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库  >  2017专题  >  第二届央企楷模  >  楷模风采  >  敬业奉献正文
51 肖茵
日期:2017年08月02日

坚持以人为本 甘做国企改革的“铺路石”

——记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肖茵



如果要书写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史,肖茵无疑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先锋人物。十多年来,她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俯首深耕,坚守奋战在国企改革第一线,为国企改革做出了大量前瞻性探索,被誉为国企改革的“铺路石”。

从2003年起,肖茵先后主持完成了5家困难企业的改制调整工作,分流安置了7800余名职工;在探索国有资产经营试点、创建人力资源平台工作中,闯出了一条“人资分离”的困难企业退出处置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不仅如此,她还带领整合后的企业在市场搏击中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商,展现了有党性、有担当、有爱心的“央企巾帼”风采。

2006年,肖茵被诚通集团授予最高荣誉称号“诚通之星”;2012年,获得由中国经济女性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国妇女报社、国资委群工局、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组织评选的“2011中国优秀经济女性”称号;2015年,在第1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她领导的诚通人力荣膺“亚太人力资源服务杰出贡献奖”

敢于担当 能打硬仗

矢志服务国企脱困的发展大局

2003年7月,北京燕京汽车厂正处在国企改革与脱困的风口浪尖上。彼时的燕京汽车厂,是一家只有400 余名职工在岗,800余名职工下岗,1100余名离退休职工,且连续亏损10多年的老军工企业。时任中国集装箱控股公司总裁助理的肖茵临危受命,兼任北京燕京汽车厂党委书记,重点实施燕京汽车厂的改制工作。

然而,困难国企改革脱困谈何容易?特别是涉及人员分流安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作为改制领导小组组长,肖茵以人为本,紧紧把握改制方向、改制进度和职工承受度,带领新班子尊重老领导、依靠广大职工,先后组织召开了研讨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等大小会议上百次,积极营造改制氛围,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增强改制信心;不辞辛苦带队赴区、市国家劳动部门、国资委咨询,到多家改制企业取经,印发了上万份宣传材料到全厂职工手中,解答了职工提出的各种问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燕京汽车厂职工代表大会以90.9%的高票通过了企业改制和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此后,在肖茵的主导下,经过两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燕京汽车厂平稳完成了土地出让,筹集改制和分流职工所需资金近3亿元,分流安置了2308名职工。

2005年8月,在中国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接收的沈阳三家军工企业(5705厂、6412厂、5005厂)改制受阻的情况下,肖茵被紧急调往沈阳,再度临危受命,出任第二任三个老厂改制总指挥。当时,由于三个厂整体打包的改制方案没有被三个厂职工认可,矛盾十分尖锐,一边是准备接手的民营企业强势进攻,一边是三个厂职工的强烈反对。面对一触即发的紧张态势,肖茵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她从了解职工愿望、解答职工问题、劝解民营企业入手,把从北京一起来沈阳的同志们分成三组,蹲点三个厂,她自己则奔走在三个厂和民营企业中。

对于困难企业,一个厂改制都是难题,肖茵同时开展三个厂的改制工作,可谓是难上加难。但她没有就此却步,而是勇往直前,勇挑重担。她坚定地说:“靠党的改革发展好政策,靠上级组织的支持和信任,靠真诚负责的对待职工,靠同志们加班加点的努力工作,我们的改革就一定能成功!”

在经过紧张而充分的调研下,肖茵带领厂领导班子顺应民心,向三个厂职工宣布了“一厂一策”改制方案。如此一来,三个厂职工安顿了,但民营企业却不干了,因为“一厂一策”改制意味着三个厂的土地拿不到了。在民营企业施加的种种压力下,肖茵始终坚持国有企业、国有职工利益最大化,改制可以努力、辛苦、付出,但不能为某些人的私利而失去原则。最终在总部的共同努力下,三个厂解除了与原民营企业的合作,分别找到了新的民营合作伙伴,迈开了国企改制的新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个厂改制过程中,肖茵不仅果断决策推进了改制的关键环节,而且还妥善处理了三个厂作为不良资产转为资产公司的债务问题。其中,最为艰难的是长城资产公司将5705厂1600万债务转为个人的处理。承接债权的个体户以各种方式威胁逼迫,以求利益最大化。为了人身安全,肖茵和北京工作组的同志们不得不频繁更换住处,但始终没有向个体户屈服。在个体户搞清楚以肖茵为组长的工作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后,放弃了盈利的念头,提出和解,只收回了本金和利息。

2006年4月,随着第三家5005厂改制方案顺利通过,肖茵带领北京工作组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三家困难国企的改制主体工作,盘活了1.5亿元的国有资产,分流安置了2000余名职工。

“艰难困苦,玉汝而成。”随着在困难企业改革脱困一线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肖茵对人力资源在国企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得越来越充分。为此,2007年10月,诚通集团抽调她组建诚通人力资源公司。但就在此时,原邮电部第一大厂——成都邮电通讯设备厂(普天505厂)改制再次受阻,生产几近停滞,历史遗留问题多,干群关系紧张,北京工作组组长甚至被打伤住进了医院。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下,肖茵第三次临危受命,担任505厂第三任改制领导小组组长。她带领工作组吃住在工厂,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促膝谈心,化解敌对情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恢复工厂生产经营。从被工人们围攻到走进工人们中间,肖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心系群众、为民解难的公仆情怀。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眉山震感强烈。地震无情人有情,肖茵和工作组的同志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抗震第一线领导抗震救援,并主动把居住的地方让给了职工和家属,在面包车里一住就是七天七夜。地震灾害不仅没有影响企业的改制工作,而且还促进了企业的改制工作,因为在大灾面前,职工们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爱护,认同了工作组的工作作风与能力。2008年6月,505厂顺利通过了企业改制和人员安置方案,3500余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其间,肖茵开创性地实施了未改制先移交2000余名离退休人员到人力资源平台上开展服务管理,成为企业成功改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善谋大局 精耕细作

成功打造功能兼备的人力资源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2007年,肖茵受命组建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搭建集团资产经营业务的人力资源平台。从一张白纸开始,她按照“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边建设”的思路,构建了总部、分公司、工作站三层组织构架,分层次、分责任、分功能开展工作。同时,她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公司化经营”新模式,主持建立了“政策性、市场化”功能兼备的人力资源平台,为中央企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其中,她创造性地开展了离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营造家一样温暖和谐的氛围。根据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和服务需求,诚通人力形成离退休管理10大类36项服务,制定了覆盖工作内容的55个制度和36项流程;开展互助式服务、建立老学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确保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困难企业顺利退出奠定了基础。

截至2016年12月底,诚通人力累计接收了分布在全国各地38家企业的9000余名离退休、内退人员,面对接收的不同行业的困难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多,利益诉求大,肖茵领导的团队始终秉承用心服务、服务到心的理念,用业务精通、政策明白、有据可依积极解决,保证了广大老同志的和谐稳定,没有发生越级、规模性的上访事件。

2008年9月,诚通集团决定将要关闭退出的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并入诚通人力,进行业务、人员的重组整合。

肖茵同志服从集团发展大局,以抓好干部职工思想融合为着力点,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迅速实现了员工、业务资质、客户平稳有序的接续;在她的带领下,诚通人力边整合、边发展,经过8年的调整转型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化业务客户规模从合并初的1000家3万余人增加到2094家近10万人;业务收入从3000多万元增加到3亿多元,实现了人力资源业务从依赖资质、资源向依靠市场化开拓、专业化服务的转型。

目前,诚通人力已成为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等多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不忘初心 践行宗旨

倾心搭建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桥梁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长期从事困难国企退出和企业经营发展工作中,肖茵始终以困难职工利益为先,将心比心,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时刻关注员工的冷暖,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带头践行和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3年,为解决2003年遗留的原贵阳普天525厂17名退休教师移交地方享受退休教师待遇问题,肖茵秉持“体现党和国家关怀,积极为退休教师争取合法权益”的信念,不辞辛苦千里迢迢跑到贵阳调研,回京后又马不停蹄跑到国家财政部反映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方案,并确定了专人负责。

经过3年不懈的努力,2015年,17名退休教师归队到地方教育口,平均退休金由移交前的2000多元提高到了近5000元。17名退休老教师得知政策落实后,激动不已,奔走相告,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专程给诚通人力送来了“政策引导,诚信为本,歇息园丁,沐浴阳光”的锦旗。

为响应党中央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号召,推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2016年肖茵率先提出了开发残疾人这一特殊人力资源,开展“盲人进企业”系列服务,在服务的企业客户中提出“盲人走进写字楼,职工远离亚健康”,助推客户按比例使用残疾人用工,并为此召开了中国残联、人社部、社科院、北京市残联及客户代表共40余人参加的专题研讨会。

截至2017年4月,诚通人力助力企业录用残疾人就业70人,走进办公楼的盲人按摩师激动地说:“我们找到了‘公司白领’的感觉,感觉到了体面、有尊严、有价值,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肖茵用她的爱心,点亮了残疾人的人生梦想。

从2007年成立以来,诚通人力为各类企事业服务近10万人,其中公司总部北京管理的流动党员达2000多人,分布在700多个单位,涉及10多个行业。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突出问题,肖茵提出“党员流动不流失”,指导党群工作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开通流动党员咨询热线,开设“流动党员之家”网站,健全流动党员组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他们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为此,流动党员们十分欣慰和感动,对党组织重新燃起了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地给诚通人力送来了“流动党员之家”牌匾,并由衷的说,“诚通人力党委关心和爱护我们流动党员,使我们不再‘流浪’,有了一个共同的‘党员之家’。”

诚通人力为流动党员建起了不流动的“家”,真正让流动党员“身在外、心在党”,一心一意干事创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好评。为此,2012年11月,诚通人力流动党员服务与管理经验被新华社《内参选编》刊登;2017年4月,诚通人力流动党员参加十九大代表选举又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

十载风雨,十载春秋。肖茵始终把根深扎在企业基层与生产一线,以一个优秀党员、央企楷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石。始终坚持满腔热忱地对待工作,勇于实践、勇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国企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甘当铺路石,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时代风采。

版权所有:国资委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北京市三思益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