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辉煌新国企 奋进新时代  >  40年·故事 > 正文
赶上好时候,过上好日子
——包钢纪念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之职工生活篇

文章来源:内蒙古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8-11-27

包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职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果不断惠及职工,包钢职工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腰包鼓了

1978年,在岗职工平均年收入790元;2017年,在岗职工年平均收入水平突破7万元。跨度40年的包钢职工收入形成鲜明对比。

改革开放初期,包钢职工平均月收入不足百元,这点钱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甚至连自行车、缝纫机都被视为奢侈品。1993年,包钢职工平均每月收入接近500元,日常的吃、穿、用自不必说,时不时改善生活也不存在问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包钢职工的腰包也越来越鼓,近千元的月收入让包钢人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跨越。

分析改革开放包钢职工收入变化图,我们可以看见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尤其是2001年以后,平均年收入从1万余元一路攀升至7万余元。

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金额……包钢职工过上好日子,离不开各方面稳固的保障。40年来,包钢职工的收入组成从单纯的工资,到拥有“三险一金”,再到“五险一金”。如今,不但在岗职工在医疗、生育、住房等方面有所保障;即便是退休的老职工,也能在多方保障下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房子大了

40年来,包钢职工福利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人均住宅面积持续扩大。住上“大房子”的包钢人自然幸福感倍增。

改革开放前,包钢职工家庭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平房或者单身宿舍改造的筒子楼里。狭窄拥挤,是很多家庭每天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如何帮助职工解决这一困难?

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包钢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加快职工住房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9.6亿元,努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2004年,包钢建成当时包头市最大的住宅社区——明日星城,更多职工住进了新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此后,包钢又筹资建成新星水岸花园,从步梯楼到电梯楼的变化,是包钢职工住宅档次的又一次飞跃。从平房到楼房,从棚户区到商品住宅区,

今天,包钢职工人均居住面积已超过40平方米。

包钢部分老旧小区存在路面坑洼不平、楼道堆积杂物等现象,影响到职工居住。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包钢有针对性地开展所辖老旧小区环境治理。按照街区治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要求,包钢先后对友谊18号街坊、明日星城、丰盈小区、矿办小区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通过清理垃圾、杂物,粉刷楼道,清理非法小广告,修复破损路面、围栏,恢复、更换井圈井盖,修复、增设垃圾桶,包钢所辖小区实现“道路平、路灯明、排水通、功能全、环境美、管理优”。

努力创造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包钢帮助广大职工逐步实现安居梦想。

心暖了

在不断满足员工收入、居住需求的同时,包钢还高度关切职工就餐、工作环境、就医等问题。全方位的关怀温暖了职工的心。

包钢不遗余力开展环境治理,建设“花园式工厂”。神马广场、生态广场、信息大楼广场、怡园、和园、宁园、静园……这些分布在厂区各角落的绿地,是点缀包钢的璀璨宝石,更是职工休闲小憩的好去处。

2017年10月,30辆崭新的宇通大客车“上岗”,成为接送包钢职工上下班的主力。包钢高度重视职工交通出行,这已是10年间第二次大批购进大客车用于职工通勤。此次通勤添力,投资近1600万元。从骑自行车到乘坐冬暖夏凉的通勤车,出行方式的变化让包钢职工品尝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

此外,包钢先后筹资建设和改造职工食堂、展览馆、体育馆、游泳馆、疗养院、医院、文化宫等配套设施,为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责任编辑:王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