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央企楷模  >  第二届央企楷模候选人展示  >  敬业奉献 > 正文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 江化寨

    发布时间:2017-08-30

一、基本情况

江化寨,男,49岁,汉族,福建闽侯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二、先进事迹

善于奔走的藏羚羊

(一)

2002年,还是助理工程师的江化寨下班回到家中。趴在地板上画画的儿子,一见他就跳了起来,拉着爸爸看刚画的画,各色水彩笔撒了一地,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颇有点儿绘画天赋,线条爽快,色彩鲜明。妻已准备好了晚饭,“开饭了,开饭了。”身材瘦小的妻开始把菜盘一个个往外端,晚餐的香味飘出来,温馨地占领了这间屋子。本是寻常风景,但此时,江化寨滋生出一股愿望,希望这一刻能多停留一会儿。

这是家的味道。这一年江化寨33岁。

这一年,总局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部署地质找矿战略西移,第二地勘院拟组织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力的地质工作者进藏开展工作。这些日子里,江化寨考虑再三,毅然报名参加西藏项目。

儿子攀上他的背,他把儿子背了起来,儿子开心地大叫。二年级的孩子,比起三四岁的时候,果然重了不少。江化寨想。

望着妻忙碌的背影,江化寨心里充满了歉意,没有更多的话语,就是她给了他决意报名进藏的定心丸,可这家庭重担,怎忍心让她一个人这么扛。

(二)

刚刚进藏,缺地质资料、缺勘查区块、缺高原工作经验特别是找矿经验,可谓是困难重重。

如何站稳脚跟,打开工作局面,发现并找到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了解前人工作,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获得一手野外资料是必须做到的,这是在还看不到希望,又必须咬牙努力工作的时候,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第一步。在人手不多的情况下,江化寨和项目组的同志们白天出野外上山,晚上归来还要研究标本、整理内业,这是个最原始也是最单调的工作过程,他们基本没有业余时间,有的只有白天与夜晚。西藏野外工作,往往到矿点路途远,实际野外作业的时间就短。因此,为了挤时间、赶任务,经常饿了吃干粮,渴了喝雪水,走到哪里就把帐篷搭到哪里。回到驻地,也基本没有娱乐活动。通过大量野外资料的积累,为理论突破提供了最宝贵经验。为此,江化寨不分份内份外做出了大量努力。

每当空闲下来,江化寨就翻看妻子发来的短信,有很多条,他至今倒背如流:儿子数学考了一百分、儿子上课开小差被老师批评……这里到底是西藏,不可能想回去就回去。放在包里的家人照片他一天里会时常拿出来看看,早已卷了角。眼看夏天就要到了,暑假近在眼前,年初答应儿子要带他去看的桂林山水,显然从他决定奔赴藏区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失信。

他有些惶恐,害怕自己坚持不下去。

于是,江化寨就在业余时间里组织打篮球。一来排遣思乡愁绪,二来也是体能训练的需要。每周的篮球活动,是他在驻地最愉快的时光。体能增强的效果很明显,外出上山时,新来的年青人走得气喘不已,江化寨却一直走在他们前头,让他们又是艳羡,又是惭愧。因为体力十足,行高原如履平地,同事们给了他一个绰号——藏羚羊。

江化寨听说了这个绰号,他想,藏羚羊除了善于奔跑,还是群居动物。

念及此,又是一股愧意在心头。

(三)

2003年,江化寨任国家资补项目西藏努日铜矿普查-详查项目组长、技术负责,并且还是一任西藏分院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带领项目组党员同志抓好以“团队、奉献、吃苦、科学”精神为主题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技术人员树立地质成果是个人价值最大体现的新观念。个人价值是什么,江化寨很清楚,这里有他热爱的地质事业。

他什么都要帮着做,后来,大家常常见到地质高工江化寨在操作物探仪器、做化探工作。努日矿区工作面是个典型的风成沙地,踩一脚就陷进一鞋子沙,走一步就要退半步,而物探工作就是要走直线。

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富于协作的精神,不仅使他认真执行自己负责的项目,而且在其它项目需要技术力量支持时,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西藏工作,往往是各项目、各学科、各工种联合作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项目从积累资料进入到建立新的找矿模式,用三到四年时间揭露了一个大型铜钼钨矿床初步面容,近年来工作设计与报告又连续被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组评为优秀。

江化寨的同事们也获得了一个个荣誉。对此,江化寨从不计较,始终默默无闻。他并不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有关部门与技术人员座谈了解情况时,他都会踊跃发言,但他只说工作感想体会,却不谈个人贡献业绩。我们采访他本人的故事都是从他同事那儿听来的。

他想念老婆孩子热炕头,想念家的味道。每次开春临行前的那顿饭,他总怕自己一边吃一边忍不住就在妻儿面前流泪。

家的味道是怎样的?他发现,原来嗅觉是如此难以描述,仅凭简单的“香”和“臭”字承载不了那么多情感。因为无法描述,这份想念就更加刻骨。开头的几年,他常常自问,值得不值得?为了自己,让家人做出这样的牺牲。

2002年进藏以来,江化寨亲历了二局西藏地质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特别是某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程度从预查到详查,矿床规模从小型到大型,付出了艰辛劳动和汗水。他也错过了儿子的中考、儿子的高考、儿子的每一个暑假,父亲先后两次严重患病,他也无法赶回家,只能花钱请人照料。

每次出发,妻子总是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够克服。”

这句话,总是让他胸口一紧。

(四)

在他和项目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某矿区,仅一个矿段的铜矿资源量就达到大型规模、钼矿达中型规模、钨矿达超大型规模。普查成果与大冶有色集团公司合作,矿权转让价近x亿元。2012-2013年与某集团公司合作勘查开展x矿详查项目,已提交《西藏x多金属矿详查报告》,详查工作中还在不断发现新储量。该项目于2010年获总局“杰出贡献奖”,2011年度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1年底获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为第二地质勘查院2012-2013年获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百强地质队”等荣誉打下坚实地质找矿成果基础。

他个人2008年获福建省地质学会科技进步奖“银锤奖”,2010年获冶金地质总局“十一五”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获“冶金地质总局劳动模范”称号,2013年9月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15年1月、3月分别荣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最美冶金地质人”和国土资源部“最美地质队员”称号。2015-2016年,他作为国家公益性基础地质项目《西藏雪莎地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项目第一负责人,参与项目立项、考核、野外一线地质工作,取得区带上上三叠统涅如组典型“化石剖面”及多处金、锑多金属矿找矿靶区,获得中调局成都调查中心有关专家的好评。

那些跟他一起来到藏区的年轻大学生,有的离开了,有的已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也有很多年青人陆续奔赴藏区,为了这份他们所共同热爱的事业。

很多年轻人央求他讲故事,说当年开疆辟土的经历,他总摆摆手,说:“我对不起我的妻。”

这些年,妻子一人默默地为他承担了所有的家庭责任。

十三年耕耘这莽莽大荒,每到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便想起远在家乡的妻子,想起她忙碌的背影。怎能就这样铩羽而归?那辜负的不止是自己热爱的事业。

这十六年不是他一个人的十六年,还是他妻子,他们整个家的十六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