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闻亚梅——扶贫济困的石油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闻亚梅——扶贫济困的石油人

发布时间:2017-07-27
闻亚梅,女,汉族, 1971年10月出生,1994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闻亚梅同志主要负责中国石油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该同志坚决落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部署和中国石油党组扶贫工作要求,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创新帮扶方式、解决贫困地区实际困难,坚持以改善广大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扶贫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受到受援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为进一步提高帮扶项目精准度,深入各扶贫县调研,走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直接了解脱贫需求,帮助制定脱贫方案;充分利用中石油品牌影响力,搭建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帮助受援地特色农副产品寻找销售渠道;创新智力帮扶措施,开展电子商务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现代农业扶贫、师资教学、乡村医护人员等专业性培训,提高各地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脱贫能力。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县中,有3个县已在2016年脱贫,2017年还预计有3县脱贫,其他县将在2018年前全部脱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扶贫办多次获得“全国定点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国扶贫先进集体”“中华慈善奖”等荣誉。
一、加大帮扶力度,提高扶贫项目精准度
为保证扶贫项目切实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该同志每年都要数次走访各受援地,与当地政府和帮扶群众沟通联系,协助寻找致贫原因和脱贫办法,保证帮扶项目的精准度。该同志每年负责组织中国石油扶贫工作预算编制和项目审批。按照国务院扶贫办部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全国4省(自治区)10个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数量列央企第一位,每年直接用于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捐赠资金达8000多万元。同时各地分公司还承担着地方政府的扶贫任务。经统计,十一、二五期间,中国石油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208个县开展扶贫工作,帮扶区域内涉及贫困人口500多万人,派出挂职干部500余人次,投入资金14多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475个,呈现点多、面广、项目多、投资大的特点。多年来,中石油的扶贫开发之路渐行渐宽广,成为中国“大扶贫”理念和模式的不懈探索者、积极实践者。
二、加强项目管理,建设扶贫阳光工程
为了加强帮扶项目的精准度,项目选择上,该同志认真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审,优选符合当地贫困户需求精准项目投入资金。严格进度管理,该同志每年定期深入项目实施现场,跟踪进度,主动协调解决问题,配合地方政府进行项目验收,确保项目按质完成,保证项目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打造扶贫样板项目、阳光工程。
三、推动产业扶贫,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该同志改变了中石油一直以来以民生和基础建设为主要扶贫模式的格局,全力推进直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产品扶贫。2016年,中石油在定点扶贫各地全面推进产业扶贫,陆续援建灌溉工程、红花产业园、牲畜养殖项目、光伏+草菇种植等项目,实现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该同志还积极协调加油站网络开展产业帮扶。协调引入习酒进入加油站便利店销售。目前订货额已超500万元,拉动了地方经济,提高了贫困户收入。该同志多次前往阿里巴巴、苏宁公司等电商企业,推介受援地特色产品,帮助习水县引入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开办58个乡村淘宝服务站,帮助范县、台前、横峰和习水参加国务院扶贫办“电商扶贫双百示范行动”;对接苏宁易购,将4县特色农副产品纳入“扶贫农副产品展销平台”销售,目前已有多家企业通过该平台销售产品,拓宽了受援地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为加强帮扶项目精准性,带动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就业,该同志设计并实施了 “妈妈返乡就业”项目,通过扶持中小合作社,带动当地贫困妇女稳定就业。截止目前,共考察合作社11个,已投入200万元在江西横峰和贵州习水扶持花卉园木培植、辣椒加工、蜜蜂产业、苗木产业以及黄菊种植等多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400多名贫困农民就业(其中妇女280多名),通过日常工资和年底分红的方式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四、创新智力帮扶,提高致富能力
多年来,中石油一直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针对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该同志领导中石油扶贫办创新开展了多种专业培训,包括电子商务扶贫培训、旅游产业扶贫培训、乡村教学管理、现代农业扶贫培训,培训县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医护工作者、致富带头人近600人次。截止目前,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县中,7个县成为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通过对基层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技能培训,有机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增添了他们脱贫的信心和能力。各类培训深受援地各级政府和群众的欢迎。
为了提高受援地乡村教师业务水平,该同志启动中石油“益师计划”。该项目区别与其他教师培训普遍采取一周到半个月的短期培训模式,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与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北京171教育集团、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乌鲁木齐第58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采取“师带徒、手拉手”方式,累计安排80多名帮扶地中小学教师在各地名校进行为期1学期的跟班学习;同时择时在北京实验中学、171中学开展校长及教务主任短期培训,培训教学管理人员100多人次;安排北京171中学和人大附中、北京实验中学名师4次到贵州习水、江西横峰开展现场教学与交流,培训当地教师近千人次。项目促进了各帮扶地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对实现教育公平性,斩断贫困代际传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开展医疗扶贫,通过“同舟工程”减少帮扶地因病返贫的现象
经过调研,该同志发现中石油内地各帮扶地因病返贫现象较严重,为此中石油每年在江西横峰、贵州习水各投入100万元推进“同舟工程”医疗扶贫项目,为扶贫户核销部分自费药费,减轻贫困家庭压力。目前已救助脑瘫、白血病等危重病症患者家庭52户,一定程度减少因病返贫的现象。该同志联系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兰州石化医院,每年定期在各定点扶贫县开展精准医疗巡诊,根据当地医疗机构提供的信息,针对当地多发病及行动不便患者,送医送药上门,2016年累计诊疗患者2800多人。同时在江西横峰人民医院开办“天使之家”,安排廊坊中心医院麻醉、妇科、风湿科等专家,以1-2个月为周期,轮流坐诊,满足帮扶地群众需求,提高当地医院诊疗水平。
六、拓展帮扶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中国石油扶贫工作
该同志积极拓宽帮扶方式,一方面作为扶贫主体继续为各帮扶地扶贫开发工作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利用中石油品牌优势、社会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各帮扶地扶贫开发事业,形成合力,助力帮扶地民生、经济建设。2016年,中石油与苏宁公司合作,帮助青河县特色农产品对接苏宁云商,实现该县特色奶制品的网上销售;与北京工商大学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会诊习水电商发展,加速产业发展、升级;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在河南范县和台前县免费为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并赠送价值80多万意外保险及运动服装。
七、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社会大众关注扶贫工作
为使社会大众更加关注扶贫工作,2016年该同志组织编撰《中国石油扶贫开发(2006—2015)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央企中首家对外发布,对外客观披露了中国石油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同时该同志十分重视新媒体传播。为增强传播内容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中石油与腾讯公益“益行家”合作,开展为“中石油智力扶贫项目”捐赠步数的活动,7天时间参与人数超过268万人次;与腾讯九九公益合作,推广“妈妈返乡就业”和“同舟工程”项目,在9月9日网络公益日发起公众配捐活动,3天时间超过2.2万人参与捐赠,募得善款60多万元。为配合项目宣传,中石油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共计30座加油站张贴海报并发放宣传停车卡;腾讯公益配合免费发布“妈妈返乡就业”朋友圈宣传广告,113万人观看宣传展示,转发次超过285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