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31
窦春明在判断故障。
南北跨度近五公里朱盖塔站,是目前神朔线上最繁忙的列车始发、中转站。有一个人,腰杆笔直、行走有力,在大块的石渣上疾步如风,他叫窦春明,现任神华铁路货车公司榆林分公司朱盖塔运用车间副主任。他雷厉风行,干事果断,匆忙的奔走在列车检修线上,判断故障、更换配件,整改隐患……而在2004年以前,他还是一个兵,一个为“天之骄子”、“空战雄鹰”保驾护航的空勤人员之一。
仰望战机平地起,开好手中保障车
他服役于具有“空军摇篮”之称的空军第三飞行学院,在后勤部汽车连当了一名普通的汽车兵,看着一架架初教6、歼教7腾空而起,他常常仰着脖子,激动地望半天。当飞行员是他的梦想,但如果当不了飞行员,为战记做好保障,就成为他内心深处的一个信念。
战机飞行一分钟,地勤保障一小时。作为一名空勤人员,他深知地勤保障的重要性。虽不直接参与战机的维护保养,但他和他的战友们却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大意。在运输航油、机械配件及训练设备时,他都非常小心,在每一个拐弯处,他都会提前放慢速度,生怕一个颠簸,损坏设施、配件,给战机飞行带来隐患。在接到重要保障任务时,他们更是提前出动,严阵以待,细心、扎实的完成每一次的战机维护保养物资运输任务。鉴于他严谨细致、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在所在支部领导和战友的一致推荐下,在雄伟战机前,在庄严的党旗军旗前,他庄重地举起了右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退伍转业不褪色,服务运输建新功
2007年,他来到神木北站,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学习,完成了由一名军人到一名检车员的身份转变,成为保障神华铁路运输的一名“尖兵”。
列车检修工作条件艰苦、完全依靠人工检修作业,劳动强度大,被人们称为铁道线上最辛苦的工种。当初的神木北站,由于绿化少、施工多,整天黄沙蔽日、尘土飞扬,夏日暴晒,冬天冰冻,遇有下雨、降雪等突发天气,就如同“火上浇油”、“釜底抽薪”一般,滋味特别难受。这么多困难,在军人的意志面前,就像“走泥丸”一样,丝毫不放在心上。当时,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提升检修能力,如何锤炼故障处理能力,如何提高自己和周围职工的业务水平。
内心有了决定,道路就在前方。说干就干,他首先从提升自我开始,每天抱着书,学习理论、研究原理、了解工艺,探秘构造,对车辆上的每一个配件反复琢磨,了解受力部位、工作轨迹和故障多发部位,并通过金属材料学、力学等理论基础,对车辆配件进行精准分析,并绘制力矩图,找出应力集中部位,了解金属配件的屈服极限,最终找到配件磨耗、裂纹、裂损的多发部位,使他的理论水平和检修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后来,经过他的带动,他所在的班组安全生产、故障发现、应急保障等工作情况一直名列前茅,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在2010年,他所在的神木北列检所四班被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红旗班组”荣誉称号。
奉命转战朱盖塔,全力开辟新战场
风雷动,号角响!万吨列车运输成为主流,开辟专业化的万吨列车检修作业场迫在眉睫,原有的列检布局将要出现新的变化。
当调令下达,他二话没说,简单的整理了一下个人用品,就匆匆的踏上了那块“只见黄沙不见天”的不毛之地——朱盖塔。由于是刚刚建成,设施短缺,条件更加艰苦,住的是彩钢房,走的是砂石路,且因为站场跨度大,职工上下班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给他这个新任命的车间副主任带来了一大堆难题。
“我是党员,困难面前,我不上谁上?”面对着许多的难题,他大步走在初建的小站上,思索着解决困难的办法。环境的艰苦,克服一下就过去了,在他面前不是事。没过了多久,新建的综合楼就竣工入住了,一举解决了住宿、办公、培训、餐饮、娱乐等多个难题。但更大的困难,却一直压在他的心头。
神华集团万吨列车不同于国铁,而是根据自身实际,采用了80、70、60吨载重货车编组的方法,涉及多达5种车型,编组辆数不同,检修重点也不相同,给检修工作的保障和提升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提高职工的万吨列车检修经验,他多次把专业老师请到检修现场来,现场讲解车辆构造、部件原理、故障处理等知识。同时,他带领职工群众边学习边摸索,不断总结万吨列车的检修方法和检修重点,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集中学习,重点攻关,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补齐了短板。
因地处偏远,远离自备车定检车间,为车辆大配件更换带来诸多不便。为提升大配件更换和列车应急保障能力,他带领应急救援队学技术、练本领,没有工具,自己制作,没有课本,请教兄弟车间,亲自动手制作了多型车辆应急救援工具,制动了多个故障的应急处理预案,使该车间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提升和跨越。
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当过军人的他,将军队中磨练出的顽强意志和作风运用到货车检修工作中,在新的岗位上,在新的战场上,昂首向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