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十大品牌建设优秀企业  >  中国中车 > 正文
中国中车:当之无愧的中国制造“国家名片”

文章来源:国资委综合局  发布时间:2016-10-28

高铁是当今时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和交通硬实力的体现。在21世纪初中国高铁刚刚起步时,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与日本的川崎重工等高铁制造企业基本垄断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而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中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中车)在短短十年间,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从“跟随”到“领跑”,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中车以“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为使命,通过践行以创新驱动跨越式发展的路线,铸就了中国制造“风吹不皱,雨淋不湿”的金色名片。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中车创新的第一步。以市场谋技术的理念促使中国中车充分运用国内大市场进行外交、政治、经济上的国际博弈,形成了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独特路径。2004年,中国中车旗下的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在当时铁道部的统一部署下,与几家国际高铁巨头展开了智慧与耐力的角逐。在与国外技术成熟企业的合作中,中国中车迅速提升了高铁列车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本土化的高端技术人才在合作中得到深入锻炼,这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铁全产业链的科研攻关能力。

然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只能依靠自己,在引进列车和技术的过程中,外国公司普遍采取了“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的做法,这让中国中车充分认识到,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立足于自主创新。中国中车通过搭建国际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制造与产品技术三大平台,建设“高速列车国家创新中心”和“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从嵌入式底层软件技术到应用级控制软件技术,从基础技术、行业性技术到关键产品技术,从系统集成技术到产品工程化实现技术的全技术链,组建专家领军团队+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创新梯队。短短十年,完成了时速200、350、380公里动车组的“三级跳”,实现了包括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在内的多种关键技术的突破,一大批代表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的新产品陆续问世。“十二五”期间,有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主持或参与起草修订国际标准70余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4616件,有效发明专利2800件,国际专利115项。

核心技术的全面自主化,为中国中车拓展国际市场搭建了重要的技术平台。一直以来,中国中车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深耕国际高端市场,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国际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中车还在多国设立本地化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从产品出口单一模式发展到产品+服务、本土化投资与合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复合商业模式。目前,中车的产品已经覆盖了七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依靠自主创新,中国中车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了面向全球的竞争优势。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对外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中车带领中国高铁驶向世界,成为了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金字招牌,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在国际交往中拿得出手的“国家名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