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三五一三实业公司:传承一三红色基因 搏击壮阔市场浪潮
际华三五一三实业公司:传承一三红色基因 搏击壮阔市场浪潮

发布时间:2017-07-31
红色摇篮 孕育一三红色基因
1938年9月10日,9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在革命圣地延安保安县(今志丹县)中共中央住过的大院里,建立了我党我军第一个制革、制皮件和制鞋的工厂。9孔窑洞、5间平房、20口大瓷缸是全部家当。艰苦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刻苦的钻研劲头,将一双双军鞋送到了前线战士的手中,锻造出一三人刚毅、顽强的品格。肩负军需保障光荣使命的一三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不仅生产出了皮大衣、皮袜子、皮手套、枪炮衣等部队急需的军需用品,而且生产出延安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金鸡”牌高级皮张,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和边区经济建设。艰苦的环境下,一三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己上山伐木,自己烧砖烧瓦,建成了可容纳1000多人开会和文艺演出的大礼堂,并组织业余剧团,编排秦腔、京剧等节目,演遍了周围的村村庄庄。剧团还到延安王家坪中央大礼堂为毛主席、林伯渠主席、叶剑英参谋长等中央领导演出文艺节目,为鼓舞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一三人跋山涉水,顶风冒雪,随总部从陕甘宁边区转移到晋绥吕梁山区。在转移的过程中,一三人宁肯将自己被子里的棉花偷偷撕出来扔掉,也不愿扔掉生产工具,并提出“多流汗,加油干,皮件装具走在前”的口号。一三人利用转移的间隙,想尽一切办法坚持生产,成批的枪背带、枪炮衣、公文包、皮鞋、皮带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向烽火连天的各个战场。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时穿着的皮鞋,周恩来、叶剑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皮大衣、皮鞋以及部队使用的各种皮具、皮件,均出自一三人勤劳的双手。
一三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计个人得失”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朱德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三五一三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在军队后勤保障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发扬延安时期的红色革命传统,始终秉持“姓军为兵、服务军队、奉献社会”的发展理念,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被装生产和历次换装保障任务,为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7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下,公司与总后军需部脱钩。一三完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五一三在缺乏对市场的认知度、毫无市场运作经验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经营不善,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企业从1999年开始连续六年亏损,生产断断续续,人心涣散,很快使企业跌入谷底,进入了“严冬”。
对此,公司党委召开大会统一思想,进行动员。会议上指出,在面对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三五一三公司如果简单地退出已从事了六十多年的制革、制鞋主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退却,一种逃避,甚至是逃跑。所以,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发扬一三公司延安时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像延安时期老一辈一三人那样,迎难而上,以一三老军工钢铁般的意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坚决打好走向市场的攻坚战,实现三五一三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深入讨论,三五一三党政领导班子在“保生产、保生活、保稳定”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变“退二进三”为“强二进三”的战略构想,将退出制鞋主业的意见转为做强制鞋主业,同时利用自身地域和环境优势进军第三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世上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人;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公司上下团结奋进,求真务实,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在创新管理上,精简组织机构,分流减员,压缩非生产人员,得以使企业轻装上阵。在发展主业上,大力开拓军品、外贸、行配(民品)市场,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实施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使制鞋业年产量达到120万双,产销率达100%。在三产开发方面,公司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积极寻求广泛合作,建立了朱雀花卉市场、朱雀热力公司等,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经过壮士断腕般的改革,2005年初,公司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三五一三迈出了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这令人振奋的扭转无不体现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宗旨和目标,无不体现着从延安创建起一三人的追求与梦想,激发着全体员工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在建军80周年之际,公司广大员工加班加点,连续三个月不休息,保质保量近期完成了生产任务,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和部队官兵一致好评,公司也被总后授予07备装生产特别贡献奖。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又接到8万双抗震救灾鞋紧急生产任务。公司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推掉一些盈利水平较高的生产任务,组织员工进行生产。广大员工满怀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对救灾官兵的崇高敬意,不顾炎热的天气,日夜奋战在生产线上,按期完成了抗震物资生产任务,被集团公司授予抗震救灾物资生产先进单位。
近些年,公司坚持以“装备换市场”、“以技术促质量”的发展理念,紧抓创新机遇不放松,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了功能最全、实力雄厚的鞋类“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参与标准制定、签定产学研战略协议、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等一系列措施,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动了公司整体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持续推进。
凭借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保持着11.82%和21.69%高速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增长达到8.45%以上,实现国有资产增值182.05%。公司也先后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西安市先进集体”、“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科技示范企业”等重要荣誉。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这七十九载岁月,对于三五一三人来说,光荣和梦想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七十九载岁月,承载了三五一三人的梦想与激情。这七十九载岁月,有困难,有努力,有幸福,有收获。坚忍不拔的三五一三人发扬延安创业时期的红色革命传统,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考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成绩。历经这七十九载风雨磨练,三五一三发愤图强、百炼成钢!宏图美好,重任在肩,一三始终会发扬和传承延安时期的军工品质和红色传统,为打造百年一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