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企足迹 2017年度盘点  >  印象2017  >  国企十大关键词 > 正文
十大关键词之八:企业家精神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家作用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7-12-29

2017年9月,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家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曾多次出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而进入2017年,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则进一步提升。

《意见》出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7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对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作出专门规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引发社会热议,这也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此次印发的《意见》则明确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总体要求和重要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意见》出台的意义获得了多方的肯定。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表示,《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顺应社会期盼,是稳定企业家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的纲领性文件。

在企业家们看来,《意见》的出台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创新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国有企业家精神,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当前经济总体复苏向好,但增长动力不足。《意见》出台恰逢其时,对于企业家而言,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坚定了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信心,增强了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心里预期,对于全面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容错机制引多方共鸣

《意见》提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对企业家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失败给予更多理解、宽容、帮助。《意见》还强调,对国有企业家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等为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上述提法引起了企业家特别是央企老总的共鸣。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改革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也是除旧布新的过程,需要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改革的新思想、新做法、新模式,特别是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会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制度,会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必然遇到强大的阻力,这些问题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解决,必须敢闯敢试,探索新路。

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营造直面困难勇于担当、推动改革敢于突破的良好范围,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国有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容错的关键在“容”字。要信任和理解企业家,包容和宽容企业家的失误,倾听企业家的呼声,帮助企业家克服困难,给企业家正向激励,让企业家越挫越勇、积累敢打能胜的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家”的概念,并对国有企业家的地位、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

国有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家突破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重重困难,积极投入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意见》数次提及国有企业家,给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既意味着国有企业家要加倍努力,创造更大价值,更好地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努力成为企业家中的模范,也是对国有企业市场主体身份的再确认,更是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信号。同时也意味着加强国有企业家的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的报酬和业绩标准、市场化的流动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有了依据。

(《国资报告》杂志记者 原诗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