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李洪岩——扶贫路上 他在奋力前行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李洪岩——扶贫路上 他在奋力前行

发布时间:2017-07-27
中国有色集团自2001年起,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梁河县的对口扶贫单位,多年来始终坚持“教育扶贫”为主,项目扶贫为辅的扶贫工作方针,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条件改善、资助贫困学生就学、抗旱救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2016年,中国有色集团拨付扶贫资金200万元,同比增长43%。截止目前,中国有色集团累计向梁河县拨付扶贫资金1015万元。
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傣族葫芦丝音乐的发祥地,总人口17万人,主要以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为主。梁河县是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以种植粮、蔗、茶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县。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2亿元,财政总收入2.52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77元。2016年大厂乡和永安寨脱贫出列,减贫1425户5698人,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7%降到10.1%,尚有4113户15948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2016年8月17日,经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选派,李洪岩同志到梁河县挂职副县长。根据组织安排,分管科技工作,协助分管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李洪岩同志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摆正位置、服务大局、埋头苦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一些实事好事,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把脉问诊找穷根
刚到梁河的第二天,李洪岩同志就开始下乡调研开展工作。先后深入4个贫困乡镇和26个贫困村系统开展脱贫攻坚入户调研,与贫困群众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致富办法。经了解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因思想观念落后、劳力缺乏、长期患病、自然灾害、子女读书、信息匮乏、资金不足等因素致贫和返贫。 极少数人是因为懒惰心理严重而导致贫困。简单的送物送钱不仅不能帮助脱贫,而且会成为导致返贫的开始。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加强教育培训、改变思想观念才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
二、对症下药开良方
李洪岩同志先后调研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世博集团和云南烟草专卖局等三家单位在梁河县的定点帮扶村,了解了三家单位的帮扶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派1人挂职副县长兼关璋村第一书记,但以县里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为主。云南世博集团派1人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同时派出由6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采用“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企业贴息”的模式进行帮扶。云南烟草专卖局派1人挂职县委副书记,派2人分别挂职九保乡副乡长、囊宋乡副书记,同时派9人驻村开展工作,采用“企业提供资金-政府相关部门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模式进行帮扶。在系统学习和研究三家单位对梁河县的帮扶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特点和分管工作,李洪岩同志提出了“科技扶贫入梁河”的工作思路,坚持“重点着眼当前,同时兼顾长远”的工作方针,制定了《2017-2018年中国有色集团帮扶梁河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从智力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基础扶贫、教育扶贫等角度开展高效精准扶贫工作。
(一)开展精准培训,夯实智力扶贫
围绕梁河县甘蔗、茶叶、烤烟、中草药、果蔬、畜牧等六大支柱产业,组织实施智力扶贫工程,在教给农民“织网”之术、强化农民“造血”功能、传授农民致富本领、组织农民创业生财上下功夫,引导贫困群众“学一智、多一技、增一能”,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目标,不断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今年上半年已开展茶叶种植和加工、葡萄种植与管理、民族特色菜烹饪等三期培训,受益群众达150余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二)加快成果引进,夯实技术扶贫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梁河县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在甘蔗优良品种引进、中低产茶园升级改造、古茶园开发与保护、道地药材种植、高品质葫芦种植与葫芦丝制作工艺优化、高附加值蔬菜系统种植、生态黑毛猪养殖等方面建立科技扶贫示范样板基地,不仅做给农民看,而且带着农民干,逐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梁河县甘蔗种植面积5万余亩,但整体甘蔗品种较为落后,产量较低。目前李洪岩同志正在积极联系,计划于2017/ 2018冬春种植之际,从云南省农科院和德宏州甘蔗研究所引进5个甘蔗新品种。此外,梁河县荒田村中低产茶园升级改造项目已经开始组织实施,项目完成后可使500户茶农直接受益,预计每年人均净增收900元。
(三)培育主体产业,夯实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路,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按照云南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省州县三级产业扶贫规划,结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布局,重点解决梁河县产业发展瓶颈,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组织实施科技扶贫计划项目,培育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扶持一批能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协议,以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使贫困地区经济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为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做出样板和示范。目前,李洪岩同志已经组织梁河县龙鑫茶叶有限公司和云南梁河民族制药有限公司申报州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项目,同时帮助梁河县香砂仁种植产业合作社等种植和养殖合作社积极申报产业发展项目。
(四)推进设施帮扶,夯实基础扶贫
李洪岩同志在下乡调研时发现,河西乡光坪村照壁山搬迁点文化活动室因资金短缺无力修建、小勐武自然村老年活动室年久失修,同时有3条沟渠和3条村内道路存在不同程度问题,严重影响了1000余户群众的生产生活。他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赴现场查勘,并进行详细测算,文活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3条沟渠和3条道路预算总投资181.3万元。之后专程向集团公司分管扶贫工作部门汇报,建议集团公司从专项扶贫资金中予以支持这些项目。
(五)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夯实教育扶贫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既是扶贫的重要目标,也是扶贫的有力支撑。2016年8月,梁河县成功申报云南省“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为全县教育赢得了重大发展机遇。该项目重点向国扶县倾斜,主要包括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校园长培训等内容。为持续提高梁河县2000余名教师队伍质量,增强教师队伍稳定性,切实完成“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各项乡村教师培训任务,梁河县拟规划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培训楼一幢,四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400m2,预算400万元。李洪岩同志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考察,并与县教育局长进行数次沟通交流,认为该项目对改善梁河县师资培训条件具有重大意义,已向集团公司建议支持该项目建设。
三、因地制宜选产业
河西乡光坪村是中国有色集团的定点挂钩村,过去农民收入主要以锡矿、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15年7月25日,光坪锡矿发生重大坍塌涉险事故,造成11名矿工被困井下长达42小时,幸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引起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及时对光坪锡矿下发了停工停产整改通知。村民收入一下子没有了来源。李洪岩同志多次与村三委干部商讨产业发展方案。一次他偶然听说光坪村在来利山上有一片500余亩的茶园,但已经荒废了30余年。因海拔较高(2300米以上),地势险要,村民基本上常年不去那里。他组织县里两位茶叶专家,并邀请两位有经验的村民带路,手脚并用爬了将近2个小时,去实地查看那片茶园。专家们都认为茶叶质量较好,可以作为生态茶园来逐步改造。今年春天,他自费请人采了14斤鲜叶,做成干茶请数位茶叶专家品尝,都认为口感很好,这片茶园有开发利用价值。他又联系了茶叶企业,明年春茶季节到光坪村收购鲜叶,争取为光坪村群众打造出增收致富的新支撑点。同时,他还积极争取在光坪村易地搬迁点引入光伏扶贫产业。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是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金寨、宁夏银川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时对光伏扶贫给予了高度评价:“光伏+改善生活环境”、“光伏+美丽乡村”、光伏+就业+金融,是一举多得的扶贫实践。李洪岩同志积极联系浙江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讨家庭分布式光伏系统在光坪村易地搬迁点实施的可行性,并邀请该公司领导赴梁河实地考察,协商具体了实施方案,待易地搬迁点工作完成后逐步推进。
四、精准“点穴”助脱贫
李洪岩同志在光坪村系统走访时发现,光坪村有两个家庭情况非常特殊。一个是家中有4口人,父母双亡,爷爷奶奶将近80岁,姐姐17岁,弟弟13岁,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积极联系将姐弟两人纳入了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主体的“天使成长助学计划”,姐姐每月获得400元资助,弟弟每月获得300元资助,直到大学毕业,有效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另一个是家中有一位年仅4岁的脑瘫且伴有斜视的儿童,为了治病已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他通过多方介绍,联系了陕西爱加倍社会关怀促进中心,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为家庭减轻一点点负担。
目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有色集团这个坚强后盾的大力支持下,他在梁河县脱贫攻坚道路上,奋力前行……但他并不孤独,全县有千千万万个人与他一样,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如期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