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刘伯鸣:独具慧眼心思细
中国一重刘伯鸣:独具慧眼心思细

发布时间:2017-08-30
从业20多年,15000吨水压机锻造工刘伯鸣一直战斗在生产一线,参与核电产业项目、大型铸锻件产品等锻造任务,出色完成AP1000锥形筒体、水室封头、619吨核电常规岛转子的锻造,攻克各种超大、超难锻件及核电锻件的生产难关,为中国一重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填补中国制造空白
核电大型锻件是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能要求最高、热加工技术难度最大的产品之一。与普通锻件相比,对钢锭的纯净性、均匀性和锻造的致密性要求更高,同时具有大型化和形状复杂的特点。锥形筒体锻件就是核电蒸发器中重要的部件,由于其形状复杂、性能要求高所以无论在锻造成型还是后续热处理难度都非常大。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锻造九班班长刘伯鸣在接到锥形筒体锻造任务时,在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整个人犹如进入了“铸心磨志”的状态,无论是白班下班还是二班下班都在思考工艺参数、琢磨变形过程。为了使变形过程更具有说服力,他下班以后在家里用面团来回模拟锥形筒体的变形过程,通过面团的变形来发现一些操作的关键点。
上班期间只要碰到技术人员就反复的讨论某些参数和可能变形过程,有时候为了能迫切的找到一个关键点,他深夜两三点钟打电话和技术人员讨论模拟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刘伯鸣和技术人员前期大量的工作终于找到了锥形筒体在专用芯棒拔长、专用马杠扩孔叠片增减时机等锻造过程的关键控制点。
攻克锻造工艺难关
对于锻件的多工序锻造刘伯鸣有着自己的理论,每一火次都能达到100%,锻件质量永远是100%合格。为保证水室封头的每一个关键工序都能达到标准,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封头板坯锻造过程中,他不畏高温反复的计算板坯的厚度和直径,在现场与锻件为伴,认真观察,用心研究琢磨,即使遇到困难,刘伯鸣都能独具慧眼,仔细分析,确保了锻件余量的合理分配。
在板坯的冲型工序中,刘伯鸣发明的专用测量工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冲型质量。针对水室封头翻边不稳定问题,刘伯鸣在锻件翻边之前,反复研究附具和封头的相对位置以及封头的倾斜角度,对附具和封头一次次测量,控制每一个细节。凭借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经他指挥锻造出的产品全部一次合格。一路走来,刘伯鸣早已成为中国一重锻造岗位上的坚强后盾,一次次临危受任,无不显示出这位巧匠的“大智慧”。
赢得国际话语权
常规岛低压转子,钢锭重619吨,锻件重393吨,面对如此庞大的钢锭,刘伯鸣对此异常平静,在每一火次锻造之前他都会科学的安排设备的使用顺序和科学方法,在保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其它附具完成工艺要求。困难面前永远难不倒有心的锻造人。在常规岛转子生产的每一火次,刘伯鸣留意使用过的每一个附具,通过附具做到每一次锻造后的尺寸心里有数。在最后的成品工序中,为了能满足锻件的各部尺寸,刘伯鸣利用附具的尺寸作为参照,凭借多年的锻造经验来进行比对完成各部尺寸测量,经过最终的冷态校检,619吨常规岛低压转子全部锻造成功。
619吨常规岛低压转子、7.6米超大过渡段、9米超大筒节……等多项超大锻件的成功锻造,不仅提升了中国一重的制造实力,也打破了国外大锻件的常年垄断,为中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