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集团 周沛橙——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书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中冶集团 周沛橙——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书写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7-07-27
2015年8月,中组部启动选派中直单位干部到贵州省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经过考察选拔,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党员周沛橙作为中冶集团选派的村“第一书记”,带着组织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跋山涉水来到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重华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深入一线访民情 以心换心得信任
初到重华村,虽然满腔热忱,但这个年轻的城里姑娘青涩的面孔还是让村民们对周沛橙产生了质疑和抵触。为了消除村民们的疑虑,周沛橙决定把16个村民组全部走访一遍,先当“自家人”,再当第一书记。
重华村山路狭窄崎岖,路边野刺丛生,一不留神,手臂上就被划出深深的血印,可她咬着牙,继续向前行。走不动了,干脆就手脚并用地“爬”,上山是拉着树,按着石头,扯着草;下山是扶着树,坐着泥,拄着棍;大路防狗,草路防蛇,水路防青苔。终于,她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部16个村民组,亲手绘制了重华村“民情地图”,自制了重华村“干部群众连心卡”。农活忙时,她就扛着锄头,背着背篼,挽着裤脚,帮村民到田间地头干农活;空闲时,就来到留守老人和儿童家里陪老人聊天,带孩子们写作业,做游戏。渐渐地,乡亲们不再把周沛橙当做外人,而是重华村的“自家人”,大家开始亲切地喊她“小周书记”,大事小情都愿意找她帮忙,向她倾诉;而她,对重华村的村情民意也掌握得越发准确。
扶贫帮困先扶智 改变观念天地宽
通过基层走访调研,周沛橙了解到重华村全村2593人,贫困户178户642人,残疾人169人,留守儿童143人,50岁以下、16岁以上的村民基本在外打工,剩下的多数都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实际劳动力只有800多人。她意识到,贫困的“病根”在于思想,大多村民对于脱贫,仍持保守、等待、观望心态,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市场意识淡薄,对新观念、新技术排斥、质疑。于是,她决定采用分类帮扶的工作思路,逐步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得知村里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即失学,不得不外出从事高体力高污染工作后,周沛橙积极做好家长思想工作,使他们接受技能改变命运的观念,并与中冶集团中国十九冶(攀枝花技师学院)对接,为村里6名初中毕业辍学生争取学习技术的机会,攀枝花技师学院专门派教师来到重华村,亲自将孩子接出大山,并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减免了学费、书本费和路费,此举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和感激。
对于村里的留守儿童,周沛橙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为了孩子们雨天上学走路不再满脚稀泥,周沛橙先后争取资金6万元,硬化了重华村小学的道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捐赠5万元,为改善孩子们上学条件上,在通往重华村小学陡峭泥泞的山路上修建了一条长达400多米的水泥小路,为学生量身制作了两套校服,两双鞋和一些学习用具。学校只有4名乡村教师,周沛橙工作之余就是孩子们的“周老师”,经常会抽时间到学校看望留守儿童,给他们上课,教他们儿歌,带他们游戏,组织他们看电影,给他们讲大山外的世界,教育他们要修身立德,认真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改变命运,学习更多的本领改造家乡。
重华村贫困人口较多,周沛橙决心打破地域限制,让村民和外面的世界接轨,动员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村里创业。她前后几十次往返于镇里、县里,多次向县扶贫办、县工贸局、电信公司请示、报告,争取扶贫资金,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
在她的努力下,重华村开始实施宽带建设规划,山间开路、挖杆洞、架钢线、拉传输,铺设线缆近20公里,初步实现了乡亲们的宽带梦。她用争取到的资金在村委办公室建立了留守之家,让留守老人和儿童与外出打工的亲人视频聊天,让外出人员安心创业、务工,让村民宣传重华村的发展变化,吸引外出人员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为了发展符合重华村实际的相关产业,周沛橙积极为重华村争取到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0万元,建起了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实施了生猪养殖计划,现已养殖生猪400头。2016年先后向县委组织部争取资金10万元,修通了2个村民组的产业路,让农户们告别了“肩挑背驼”的历史。拟规划、提申请、争取到县交通局拨款200万修建了村组公路。2017年又先后又向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汇报村里的具体情况。为解决重华村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状况,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用收取的党费为村捐赠了30万元修建通组公路。如今,已发展烤烟500亩、核桃797亩、花椒200亩。为拓宽销售渠道,周沛橙教会了村民上网,积极引导村民利用互联网销售生态农产品。同时,还专门请电气工程师的爸爸来到村里,为村民们指导安装水电,桑树坪和李家寨两个村民组的饮水工程也顺利完工,村民们终于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奉献爱心送温暖 不忘初心砥砺行
周沛橙善良乐观,虽然是家中的独生女,但她丝毫没有因农村工作条件差、生活苦而退缩,她说,不管多么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比不上融入重华村大家庭令人喜悦,都比不上走村入户给老乡们做通思想工作令人开心,都比不上看到农村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令人高兴,这一切都饱含着自己青春的汗水、无悔的付出,是一种奉献后收获的无价幸福。
寒冬的重华村物资匮乏,周沛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帮助当地群众温暖过冬,她积极与中国中冶党委和中国十九冶党委对接,动员广大员工迅速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倡议全体员工为重华村需要帮助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献一份爱心。从2015年12月28日开始,重华村村民陆续收到了中国中冶总部机关员工和中国十九冶员工捐助的衣物3000余件、善款2800元。对于行动不便无法到村委领取衣物的乡亲,周沛橙就背着大大的编织袋,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湿滑的泥巴路,亲自把爱心衣物送到乡亲的家里。事后,村民们把一面印有“雪中送炭,冬里暖阳”的锦旗送到中国中冶和中国十九冶,并发来感谢信表示感谢。信中说:“贵公司的爱心相助将化作我们脱贫攻坚的巨大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能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迎头赶上,相信重华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只有心系百姓,才能扎根基层沃土,只有扎根沃土,才能在这最广阔的天地间耕耘并获得收获。由于贡献突出,周沛橙先后被评为贵州铜仁德江县“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煎茶镇“优秀共产党员”、贵州铜仁市“优秀村第一书记”和贵州省“优秀村第一书记”。为了重华村能够早日脱贫,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2016年9月,到期可以回城的周沛橙主动向上级组织提出要求,延长驻村工作时限并得到组织的肯定和同意。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周沛橙说:扶贫工作正是关键时期,“她在重华村的工作不会因为挂职时间而停止,她是村里的一员,为了重华村更好的未来,为了重华村孩子们更好的成长,不论何时何地,她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帮助重华村的发展,与重华村民一起砥砺前行,共同书写重华村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