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中央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  >  中央企业改革动态 > 正文
国有企业改革动态第3期

    发布时间:2016-11-22

【按】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充分利用集团重组机会,大力推进“压减”工作。集团力争一年内清理关闭340家公司,实现消减法人数量20%的目标,并将管理层级由7级压缩至4级,法人层级由9级基本控制在5级以内。现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关做法经验予以刊发,供参考借鉴。

中国远洋海运紧抓改革重组机遇

扎实推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远洋海运),始终以深化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为指导,积极推动改革重组,全力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集团效益平稳增长。截至2016年9月底,集团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426.11亿元人民币,完成年度预算的63.90%;实现利润总额132.77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5.27亿元,增长12.99%,完成国资委下达任务目标的88.17%;集团资产总额6191亿元,负债总额3751亿元,资产负债率60.59%。

一、以战略为引领,加快改革重组步伐

在制定改革战略的过程中,中国远洋海运明确了战略引领的工作原则,以有效发挥资源效率,提高全球竞争力为目标,制定公司重组和资源整合方案。在推进改革重组过程中,新集团坚持“深改、快改”,准确把握改革节奏,让重组整合的改革红利得到尽早释放。今年3月1日,集团合并重组集装箱业务,成立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6月6日,正式合并重组油气业务成立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6月16日,正式合并重组成立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8月26日,中远太平洋公司实现港口码头重组后,正式更名为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9月8日集团的金融上市平台,原中海集运正式更名为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7月25日,集团通过物流板块重组整合方案,预计10月下旬将完成总部整合和新公司挂牌,12月底前完成区域公司、专业公司的机构和业务整合。下一步,集团将继续推进工业板块的改革重组,预计年底基本完成重组整合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资源、船员体制、信息系统、科技资源及其他业务整合工作,力争明年全面完成。

二、优化总部机构设置,强化集团战略管控

在集团总部层面的合并重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1+1”,而是把企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放在了突出位置,确立了“定战略、配班子、管资源、抓考核、防风险”等五大职能,以此设置了13个职能部门,进一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强化总部层面的战略管控。同时,借鉴了当今跨国公司较为通行的“职能部门+共享中心”设置模式,确立了新集团总部“职能部门(上海)+共享中心(北京)+特设机构”的新模式,推行“异地办公、一体化管理”,既实现了总部精简的目标,进一步细分了职能,又妥善安置了分流人员。目前新集团总部人数由原中远、中海集团总部的504人减至249人。

在实现总部层面改革的同时,中国远洋海运进一步深化了管控机制的改革,加快推进集团两级董事会制度建设,强化集团战略管控能力。目前集团已向中远海运发展等7家单位董事会授权,并确定年内共完成26家二级企业的规范董事会建设,明确向下属企业董事会授权,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三、持续强化成本控制,发挥重组协同效应

中国远洋海运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航运价值链为载体,积极推动企业降本。今年1-9月,集团营业成本1354.39亿元,同比下降180.79亿元,降幅11.78%。其中,燃油费和船舶租赁费大幅减少55.49亿元和12.56亿元,降幅分别为38.17%(同期国际油价下降约23.57%)和11.07%。中远海运集运公司通过重组预计协同降本50亿元,得益于整合后的航线网络优化及码头整合效应,集运单箱网络成本较去年下降16.76%,箱管成本同比下降12.3%,燃油成本同比下降35.87%,港口使费同比下降3.28%。中远海运散运公司利用整合效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接与协同,燃油成本同比下降36.5%。中远海运能源运输公司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深入内部挖潜,运输成本同比下降13.1%,其中燃油成本同比下降41.7%。

四、积极瘦身健体,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中国远洋海运领导高度重视“压减”工作,决心利用国资委大力推动压减工作和集团重组机会,自我加压、提前完成“压减”任务。集团力争一年内清理关闭340家公司,实现消减法人数量20%的目标,并将管理层级由7级压缩至4级,法人层级由9级基本控制在5级以内。明确了着力清理“同区域同业务类型公司、空壳单船公司、低效无效僵尸企业、无实际作用特殊目的公司”等四类公司;同时制定了建立定期汇报、加强督导考核等保障措施。截至9月底集团共清理关闭83家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