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姚莉——扎根农村 倾心助力精准扶贫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姚莉——扎根农村 倾心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7-07-27
受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委派,2015年6月15日,姚莉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上升乡上升村挂职第一书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因表现出色,得到拜泉县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和上升村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上升村党支部也被评为“2016年度拜泉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舍家撇业,异乡热土做贡献
姚莉的爱人是扶贫战线的一名干部,响应中组部号召,援青三年,走时孩子仅9个月。姚莉一人挑起家庭重担,作为单位业务骨干,工作也十分繁忙。但得知总公司要选派一名干部驻村担任村第一书记时,经过认真思考,她积极请缨,主动报名,克服了家庭困难,将不到3岁的孩子托付给远在新疆的父母,放弃了大城市、大机关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怀着对扶贫事业的热爱,毅然踏上扶贫之路,自觉接受基层岗位锻炼。
二、扑下身子,融入三农
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当一杆子插到底,面对陌生艰苦的环境,完全游离于中储粮系统之外、一切关系协调、生活和工作开展都要依靠自己时,作为女同志,姚莉确实有一个适应过程。老百姓看你的目光是陌生质疑的,村干部认为你是来镀金的,关心的是带来资金、项目的多少,其他事并不希望多搀和。她下定决心,要耐住艰苦和寂寞,在村里扎下根来,少说多听多做,先熟悉情况。除国家主要法定节假日之外,姚莉都生活、工作在村里。走家串户,逐步学会用老百姓的语言唠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期盼,并对有关困难和问题逐一记录。加强与村书记联系,虚心求教,遇事多沟通,尽量做到步调一致。积极参与村里大事小情,春播夏铲秋收冬藏,村里遇到急事难事,献计献策,以身作则,帮助协调,为村里撑腰打气,逐步融入农村生活。
三、明确工作重点,有的放矢抓扶贫
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上升村第一轮扶贫开发就是扶贫村,资源匮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全面了解上升村实际,姚莉与村干部、老党员、老社员、种植大户、一般群众、贫困户多次开展座谈。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召开支委会,分析上升村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潜力,明确村工作重点,即抓基础、促党建,抓增收、促发展,抓治理、促稳定,抓帮扶、促和谐,多措并举,确保将党和县乡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要求落实到位。
四、夯实基础,争取政策抓扶贫
上升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是制约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2015年上半年之前,建村110年屯到屯之间无一条水泥硬化道路。过去一到雨季,屯道泥泞难行,孩子上学需要家长穿着雨鞋背到村道上,更谈不上有粮食经纪人来串户收粮了。姚莉驻村后,多次向总公司、县乡政府反映情况,先后争取修路资金227.75万元,全村6.1公里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在修路的两个多月里,为确保工程质量,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早晨五点钟开始施工,已到达施工现场,下午六点半施工结束,才离开工地。与党支部、村干部一起,全村总动员,家家户户参与,克服东北地区施工期短、拜泉雨季长等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完成修路任务。中储粮的“吉祥路”成为县村级道路建设的标杆路。在户外施工是艰苦的,蚊虫叮咬,天气无常,条件恶劣,姚莉的脸晒红晒黑了,但也正是逐屯修路,吃了百家饭,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此外,她还争取政策支持,建设村小广场、篮球场,设立宣传栏,安装路灯、铁栅栏和健身器材,建立村秧歌队,上升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脱贫致富有了盼头,也丰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五、加强党建,组织保障促扶贫
上升村党支部干部配备齐全,有一定战斗力,但在党组织建设和政策执行上,办法少,不够规范。上升村23名党员中,在村11名,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文化,50岁以上居多,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老化,发挥作用有限。经过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民离乡离土成为常态,对离村党员的管理十分困难。作为第一书记,姚莉力求做到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配合村书记,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为此,严格党的纪律和制度,严格党员管理,将抓党建与乡村治理、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后备力量储备。“七一”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支部书记上党课,增强党员党性信念。邀请县乡技术人员开展种粮科技、计算机网络化运用讲座,组织村党员去先进村学习。完善党员档案,强化流动党员管理,随时掌握党员情况。通过加强党建,村党支部和党员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在村机动地承包、换工收费、村民落户、五保户和低保户选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调整、危旧泥草房改造、村容村貌改造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点工作上,党支部充分酝酿、严格把握政策、规范操作,并适时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开展党务、村务、政务公开,确保各项工作阳光操作、平稳推进。
六、扎实工作,全力推进促扶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上升村共126户、户籍人口916人,其中,贫困户65户、贫困人口257人,人均年收入仅2400元。人均耕地面积不足7亩,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靠天吃饭,收入微薄。村集体经济也十分薄弱。按照中央部署和县乡政府要求,姚莉与村党支部、村干部一起,结合村发展实际,真抓实干,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在精准识别阶段,吃透政策精神,广泛发动,逐户宣传,确保村民知情权。以屯为单位,逐屯组织村民开会,宣讲政策,精准筛选贫困户。在精准施策阶段,采取一户一策,确定帮扶责任人,帮助研究思路,确定脱贫措施。姚莉承担了本村7个贫困户的帮扶任务,一对一开展对接,做到一月三次以上,认真填写扶贫手册,做实做细工作,为实现分阶段脱贫目标打下基础。同时,她与村干部一起,找项目,发动引导群众,提高其“造血”脱贫能力。一是组织村民参加县水务局小流域治理项目,促进增收。二是运营农村淘宝服务站,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也方便了村民购物。三是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组织在家村民出工出力,采取换工方式,增加收入。四是带领村民参观新生乡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探讨本村产业发展新路径。五是通过互联网+、与国有粮库及贸易商联系等途径,帮助种粮村民找销路。六是多方了解农业和粮食政策,指导村民明确农业种植意向。经过一年多努力,全村257个贫困户实现脱贫,在姚莉挂职结束时,人均年收入达到3390元。
七、加强治理,确保乡村和谐平安
姚莉遇事冷静沉稳,善于换位思考,与村干部通力协作,团结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疏导协调,确保乡村治理有序。一是强化对弱势群体帮扶力度。2016年,争取扶持妇女养殖大户无息贷款4万元、低保户指标3个、危旧泥草房改造项目指标16个,确保国家惠民政策倾斜到最困难村民。督促8名身体有残疾村民办理残疾证,二级以上每年可享受1200元补贴。关注孤寡贫病人群,明确负责人,开展定期走访。春节前夕带米面油慰问村老党员、贫困户。累计发放4400元救济金,涉及22名贫困村民。二是在村各主要位置安置摄像头,适时掌控村安全状况。三是及时调解村民家庭内部、村民之间的生产生活矛盾,规避恶性事件发生。四是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主要干部24小时开机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2015年以来,上升村无一起打架、上访事件。
姚莉博士期间的专业是农业经济管理,毕业后又长期从事粮食工作,专业和工作特性决定了她有着朴素的为“三农”服务的想法和热诚。她也立足于实践,挂职第一书记期间,深深扎根于农村这片热土,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改变着乡村面貌。她是千千万万个奋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驻村扶贫干部的一员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