投资龙头养殖公司和蔬菜种植合作社,约定每户每年获得不低于投资额10%的保底收益,使贫困户获得了土地流转、劳务佣金、投资收益三份收入。

4.航天标准示范项目建设为产业扶贫项目建立新标准

再好的产业扶贫项目,没有贫困户积极参与就不能算是好项目。航天帮扶的项目均按照航天的标准建设、验收、管理,从而形成了航天标准示范项目。航天标准示范项目的成功运作,能够真正打消贫困群体的顾虑,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2016年,在航天定点扶贫县高标准建立了航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等多个示范型扶贫项目,也带动周边贫困人群增收。

5.电商扶贫工程为贫困县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6年,航天科技集团按照“互联网+”的创新思路继续巩固农村电商成果,建成镇村电商扶贫服务中心10处,融农特产品包装-订货-销售-物流-售后为一体。同时,以航天住宅小区为基础,使定点扶贫县太白县的电商信息与航天智慧家园APP成功对接,形成消费支撑,有效地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三、重视教育文化事业,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该同志非常重视教育文化事业,把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转换观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提高自身造血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扶贫,实施了洋县职教中心帮扶项目,实施了数控、焊接、汽车整车维修车间及多媒体教室、发动机及底盘维修实训室等多个专业的建设和扩建,并开展了师资培训,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人才保障。联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太白县挂牌成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建立实验教学基地,推进当地群众种、养殖现代化技术提升。发挥航天卫星资源及技术优势,建设卫星农家电子书屋,在太白县、洋县、涞源县为边远地区贫困村及中小学安装建成了卫星农家电子书屋,丰富文化生活,拓宽获取农业知识渠道;在涞源县改善学校教学基础条件;建成太白县杨下希望小学,支持太白县电视台采编设备数字化改造。

同时,该同志将扶贫帮困与航天文化传承结合起来,积极派出航天科技人才,在各县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和航天精神宣讲。结合帮扶县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航天科普体验项目,提升旅游体验品质。通过一系列航天文化建设,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神,树立自力更生,自强自信的思想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

当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该同志将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以及航天科技集团的要求,用创新思维开展扶贫工作,将航天科技和管理优势与当地发展紧密结合,与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紧密结合,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坚决完成好年度精准扶贫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