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王大新——功成务必有我 不做扶贫攻坚局外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王大新——功成务必有我 不做扶贫攻坚局外人

发布时间:2017-07-27
央企定点扶贫工作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贫困区域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近年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积极响应中央、国务院号召,紧密结合定点扶贫县贫困现状和发展需求,积极出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关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对口帮扶工作规划(2016-2017)》,并于2016年10月选派王大新同志到张家川县人民政府挂任副县长,推进落实“对口帮扶工作规划”,同时协助当地扶贫开发工作、负责省外帮扶单位联系工作以及其他县委、政府安排的专项工作。王大新同志任职以来,珍惜机遇,紧抓学习,深入思考,较快转换角色,主动融入当地扶贫工作。深入调研扶贫需求、精准对接帮扶项目;结合自身专业技术资源,积极探索实践扶贫新模式,出色完成任务,为张家川县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提高帮扶项目针对性,需求调研对接求精准。
精准扶贫贵在“准”字,强调“扶真贫”、“真扶贫”,真正立足于脱贫需求。企业帮扶资金安排是有限的,如何选项目、落实项目便成了王大新的重点任务。刚到张家川,他就立即开展项目调研工作,抓时间学政策,了解县扶贫攻坚思路和举措。在较短时间内,基本理清工作思路:即一是选择帮扶项目要精准,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到“利德政民心、促发展后劲”的项目建设上。二是项目选择突出扶智方向,树立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理念,在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找准对接点。三是项目选择和实施要与县里扶贫规划协同,与解决发展瓶颈的举措形成攻坚合力,能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他将这一思路原则充分体现在《定点帮扶工作规划》和项目选择落实上。由于调研深入扎实、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接确定了危房改造、通村道路硬化、电商培训三个项目,投资额210万。 危旧房改造选择的对象是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家庭,帮真难解最困,2016年底危房改造帮扶项目高效率完成,五户贫困户喜搬新居。在建的通村道路硬化项目将解决贫困村135户642人交通运输困难。帮扶项目把解决居住安全、出行难、就业难作为突破口,精准对接,地方评价高,群众口碑好,煤炭地质总局获甘肃省委2016年“省外定点帮扶单位民心奖”荣誉。
二、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创新帮扶模式,优化扶贫投入结构。
挂职干部代表着央企形象,同时也代表着央企专业资源,如何发挥央企专业资源优势,提高对口扶贫质量,实现以“专”帮“难”,以 “优”补“缺”,是王大新任职以来不断思考的课题。张家川县山多川少,农业生产条件差,工业经济规模小,全县贫困发生率15.91%,是全国少有的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县,按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艰巨。自2002年起煤炭地质总局开始对张家川进行定点扶贫工作,相继开展了援建希望小学,支援抗震救灾,投资实施帮扶项目等大量的帮扶工作,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对于县里脱贫攻坚需求而言,却显得“杯水车薪”。
王大新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创新帮扶模式”作为开展深度对接工作的主导思路。煤炭地质总局作为中央地勘行业排头兵,矿勘与开发是最强项,能够帮助地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工业规模,助力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王大新结合县情、深入调研, 提出了“矿产勘查”和“地热能勘查”两个项目实施意见受到重视,根据项目特点,初步拟以PPP项目模式进行谋划、实施。年初,王大新根据县发改局、规划局的项目急需,结合总局航测遥感技术资源为张家川政府赶制了《张家川县城区大比例正射影像图》,为项目规划提供了地理信息基础底图,成了雪中炭、及时雨。同时利用《中煤地质报》资源,帮扶张家川县组织实施了120名通讯员的集中培训。
三、主动融入新环境,自觉责任担当,不做扶贫工作局外人。
挂职副县长对王大新而言是全新的工作岗位,他到张家川县,首要任务就是尽快熟悉县情、尽快到位工作,尽快对接帮扶项目。政策学习、调研县情、摸家底、项目对接调研是必做的功课,放低姿态,多走多听多问,克服气候、语言、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和困难,跑遍15个乡镇。与县部门负责人、乡镇干部讨教问计。较短时间内,确立了帮扶项目,理清了初步工作思路,明确了新工作努力的方向。
挂职不能失职,主观意识上他把自己定位一名张家川县干部,不当走读干部,更不能当看客。按分工承担的项目定期深入项目单位和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和建议,对项目单位和主管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督促项目前期工作,检查建设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工作上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慎终如始,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主动作为,努力做到情况明、数字准、底数清,主动融入当地政府工作,与当地同志谋事干事形成合力。生活上,勤俭自律,尊重民族习惯,与干部群众广交朋友,不谋求特殊照顾,树立了挂职干部良好形象。
他在做好对口帮扶项目调研落实的同时,结合县情实际和单位专业资源优势,深入调研、深度对接,组织谋划PPP项目,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不做局外人,努力为县里脱贫攻坚献智献策:提议完善了《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撰写了《创新融资渠道,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伊香拉面师培训是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清真餐饮富民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他经调研提出了旨在培育管理人员、领军创业人才的升级建议。2017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王大新负责包抓“张家川县平安梁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项目,该项目投资1300万元,解决3个乡镇、12个行政村1816户8930人饮水不稳定的问题。由挂职干部包抓重大建设项目尚属先例,这是县委、县政府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他踏实勤奋、主动作为的表征。
四、强化学习增长实干本领,在工作实践中历练人生。
与在企业工作相比,政府工作性质和环境跨度较大,新岗位对自身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奋马扬鞭蹄自急,王大新始终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全面学习政策、业务,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更注重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身边人学,走村入户、深入调研,汲取基层鲜活经验,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精神境界,逐渐成为胜任新岗位的行家里手。
他以实际行动认真落实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煤炭地质总局扶贫规划部署,促进了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思想的进步。“扶贫攻坚战必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实现”,他态度上坚定坚信,行动上紧跟紧随。甘肃张家川县的大多数回族群众原居地是陕西,多数是清末和共和国成立后迁居至张家川。走村入户、下乡调研时,这位来自陕西的扶贫干部总要多几句话、攀亲戚、认“老乡”,因此便多几分亲近和信任,他说:“每逢贫困户拉着手讲问题、眼含希望和期待,愈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每次双联下乡或是走访定点帮扶项目户,群众都热情地打招呼,说的最多的话是政府对他们很关心,感谢政府、感谢党。感动的同时,更加认识到扶贫工作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倍觉作为扶贫干部的光荣使命”。
脱贫攻坚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是暖民心的伟大工程,他将挂职扶贫工作作为可贵的人生经历,难得的精神历练,肩负着煤炭地质总局的神圣使命,主动投身扶贫事业,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勤于探索,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然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