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集团“压减”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国药集团“压减”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发布时间:2016-11-24
截至2016年5月底,国药集团共有控股企业753户,企业最高法人级次为8级,最高管理级次为6级(由于存在空壳公司17户,造成企业法人层级与管理层级不一致)。
国药集团的投资项目紧紧围绕集团主业范围展开,项目选择限定于医药生产制造和医药、医疗器械流通行业以及与医药行业密切相关的技术研发和服务性行业。国药集团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营业收入2,785.56亿元,同比增长12.92%;利润总额110.79亿元,同比增长18.05%;净利润85.52亿元,同比增长17.29%。在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中,我集团排名205位,位居全球制药企业第6名,比2015年的276位上升了71位,全球制药企业排名上升了1位,也是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但目前集团所属753户控股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运营良好,业绩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少数亏损、非正常经营企业,我集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清理、转让,积极进行压减工作,压减方案如下:
一、压减工作措施
(一)做好统筹规划。
国药集团结合战略规划和业务结构,合理设计整合优化企业层级和管理架构,控制管理层级的延伸,减少不必要的法人主体。我集团压减目标:一是管理层级不延伸(控制在六级以内);二是严控四级以下企业新设新公司;三是三年内存量企业减少31户。各子公司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结构特点,认真分析各下属企业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清理计划。压减工作本着突出主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清理目标重点包括:非盈利或非持续经营的子企业及股权投资;不开展经营的持股公司(壳公司);非主业范围的子企业及股权投资;与集团战略不匹配的股权投资。
(二)加强投资管理。
要严格执行投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新设特殊目的公司。在新设公司及重组并购中,鼓励以二、三级企业(管理层级)作为投资主体,严格控制四级及以下层级的企业对外投资(因集团内部重组而导致管理层级延长的公司可根据情况适当放宽限制,但是地级市网络分销企业不得再增加法人层级及管理层级),不得在现有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再向下进行延伸。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集团投资决策流程进行审批,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管理和控制到位。
(三)加快内部整合。
加强公司内部整合,压缩管理层级,明确公司定位,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对与主业发展关联紧密、经营状况良好的所属企业,可通过无偿划转、产权转让等方式提升管理层级。对同城同业务类型的子企业要推动内部合并重组,提升管理效率,消除内部同业竞争。
(四)加大清理力度。
对特殊目的公司,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除确有保留必要的以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合并或注销。对“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历史遗留的“三无企业”,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有关政策,采取产权转让退出、关闭撤销、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
二、压减企业名单
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我集团在未来三年企业户数预计净增加80户左右,其中需要清理转让或吸收合并的企业33户(其中企业清算注销18户,股权转让13户,吸收合并2户),收购、新设企业110户(医药分销和零售60户、医疗器械等50户)左右。
三、国药集团推行压减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注销、破产清算手续繁琐。
企业注销、破产涉及工商、税务、法院等政府部门,还有其他外部股东、内部职工安置等问题,其中若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配合,整个清算程序都难以推进。
(二)重组并购带来的影响。
1.内部重组:为促进集团工业板块、零售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国药集团正在按照专业板块进行化学制药、零售业务板块重组整合,将会使部分企业延长管理层级,今后内部重组也可能面临同样问题。
2.外部并购:根据集团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外部并购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通过外部并购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户数和管理层级。
(三)医药流通企业发展仍需要加强全国的网点布局。
集团作为中国医药领域最大的流通企业,根据“十三五”战略发展需要,在医药分销和医疗器械批发以及零售领域仍需要在全国建立完善的网点布局,打造覆盖全国的医药分销和零售网络,以应对医改、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和形势,提升和巩固市场占有率。
在医疗器械业务板块,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担任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经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自2011年开始,通过并购、独资、合资等多种投资手段,在各省设立医疗器械经营公司,截止2015年年底,国药器械有各级控股公司70家。随着业务发展,国药器械各省级公司需要向各地市延伸,同时由于医疗器械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省级公司不仅在纵向上需要向下延伸,横向上,也需要并购或设立一些专业公司,拓展新的业务。根据十三五战略,网络公司还需要发展一些医疗服务企业,与经营网络形成相互促进的业务协同效应,为网络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因此,十三五期间,国药器械还将继续深化网络发展,公司数量也必然随之增加。特别是目前医疗深化改革推进加速,各地效仿三明模式,要求由当地公司负责医院的配送服务,国药器械经营网络的公司数量只增不减。根据各公司十三五规划的预测,2017年公司数量将达到131家,较2015年年底增加61家,2018年公司数量达到152家,至十三五末2020年,公司数量将达到164家。
在医药分销业务板块,国药控股战略上要求实现“批零一体”,实现双轮驱动发展,深度发挥协同效应。遍布全国的200多家分销地级企业正积极拓展零售业务,在政策及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批发和零售一体化的优势正在显现。零售可以其充沛的现金流支援批发,从而使批发向上游现款现货以拿到更好的品种;同时,零售可以共享批发的仓储和配送资源,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并可实现药品全过程信息共享和追溯;再者,批发与零售信息的整合也便于国控全面把握市场动向,调整战略方向。更大的优势还在于,随着国家“医药分开”步伐的加快,未来零售企业还可以借助同一集团内的批发版块已积累的丰富的医院渠道资源及与医院药房的良好合作关系,优先获得医院的青睐,通过在医院周边商圈自建药房,或者与医院合作开设、托管药房等方式,接收医院门诊药房的销售业务,成为分享医院门诊药房业务的最大受益者。鉴于此,国药控股的地市级网络分销企业在当地收购或设立零售(连锁)企业,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将企业做优做强,保持国药控股在医药流通行业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