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  军民融合 > 正文
际华三五一三实业公司:传承一三红色基因 搏击壮阔市场浪潮

    发布时间:2017-07-31

  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圣地延安,是我党我军最早成立的为军队服务的制革、制鞋保障性企业,也是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第一批成立的七个国营工厂之一。七十九年的风雨兼程,七十九年的不懈奋斗,从延安九人九窑走到今天蒸蒸日上的一三,企业始终肩负“保障部队,奉献社会”的使命砥砺前行,始终传承不屈不挠的军工精神激励每一代人。在顺境中开拓创新,我们不忘初心,在逆境中历久弥新,企业同舟共济。如今这艘“巡洋舰”即将驶向第八十载光辉岁月,承载着百年的梦想继续远航。

红色摇篮  孕育一三红色基因

1938年9月10日,9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在革命圣地延安保安县(今志丹县)中共中央住过的大院里,建立了我党我军第一个制革、制皮件和制鞋的工厂。9孔窑洞、5间平房、20口大瓷缸是全部家当。艰苦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刻苦的钻研劲头,将一双双军鞋送到了前线战士的手中,锻造出一三人刚毅、顽强的品格。肩负军需保障光荣使命的一三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不仅生产出了皮大衣、皮袜子、皮手套、枪炮衣等部队急需的军需用品,而且生产出延安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金鸡”牌高级皮张,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和边区经济建设。艰苦的环境下,一三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己上山伐木,自己烧砖烧瓦,建成了可容纳1000多人开会和文艺演出的大礼堂,并组织业余剧团,编排秦腔、京剧等节目,演遍了周围的村村庄庄。剧团还到延安王家坪中央大礼堂为毛主席、林伯渠主席、叶剑英参谋长等中央领导演出文艺节目,为鼓舞士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一三人跋山涉水,顶风冒雪,随总部从陕甘宁边区转移到晋绥吕梁山区。在转移的过程中,一三人宁肯将自己被子里的棉花偷偷撕出来扔掉,也不愿扔掉生产工具,并提出“多流汗,加油干,皮件装具走在前”的口号。一三人利用转移的间隙,想尽一切办法坚持生产,成批的枪背带、枪炮衣、公文包、皮鞋、皮带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向烽火连天的各个战场。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时穿着的皮鞋,周恩来、叶剑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皮大衣、皮鞋以及部队使用的各种皮具、皮件,均出自一三人勤劳的双手。

一三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计个人得失”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色品格  铸就一三钢铁意志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根据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公司接收了原国民党西安被服总厂制革分厂后迁入现址,更名为西安制革制鞋总厂。为提高生产效率,满足部队需求,工厂于1952年引进捷克斯洛伐克先进的制革、制鞋设备185台套,不仅结束了手工操作的历史,真正走上了机械化大生产的道路,而且使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年产量就达到33万双,并逐年提升到近70万双的生产能力。在为赴朝参战的解放军指战员生产军鞋的日子里,一三人牢记“姓军为兵”的宗旨,加班加点,冲锋在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了前线的战士。早上7点半上班,但一些职工6点就等在工房门外,大门一开就立即冲到岗位上干活,晚上10点多钟职工们还不愿离开工房,干部把职工赶出工房让大家回家休息,但一些职工等干部走后又翻窗户进工房继续工作。1957年3月,朱德副主席亲临工厂视察,对我厂的各项工作非常满意,并为我厂题写“增产节约”四个大字。1975年辽宁营口、海城发生特大地震,工厂接到总后勤部命令,要求在20天内生产12万平方米帐蓬毛毡,支援地震灾区。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命令后,一三人再次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展开了毛毡大会战。毛毡车间的办公室、工房里灯火通明,通宵达旦,许多职工几天几夜不回家,上完白班上夜班。房产科在工房外搭起了帐蓬宿舍,配备了被褥;机修工日夜守在机器旁,确保机器正常运转;总务科办起了“战地食堂”,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职工手中;卫生科医生不离工房,送药到人;子校的学生和托儿所大班的孩子也来了,帮助撕羊毛上的疙瘩。20个不眠之夜,一三人牢记总后首长的重托,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无限牵挂,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共计完成帐蓬毛毡17.26万平方米,再次展现了一三人吃苦奉献、能打硬仗的优良品质,也赢得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嘉奖。

在朱德总司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三五一三公司逐步发展壮大,在军队后勤保障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发扬延安时期的红色革命传统,始终秉持“姓军为兵、服务军队、奉献社会”的发展理念,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被装生产和历次换装保障任务,为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挑战  打响巡洋舰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加快了发展速度,先后投资480余万元新建了40T锅炉房,投资180万元修建了污水处理工程,投资1376万元新建制革厂房并购进设备195台套,投资3500万元引进西德、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先进的制鞋、制革设备42台套,投资140万元改造了公安、舰艇毛皮鞋机制生产线,建成了胶粘鞋生产线、87军官鞋生产线和皮鞋胶底生产线,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形成了年产各类皮鞋110万双的生产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厂也由单一生产军用皮鞋向生产军用、民品鞋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加大了民品开发力度。80年代末90年代初,工厂在搞好军品生产的同时,研制开发了巡洋舰陆战鞋靴系列产品,不仅得到国内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产品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产品获美国匹斯堡国际博览会金奖、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军队名牌产品、陕西省名牌产品、西安市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享誉大江南北,远销东南亚、拉美、非洲等世界多个国家。可以说,在那个时期你也许不知道三五一三,但你一定知道“巡洋舰”。

1998年7月,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下,公司与总后军需部脱钩。一三完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五一三在缺乏对市场的认知度、毫无市场运作经验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经营不善,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企业从1999年开始连续六年亏损,生产断断续续,人心涣散,很快使企业跌入谷底,进入了“严冬”。

对此,公司党委召开大会统一思想,进行动员。会议上指出,在面对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三五一三公司如果简单地退出已从事了六十多年的制革、制鞋主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退却,一种逃避,甚至是逃跑。所以,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发扬一三公司延安时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像延安时期老一辈一三人那样,迎难而上,以一三老军工钢铁般的意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坚决打好走向市场的攻坚战,实现三五一三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深入讨论,三五一三党政领导班子在“保生产、保生活、保稳定”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变“退二进三”为“强二进三”的战略构想,将退出制鞋主业的意见转为做强制鞋主业,同时利用自身地域和环境优势进军第三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世上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人;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公司上下团结奋进,求真务实,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在创新管理上,精简组织机构,分流减员,压缩非生产人员,得以使企业轻装上阵。在发展主业上,大力开拓军品、外贸、行配(民品)市场,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实施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举措,使制鞋业年产量达到120万双,产销率达100%。在三产开发方面,公司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积极寻求广泛合作,建立了朱雀花卉市场、朱雀热力公司等,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经过壮士断腕般的改革,2005年初,公司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三五一三迈出了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步。这令人振奋的扭转无不体现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宗旨和目标,无不体现着从延安创建起一三人的追求与梦想,激发着全体员工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红色愿景  实现一三跨越发展 

  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趋势下,2007年,公司完成了改革重组,正式更名为“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依托中央企业、上市公司所带来的身份、背景和品牌优势,公司确定了做强主业,进军三产,多领域协同发展的“强二进三”战略,带领广大职工步入了快速的、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在建军80周年之际,公司广大员工加班加点,连续三个月不休息,保质保量近期完成了生产任务,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和部队官兵一致好评,公司也被总后授予07备装生产特别贡献奖。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又接到8万双抗震救灾鞋紧急生产任务。公司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推掉一些盈利水平较高的生产任务,组织员工进行生产。广大员工满怀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对救灾官兵的崇高敬意,不顾炎热的天气,日夜奋战在生产线上,按期完成了抗震物资生产任务,被集团公司授予抗震救灾物资生产先进单位。

近些年,公司坚持以“装备换市场”、“以技术促质量”的发展理念,紧抓创新机遇不放松,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了功能最全、实力雄厚的鞋类“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参与标准制定、签定产学研战略协议、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等一系列措施,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动了公司整体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持续推进。

凭借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保持着11.82%和21.69%高速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增长达到8.45%以上,实现国有资产增值182.05%。公司也先后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西安市先进集体”、“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科技示范企业”等重要荣誉。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这七十九载岁月,对于三五一三人来说,光荣和梦想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七十九载岁月,承载了三五一三人的梦想与激情。这七十九载岁月,有困难,有努力,有幸福,有收获。坚忍不拔的三五一三人发扬延安创业时期的红色革命传统,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考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成绩。历经这七十九载风雨磨练,三五一三发愤图强、百炼成钢!宏图美好,重任在肩,一三始终会发扬和传承延安时期的军工品质和红色传统,为打造百年一三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