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压减”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中国电子“压减”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发布时间:2016-11-23
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企业结构调整,防范各类经营风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始终将“压减”工作作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清理压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隐患得到妥善清理化解,“跑冒滴漏”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为了明确目标,扎实推进清理压缩工作,中国电子重点锁定“持续亏损、资不抵债、长期停业、发展无望、非主业参股”5类低效无效企业大力实施清理退出,并持续开展专业化重组整合,促进企业结构扁平化调整。“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分别完成510户和250户企业的清理整合,管理层级由7级基本压缩至5级,使得主业更加精干突出,企业结构显著优化,资产质量不断提升。
二、工作经验体会
(一)“精心组织,通盘谋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是中国电子董事会把“压减”工作作为重大决策事项,专题研究,明确任务,纳入对经理班子的考核。集团总部和二级企业分别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上下紧密联动,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二是集团总部在对集团产业规划和企业结构进行整体谋化的同时对八百余户企业逐户分析,确定清理目标和整合方式,并与二级企业共同深入摸底调研,确定重点任务与具体计划。三是构建了联络员跟踪、定期报告、督导通报、专题会议和对口服务等多层次的协调保障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扎实落地,问题困难及时解决。四是全面跟踪梳理企业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将新增低效无效企业纳入清理整合计划,坚决予以清理退出,建立健全企业结构持续优化机制。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一是在挂牌转让、清算解散、减资退出、资产置换、吸收合并等常规清理整合手段基础上,探索打通账销案存、非正常企业打包转让等高效路径,不断丰富技术手段。二是注重发挥集团总部的统筹协调功能,专门设立资产经营处置专业化平台公司,牵头组织相关二级企业联合处置,有效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改变单一清理处置思路,通过内部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清理退出和重组整合的有机结合。四是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会,提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并与产权交易所等社会中介力量建立长期稳固合作关系,充分挖掘外部资源,联合攻坚克难。
(三)“规范操作,统筹兼顾”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压减”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中国电子高度重视合法合规性,在审计评估、产权转让和职工安置等关键环节,规范透明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切实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统筹考虑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工会、职代会的作用,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在扎实推进清理压缩工作的同时,确保生产经营工作正常进行和企业稳定。
三、工作计划
进入“十三五”,中国电子继续围绕提质增效和“瘦身健体”,坚决推进清理压缩工作,着力解决企业数量和管理层级较多、法人链条较长、核心业务层级较低和管理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在“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基础上,中国电子又制定了2016-2018年三年清理压缩工作计划,力争再用三年时间,将企业法人层级由11级压缩至6级,管理层级由6级压缩至4级,清理关闭20%控股企业。
四、工作措施
下一步工作中,中国电子将在延续完善前期有益经验和有效工作手段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做好“压减”工作。
(一) 加强投资并购全过程管理。
一是在现有股权投资管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投资的顶层设计、预算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从源头上保证投资活动按照企业战略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持续提升投资活动质量。二是严肃投资纪律,严控3级及以下企业对外投资,严格限定投资方向和领域,杜绝非主业投资,重点对横向能够形成产业规模、纵向能够上下游配套的成熟稳定企业实施投资并购,深挖整合协同效益。三是科学设计投资方案,完善投资协议和公司章程制定,提前约定好退出及调整安排,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后续生产经营业务和重组整合工作按照既定计划顺利推进,避免新增低效无效企业。四是加强投资后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二)大力实施专业化重组整合。
一是围绕三大系统工程和五大产业方向,大力实施专业化重组整合,打造若干具备经济规模、行业优势和经济效益的专业化子集团。二是按照一个业务板块一个上市公司的思路,加快推进主要资产证券化,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积极将上市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强大投融资能力的产业发展平台。三是通过股权划转、吸收合并等方式加快企业结构扁平化调整,将业务向二级企业集聚,努力实现二级企业全部实体化运作和发展。四是深入研究特殊目的公司存在的必要性,严控特殊目的公司设立,坚决消灭业务空心化的中间层,清理各种侵蚀效益的“壳公司”。
(三)坚决推进低效无效企业清理退出。
一是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快退出非主业资产和业务,集中资源助推核心主业发展。二是针对处置难度较大的清理压缩项目,加大攻坚克难力度,采取灵活处置方式,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力争实现突破。三是进一步发挥资产经营处置平台功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专业高效优势。
五、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一)企业重组整合税负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一是国家密集出台兼并重组税收优惠政策后,部分地方部门配套措施不足,上下衔接不顺,执行国家优惠政策不到位。二是跨地域重组整合过程中,不同地方部门政策掌握和执行尺度不一。三是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实施内部整合,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一年后才能继续进行后续深入重组,严重制约了重组整合推进效率。
(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导致企业退出渠道不畅。
中国电子相当一部分停业企业由于历史遗留的大额债务、欠缴税费、法律诉讼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无法通过股权转让、解散清算等常规手段予以清理,只能选择破产方式实现退出,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受理破产项目程序复杂,导致企业破产通道不畅,加之部分停业企业离退休人员难以彻底移交地方管理,导致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企业,目前尚无切实可行手段予以彻底清理退出。
(三)多元化股权结构导致沟通决策难度加大。
中国电子所属大量股权多元化企业,外部股东与中国电子在清理压缩上的利益诉求并不尽一致,消极对待甚至反对清理压缩,有时借机提出高昂补偿条件。某些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清理压缩项目,中国电子作为关联股东需要回避表决,表决结果完全由中小股东掌控,进一步增加了决策难度、降低了清理压缩推进效率。
六、建议和请求支持事项
一是“压减”工作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短期内难以带来正收益,请国资委在国有资本金和业绩考核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二是请国资委协调推进高负债困难企业的债转股工作,协调解决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等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建议国资委强力推进中央企业之间业务和资产专业化重组整合。四是请国资委协调司法部门针对国有企业破产事宜开辟绿色通道。
中国电子将坚决按照国资委要求,继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计划推进“压减”工作,进一步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