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强军兴军,大国重器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电科:强军兴军,大国重器的使命和担当

发布时间:2017-07-31
2002年3月1日,一支电子信息领域的“新生军”在万寿路27号成立,它的名字叫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自此,军工电子国家队,成为中国电科最显著的标签和最光荣的名片。
“作为党和国家可以依赖的大国重器,军工电子是集团公司的立命之本,我们要始终牢记服务国防和军队的使命责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员等优势,大力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为我们的军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中国电科董事长熊群力说。
2017年3月1日,中国电科成立十五周年。
这15年来,中国电科始终牢记肩负的光荣使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15年为军服务的实践探索中,悄然成长为强军兴军的中坚力量:成立以来,在国资委考核中连续13年获得A级,连续4个任期A级,高质量进入世界500强。累计获得国家奖88项、国防奖1016项,申请专利18619项(其中发明专利12972项),授权专利9010项。“空警2000”预警机获得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总设计师王小谟院士获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同时,创新研发了以预警机、系列雷达等为代表的国防重器,参与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为部队提供了大量核心骨干信息化装备,部分关键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能够同时为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公安、武警部队全方位提供信息化装备的军工集团,成为国内唯一能够为我国各种型号的卫星、火箭、飞机、舰船、车辆提供各类核心元器件的企业集团,有效支撑了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满足各方向作战任务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铸造国之重器,勇担巩固国防之使命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仰望天空,中国自主研发的“争气机”作为领航战机,在数架歼击机的护卫下,拉着绚丽的彩带,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英姿飒爽。
这是国人研制的预警机第一次公开亮相,震惊世界。
这也是以中国电科为主体研制单位所展示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预警机为代表的空中方阵及雷达方阵、通信方阵等共计7型国产电子装备的集中亮相,巍峨非常。
2015年9月3日,又一款由中国电科新研的预警机在空警2000、空警200等“老朋友”的陪伴下惊艳亮相,吸引全世界瞩目,这是空警500的首次亮相。
两次阅兵,相隔6年。
6年,见证着我国国防军队的日益壮大,更折射出作为共和国血脉与栋梁的中国电科,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为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作出的不朽探索。
单从“空中帅府”预警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研制历程即可探知一二。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警机发展一直受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中国电科雷达专家王小谟为首的科研团队开始预警机研制工作。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先后将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三型国产预警机送上祖国的蓝天,使中国预警机事业实现跨越式、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功率强、天线直径大,使用高速计算机和专用降噪技术,其目标探测可以达到360度全方位覆盖,能够跟踪、探测数百个空中、地面、海上目标,引导数十批目标,探测距离、角分辨等性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它的成功研制和部署使用,不仅使中国在技术上走出了体制自主化、设备集成化、功能多样化的预警机发展路子,而且在防空预警上也走出了从“以陆为主”到“陆空结合”的路子。这对于促进空军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空警-2000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 项,是名副其实的“争气机”。
空警-200预警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另一款预警机,由我国自主研制和生产,主要用于承担空中巡逻警戒任务,弥补地面雷达低空盲区,兼顾实施指挥、探测、监视、跟踪和识别来袭的空中目标、水面目标等,进行战场态势监控,指挥引导部队实施作战。它可以与空警-2000飞机一起形成一高一低、一攻一防、一主一辅的合理搭配,是我国预警探测与指挥系统的骨干系统化装备。它的出现一方面弥补了我国在预警探测飞机方面的一个空白,另一方面同时也冲破西方少数国家对我国预警探测飞机的技术封锁。
空警-500预警机是我国预警机家族的最新成员,是在国产飞机平台上利用先进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构建的新一代中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飞机。主要承担空中巡逻警戒及指挥控制任务,其重量、雷达天线口径大幅下降,实现了情报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的大幅提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功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研制目标。它的研制成功对于我国预警机乃至雷达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入役将进一步充实中国的预警机家族,空中力量将获得更多探测距离远、低空探测能力强、机动范围大的空中预警平台。
单方面壮大“天上飞的”远不够,还有“地上跑的”。
“我们要‘连飞带跑’地一起发展,让国人更有安全感。”由此,中国电科研制成功了以机动式三坐标中程引导警戒雷达、系列反隐身雷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要装备,是中国国土防空雷达家族中的重要力量,让中国国土防空预警能力极大加强。其中,系列反隐身雷达获评“2016年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明星武器”之一。
远程对空警戒引导雷达,采用先进的有源相控阵体制,能提供远距离空中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高度信息,可进行空中警戒和引导作用,给后面目标进行指示,或者是为精密跟踪做好准备。具有反隐身目标探测能力、抗电子干扰能力、反杂波能力和良好机动性。无源探测系统,用于大范围区域内地面或海面辐射源的超视距侦察,具有工作频段宽、定位精度高、隐蔽性强、机动性好、目标识别能力优等特点。
机动式预警相控阵雷达,是一型全固态、全相参相控阵三坐标雷达,具有反隐身优势,雷达抗干扰性能好,远程预警监视和引导能力强,可为航空兵部队提供空中目标综合信息,具有较强的情报综合和独立引导功能。
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惊艳亮相的系列反隐身雷达,具有反杂波、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快速高数据率跟踪高机动目标,机动部署,阵地适应能力强等性能特点,能够有效探测包括隐身飞机在内的各类空中目标,对我军提高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至此,中国电科已构建了以服务化、网络化、智能化综合电子信息防护体系统领的“海、陆、空、天”立体式大国防观,铸就了预警机、系列雷达等诸多国之重器,为军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参研重大工程,扬“大国重器”之担当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得更加广泛与深入,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推动战争形态演变的强劲动力。
“我们要主动策划并深度参与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能够支撑军工电子国家队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主力军地位的大系统、大任务,加快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为形成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熊群力说。
基于此,中国电科积极投身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国家重点工程,充分发挥整体作战能力,提供体系化解决方案,出色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任,生动诠释了“大国重器”的使命和担当。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单位,中国电科一直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神舟一号无人到神舟五号载人、从神舟五号单人单天到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多人多天,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无人空间交会对接,到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及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等系列重大任务的圆满成功,每一步都凝结着中国电科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在历次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电科共有近30个成员单位、上万人从事了这项伟大的工程,提供了90%以上的测控、通信设备和大量的国产关键元器件,技术创新性强,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测控通信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信息线”,是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联系的唯一生命线。中国电科作为抓总单位,研制的测控通信系统覆盖陆、海、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研制的新一代测量船统一测控系统成功应用于新的航天测控船队,技术水平迈上世界领先水平。此外,研制的统一测控系统,将跟踪测轨、遥测、遥控、图像、语音结合为一体,在统一载波、锁相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成功应用,使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实现了一次飞跃,达到了同期世界先进水平,为飞船的高精度定轨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计算机系统是载人航天飞行的“指挥大脑”。中国电科先后研制集成了数十套载人航天工程地面支持计算机系统,达到国际同类测控计算机系统水平。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任务首次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全隐患;着陆场系统是救援飞船的“眼睛”。中国电科为着陆场研制了“动中通”设备和机载搜救指挥平台装备,为神舟飞船的精准返回和海上搜救,提供了强大支撑;太阳电池阵是飞船的“动力之源”,中国电科研制的太阳电池阵实现全国产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长期封锁禁运。研制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完美保障“太空之吻”,标志着我国在高精度测量敏感器的研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激光雷达测试系统的未来发展和测试标准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中国电科还为神舟、天空、舱外航天服研制了4 大类21种数千套传感器,为装备和航天员的生存提供保证和控制;研制的用于通信卫星的关键微波器件星载转发器,攻克了高可靠砷化镓微波器件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受制于国外禁运的局面。
作为探月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和工程副总指挥单位,中国电科还充分发挥测控和通信领域的技术积淀,逐步突破对月探测关键技术,充分调动十余家成员单位参与探月三期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任务,参与测控系统、探测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发射场系统五大系统的研制建设,为最终实现空天一体化架构,为未来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同时,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里,中国电科也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积极参与其中第一批启动的四项重大项目之一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
作为我国重要战略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工程是当前唯一的“天地一体、军民一体”的国家级信息网络工程,事关国家核心利益。
2016年8月,中国电科联合国内有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联盟成员携手开展顶层规划设计牵引工程实施;携手开展标准拟制,发挥全局性、协调性作用,构建知识产权链条;携手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发展瓶颈;携手共建创新平台,培育发展新动能;携手推动产业发展,催生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携手探索建设、运营、服务新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
牢记核心使命,布局未来发展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这对军工电子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要不断增强应对新型领域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保护国家海外利益的能力,巩固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能力,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水平。同时,新形势下军队使命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武器装备转型也对对军工电子及信息装备提出新需求。
“新形势下,军工电子必须有力支撑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生成。”面对当前的发展环境,中国电科提出了军工电子的“十三五”发展蓝图:坚决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有利机遇,推进网络信息体系建设,以先导工程为抓手,筑体系、强节点、控武器、夯基础、拓服务,不断巩固和提升装备科研生产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资源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实现发展模式从单一需求牵引向需求牵引和产品推动并重转变,业务模式由提供系统装备与集成服务向提供体系能力转变,不断提升军工电子在武器装备体系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结合当前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公司发展的长远布局,更是牢记习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助力军工电子升级的有力之举。
筑体系、强节点、控武器、夯基础、拓服务,就是要全力提升网络信息体系力、增强骨干装备作战能力、提高平台装备信息水平、推进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强化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坚持市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数据为核心,推动军转民、民参军的内部协同发展机制建设。
“作为军工央企,在国家安全维护中发挥脊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中坚作用,成为全军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引领者与核心力量,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信赖、依靠的‘大国重器’,是中国电科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担当。”熊群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