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央企楷模  >  第二届央企楷模候选人展示  >  管理提升 > 正文
“航空发动机是我人生最好的选择”
——记中国航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研究师李建榕

    发布时间:2017-08-30

她的人生路,是融入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创新路;她的事业梦,是承载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中国梦。

翻开长长的履历表,李建榕从来都不缺少荣誉,她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曾荣获多项航空报国科技成果奖……在每一项成绩、荣誉和光环背后,是李建榕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责任感。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少有的女将,李建榕已经在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最前线奋战了整整三十年。

三十年中,她在我国航空动力事业领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将每一寸青春和每一滴汗水都留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事业的时间刻度上,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更使她成为航发人矢志不渝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集团价值观的精神缩影。

2016年12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四个月之后,集团所属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研究师的李建榕,不禁回想起十一年前的同一天,她率领试飞团队确保了“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的情景。而此时此刻,她深知肩负的责任更大了,承担的任务更重了。“步入航空发动机研制这一光荣而艰苦的行业,无论是国家的需要还是自身职业的自尊心,我都会尽自己所能做好这份工作。”这是李建榕的坚定回答。

2000年以后,某项目研制工作量陡然增加,曾遇到异常艰难的一个时期,研制工作一度陷入困境,而试飞工作则是项目研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完成大量规定科目的试飞任务过程中,将会暴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这要求现场负责人要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决策能力。李建榕当时作为沈阳动力研究所“五大战区”负责人中最年轻且是唯一的一名女将,凭借自己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团队一起逐步解决了试飞中遇到的多项技术难题。她及时向现场指挥和飞行员提出应急处理方案、增减飞行科目、有效利用每个飞行起落,高效完成了试飞战区任务。

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凭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一个个困难在她面前迎刃而解。外场冬季严寒刺骨,炎夏酷热烤人,不但工作条件艰苦,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些年忙碌的日子里,李建榕的身影最多出现在试车台、试飞现场、技术研讨攻关会、挑灯夜战的办公室……不断穿梭于北京、四川、沈阳、西安之间,处理各种技术问题。

“奉国知命轻,忘家以身许。”2009年,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她只身一人前往地处四川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担任党委书记,并继续承担着某国家项目的研制任务。从东北故土转战大西南、从科研转到党政工作,经过短暂的适应和调整,李建榕很快完成了角色转换,一到涡轮院便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作为党委书记的她,成功组织召开院第八次党代会,制订了涡轮院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她主责的党建、干部队伍建设、宣传、老干部及工团等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与此同时,李建榕还承担了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任务,她带领科研攻坚团队奋力拼搏,突破系列技术关键,使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艰苦的生活下,涡轮院人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她,李建榕带着这种敬佩和感动开展着思想工作、民生工程和文化建设,自然别有一种“人情味”。她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将负责的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全院干部职工的信任和好评,出色的完成了上级要求的各项任务。

2011年,李建榕的人生简历又多了两项内容:重返沈阳动力研究所担任高级专务、副所长,成为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总工程师。除了在项目研制中不断攻克难关、取得技术进步外,作为先进动力技术预研工作的负责人,李建榕潜心研究国内外各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国情和国内的技术基础,通过调研和讨论,确定了恰当的技术发展路线,研制团队获得多项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为未来动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建榕作为研发体系建设工作的带头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顶层思路,优化操作方法,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智慧和技术优势,注重体系的实用性,有力支撑了型号研制和预研发展。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16年,又是一个人,一副背包,李建榕为了同样的梦想,再次离开家乡踏上了人生的又一段征程,和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成为了一名“北漂”。而她始终追逐的梦想就是全国人民都共同期待的动力梦、强军梦。此时的李建榕早已身经百战,心中自有沟壑,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科研工作的带头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建榕说,“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将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套我国自主的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体系,探索一批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培养一批行业顶尖人才,逐步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能力。”

知行合一。她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成立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李建榕提出了构建“三大基础能力、五大核心支撑、十八个核心技术群、十六大重点项目/任务”这一层次递进、逐层级支撑的金字塔型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成为研究院未来科研工作的指路明灯,技术人员看到了更为清晰的科研发展方向和路线图。工作中,李建榕总是不断鼓励年轻人要敢于挑战,勇往直前。她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技术经验及时为年轻科研人员指点迷津,向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相关技术和工作方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她的培养和带领下逐渐挑起重担,在一些重要科研项目中展现才华。

航空发动机是基础科学的集大成者、技术集大成者。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成立就是要广泛联合全国优势力量协同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建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研发生产体系,引领和支撑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建榕带领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提前开展基础研究相关的需求论证、管理模式、管理办法等多项前期准备工作,她系统地、建设性地提出了涵盖技术、管理、保障、人才等多方位能力构建的基础研究体系框架,并带领项目团队对其中的各项关键细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对行业各学科和专业进行了能力分析,组织行业专家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需求分析。同时,在协助顶层制定各项未来发展战略时,她带领项目团队突破传统思维,提出多项创新方案。

2017年,研究院的各项科研任务更加繁重,在常年以单位为家、以事业为重的李建榕心中,早已没有黑夜白天的概念,她在与时间争分夺秒,不舍昼夜,忘我工作。了解李建榕的人常说,“建榕总师特别认真、特别细致、特别负责”。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基层科研中心,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了解困难,提出思路并不断优化方案。她突破管理常规,组建跨部门联合团队进行课题申报和攻关研究,规范和优化院内科研管理,制定各专业技术管理办公室运作方案,牵头负责集团科研项目中某共性技术的研究,并作为示范项目开创性地推进。面对某基金“十三五”规划及2016项目立项任务的突发性重要任务,她理清思路、排除万难,迅速组建团队,在接到任务的十天时间内,组织十几个单位夜以继日地对几十份材料进行评审,顺利完成了立项任务,效率之高得到了集团领导的一致肯定,直接促成了集团某基金管理办公室在研究院的设置。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伟大的事业源于坚忍不拔的工作。“航空发动机是我人生最好的选择”,李建榕三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事业中, 诠释着航发人百折不挠、磨砺攻坚的奋斗精神和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