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研究成果评审 > 正文
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文章来源: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发布时间:2016-07-08

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载体,必须不断建设和完善创新管理体系,这是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助力国家创新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之所在。实践表明,创新文化日益成为影响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何使员工树立创新理念、如何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行为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文化建设的症结所在。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肩负着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实现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自主创新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中国电科一直致力于探索建设一个能够持续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氛围。

本研究借鉴现代管理理论,在深入剖析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文化建设体系架构,为破解创新文化建设的两大难题提供理论解释,为中国电科进一步提升创新文化驱动力、实现“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服务。

一、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动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院士大会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创新文化的有力支持,充分发挥创新文化的驱动作用。

作为党和国家直接掌控的战略性团队,中国电科肩负着推动国防现代化的重任,电科人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与西方国家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赛跑。自主创新不仅是富国强军神圣使命的要求,更是中国电科生存和发展之本。在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中国电科必须始终秉持创新理念,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力为核心要务。

有鉴于此,中国电科一直致力于探索建设一种能够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想创新、能创新、敢创新”的文化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文化土壤和强大的文化驱动力。

二、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依据

中国电科的创新文化建设是在秉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纲领的前提下,以文化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为理论基础、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创新的具体特点推进创新文化建设。

(一)指导思想

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中央精神为统领,按照国资委和国防科工局的相关指导意见和要求,传承中国军工文化优秀基因,以中国电科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础,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成功经验,内塑创新魂魄、外树创新形象,为打造“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聚焦使命,紧扣战略。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同中国电科的使命和战略紧密结合;二是注重传承,兼容并蓄。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军工文化优良传统、汲取数十年电子文化精华、借鉴当代先进经验;三是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着眼于促进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和员工的全面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实践特征、落地生根。

(三)运用方法

在创新文化建设探索中,中国电科运用了以下多种方法。

第一,访谈调研法。访谈工作以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为依托,共组成4支调研小组,深入8家成员单位,兼顾不同业务领域和地域分布,座谈会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共个别访谈职工159人,集体座谈职工181人,访谈客户代表14人,共计354人。

第二,问卷调查法。问卷分为两种,面向成员单位的对公问卷和面向员工的个人问卷。其中,对公问卷共收回37份,个人问卷调查以网络问卷形式开展,共收回问卷5470份,其中有效问卷5448份。

第三,功能分析法。中国电科在创新文化建设体系架构的设计中,运用功能分析法剖析事物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清晰地把握事物的功能机理,使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架构成为一个有结构、有功能的有机整体。

(四)理论基础

创新文化是一种对创新活动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文化形态。创新文化与科技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首先,文化环境对创新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支持、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可以激励创新行为的产生,反之,将抑制创新行为。其次,科技创新推动创新文化的形成与演进。科技创新一定是在创新求变的意识和坚持不懈精神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创新文化孕育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同时,科技创新往往带来工业形态的改变,组织文化也必然随之更新。

(五)现实依据

企业文化发展现状是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的现实依据。中国电科的企业文化体系由理念层、非物化层和物化层组成(如图1所示)。理念层是围绕企业转型发展、结合中国军工文化优秀基因和现代企业管理先进文化元素形成的企业愿景、企业精神、管理哲学等,非物化层发挥着衔接理念层与物化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物化层则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展现。

(六)基本要求

一是创新文化建设与转变组织方式相结合。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文化的特点。比如,在等级森严的组织中很难形成公平的氛围。因此,创新文化的建设必须与转变组织方式相结合。

二是创新文化建设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文化和制度代表了柔性和刚性两种管理手段。二者一致性越高,越有助于企业发展。因此,中国电科强调要建立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制度体系。

三是改进创新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并在更大范围内迅速传播,文化共享的影响力日渐强大。传统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需要。因此,中国电科在创新文化建设中必须要不断改进方式方法。

三、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架构

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根”。倡导创新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企业发展阶段、管理制度、行为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着理念的落地。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难以落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只关注塑造理念,忽视了配套措施的建设。

有鉴于此,中国电科构建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架构包括了创新理念、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三个维度(如图2所示),分别发挥着将创新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和“外化于行”的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创新理念维度

创新理念是中国电科创新文化体系的核心,包括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和企业精神三个方面,分别回答了“创新为了谁”、“创新标准”和“创新精神”的问题(如图3所示)。

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理念维度的内核与灵魂,是电科人坚持自主创新的根本动力,它回答了“创新为了谁”的问题。发展愿景是创新理念维度的第二项内容,它回答了“创新标准”问题,即电科人的创新实践代表着国家水平,目标是世界一流。企业精神则回答了“创新精神”问题,它是科技创新的精神支柱。通过创新理念的树立,旨在将创新意识“内化于心”。

(二)创新环境维度

传统文化建设的一大症结就是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电科构建了创新环境维度,包括组织环境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如图4所示)。

组织环境是指对创新活动会产生实际影响的组织管理问题,制度环境是指对创新活动有影响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创新文化建设中,通过为创新实践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制度环境,搭建创新文化与中心工作之间的桥梁,推动创新文化的落地。

(三)创新平台维度

中国电科的创新文化建设体系还搭建了推进创新文化传播与及其转化为创新实践的创新平台维度(如图5所示),旨在进一步解决创新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两张皮”的问题。

创新平台维度分为内部载体和外部载体。内部载体包括创新信息共享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旨在促进科研人员间交流共享创新信息,服务创新实践活动。外部载体是面向社会的创新理念传播平台、协作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旨在传播创新理念、服务社会创新实践。

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的体系架构是一个“创新文化驱动创新行为,创新实践孕育文化更新”的螺旋上升式良性文化演进系统(如图6所示)。以创新理念为核心,为创新提供内源动力。创新环境维度和创新平台维度分别是创新文化的落地依托和传播实践载体,共同为创新提供外源动力。在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激励创新行为的产生。科技进步对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提出新的需求,从而推动创新文化本身的自我更新和变革。

四、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树立创新理念,塑造创新文化之魂

国家利益始终是电科人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所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中国电科的核心价值观,是电科人投身国防事业创新实践的郑重承诺,是创新文化最厚重的基石。

发展愿景是企业的指南针。中国电科提出了“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不仅表明了中国电科的发展方向,更为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电科人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高标准、严要求、求突破、谋创新。在担纲研制预警机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优化组织制度,构建创新文化的落地依托

1.创建“三三制”技术创新体系

中国电科打造了“三三制”技术创新体系,为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优良的组织环境,使创新文化落地有了组织保证。

一是推动技术、军工、产业“三业互动”。为强化推动技术创新实践,中国电科既将技术创新作为业务类型,也强调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三种业态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系统、设备、元器件和软件的“三级协同”。以产业链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技术上的群体突破,形成整体创新能力。“三三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第二个“三”指的就是基于产业上下游的系统、设备、元器件和软件三级之间的协同创新。

三是完善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的“三层布局”。核心层是以集团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为依托的创新平台,紧密层是在中国电科与战略合作单位共建共管的协同创新平台,松散层是与国内外战略合作企业和高校等建设的技术创新常态化合作机制。目前,中国电科已经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8家所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2.完善创新管理制度体系

第一,建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机制。创新文化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组织氛围。为此,从知识产权策划、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归集到技术创新收益,中国电科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并对知识产权持有人进行激励。

第二,探索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旨在使智力因素参与收益分配。比如,从知识产权转让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对发明人给予奖励;从知识产权形成的股份中提取适当比例对发明人给予奖励等。为了规范该项工作,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中国电科专门制定了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

第三,探索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创新的价值在于应用。中国电科一直致力于把创新资源投入到最具市场前景的领域。通过合理的机制,统筹管理各类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要素价格、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

第四,实施科技创新的绩效考核管理。为了激励创新,中国电科还制定了考核办法,对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考核,考核对象是集团公司重要科技创新工作主要任务和关键要素,本着“公正、公平、公开”、全面客观、年度目标定量为主和可操作的原则,有重点地对成员单位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第五,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汇聚与培养模式。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建设创新文化必须要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中国电科推动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一致性管理,强调在完成工作目标的同时,促进高层次人才与团队的价值实现;建立对高层次技术人才“引得进、用得好、流得出”的灵活用人机制,保证创新活力;建立全球知名专家库,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集团公司服务。为了推动以上人才政策落地,中国电科还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管理等系列制度。

(三)搭建创新平台,拓宽创新文化传播与实践的载体

1.创新文化传播与实践的内部载体

在企业内传递创新文化和创新信息交流共享是创新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在继续发挥传统宣贯优势的基础上,中国电科以更加多样的方式促进创新文化传播。

第一,青年科技创新论坛。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是中国电科广泛汇集各方智力、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的创新信息共享平台。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是青年科研人员之间、科技精英与青年科研人员之间互动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加强了创新意识与创新信息在企业内的交流共享,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创新热情。

第二,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由集团统一规划,按照专业布局,运用网络和信息化手段进行整合,面向全集团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概念研究平台、技术验证平台、应用体验平台和联合设计开发平台,为全集团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服务。

2.服务于社会创新的外部载体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电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一流的科研试验生产条件和科技服务能力,通过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向社会传递创新文化,服务社会创新实践。

第一,联合共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该实验服务基地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国电科共建。实验服务基地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电科在遵守保密制度的前提下,将1800多台(套)价值3亿元的仪器设备、20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正式向社会开放,为北京市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服务。

第二,创新创意大赛。中国电科于2011年创立蓝星产品创意大赛,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引入天使投资人机制,实现创意与资本对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2014年,蓝星大赛升级为“中国电科熠星创新创意大赛”,通过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汇集社会创新资源,同时也推动创新理念走出企业,向社会传递创新文化。

五、中国电科创新文化建设的成效与完善

长期以来,中国电科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并应用于企业实践,形成了巨大的文化驱动力,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电科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步伐。

首先,中国电科通过创新文化建设使员工牢固树立了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民发展的价值理念,培育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网络调查数据显示,电科人对创新使命的认知度达到63.3%(如图7所示),对维护国家利益的认知度高达91.03%(如图8所示)。其次,中国电科在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完善了与科技创新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创新实践平台,使文化建设摆脱了就文化谈文化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促进了管理的创新。

中国电科的创新文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创新实践。中国电科先后在预警机、载人航天、民航空管、信息安全、民用安防等方面创造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家公布的16个重大专项中,中国电科出色完成了承担的多项重要攻关任务。

中国电科通过创新文化建设,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拼搏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创新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的良性互动。在今后的创新文化建设中,中国电科还将继续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强化、丰富、完善创新理念,推动创新文化的影响力从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向企业管理领域拓展,以创新文化引领“中国创造”创新品牌的树立,通过打造创新业绩展示平台等展现创新价值的方式建立创新文化的正反馈机制,在实践探索中完善、优化创新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深度挖掘创新文化的积极力量,从而为实现中国电科“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夯实文化基础,提供坚实的文化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