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青年  >  根在基层 > 正文
科技部李伟:国家之“大”与个人之“小”的高度统一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15-10-30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精神,引导机关青年干部走进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增进群众感情,锤炼务实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在积极投身“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力量,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部署安排,“根在基层•走进央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团于2015年8月16日赴涪陵页岩气田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践活动。活动由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石化集团承办。来自国资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交通部、证监会、中国银行等7个部门18位青年同志参加活动。现将部分调研团员调研心得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国家之“大”与个人之“小”的高度统一

科技部 李伟

  为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基层一线、锤炼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关于2015年青年干部调研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我于8月16日—22日参加了由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石化集团承办的“根在基层•走进央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走进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调研实践活动。

  通过密集的调研实践和深入的沟通研讨,调研团全面了解了页岩气勘探、钻井、压裂、脱水、集输、炼化、销售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认识到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加快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对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中国石化基层干部职工在推动我国能源革命、产业创新中的艰辛付出,感受到石化人“以报国为己任,以落后为耻辱,以奋斗为快乐”的光荣使命。在各项活动中,调研团充分展示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并与基层一线的广大青年同志们结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厚友谊。活动结束后团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力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顾此次活动,个人触动最深的是:国家战略之“大”与个人力量之“小”,以及两者的辩证统一。下文将从两个方面分述之。

  一、服务能源战略、健全产业链条,加快打造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一)深刻认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战略意义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页岩气在全球油气资源领域异军突起,其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所引发的“页岩气革命”对全球能源格局、产业发展乃至地缘政治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是世界上首个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2012年页岩气产量达到2653亿立方米,占其天然气总产量的37%,不仅大大提高了本国能源自给率,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而且开始改变美国一些高能耗的重化工业的命运,使得美国的化工、制造业出现“回流”现象,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丰富,根据2012年国土资源部评价结果,全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25.08万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开发利用好页岩气,对于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高度重视页岩气勘探开发,明确要求“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将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土资源部2011年将页岩气正式列为新发现矿种,对其按单独矿种进行投资管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研究制定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2015年实现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并将页岩气开发向民营资本开放,加快了页岩气开发利用的步伐。同年11月,国家发布页岩气开发利用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鼓励产业发展。页岩气作为绿色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热点领域。

  (二)充分发挥涪陵对我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示范作用

  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需要层层分解和落实,否则只能成为空谈。按照国家关于非常规油气开采的总体部署,中国石化以涪陵页岩气田为主战场,整体规划、系统布局,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我国大型页岩气田的商业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一是提前规划做好开发计划。涪陵页岩气田作为除北美之外第一个实现商业化的页岩气田,于2013年1月投入商业试采,2013年9月获国家能源局批复设立“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2014年4月获国土资源部批复设立“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基地”,同年进入商业开发,2014年生产页岩气占全国产量的83%,预计2015年底将建成产能50亿方/年,2017年建成产能100亿方/年,相当于建成一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截止2015年6月,涪陵页岩气田已建成产能30亿方/年,生产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输往华中、华东地区。

  二是面向产业进行全链条布局。页岩气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亟需培育完整的产业链条,以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中国石化发挥央企规模优势,对上游的勘探、钻井、压裂、脱水、集输,下游的炼化和销售,以及配套的装备研制和附属设施建设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均进行了系统部署。同时,中国石化与重庆签署《关于涪陵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联合重庆地方政府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了从页岩气开发、管道输配到消纳利用的合资合作公司,一方面加强页岩气的就地转化利用,另一方面也带动地方打造页岩气装备产业集群,共同培育和发展与页岩气相关的新兴产业。依托页岩气开发,重庆已出台页岩气装备制造相关政策,全力引进压裂、钻采、水处理及用气设备研发制造龙头企业,带动关键部件本地化生产配套,打造页岩气装备产业集群,规划用5-10年时间,形成价值4000亿元的页岩气开采、利用和化工产业链。

  三是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上天容易入地难”,页岩气开发难度极大而且风险极高,2010年之前,我国在开发技术和设备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克服涪陵地区复杂的喀斯特地质条件、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从而降低开采成本,成为摆在中国石化面前的首要难题。涪陵页岩气公司会同江汉工程公司、石油机械公司以及采油院、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充分利用行业内外乃至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以勘探理论和开采技术为重点攻关对象,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突破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评价技术瓶颈,初步建立了资源评价方法、储量计算方法、储层评价与预测方法、产能评价方法,突破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工艺技术瓶颈,基本掌握了水平井钻完井、水平井大型多级分段压裂和微地震监测等页岩气开发的的核心工艺技术,开展了钻井、压裂试气“工厂化”作业试验,自主研发了3000型大型压裂车、复合桥塞等一批关键核心装备,形成了适合于涪陵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全套技术体系,为我国开展页岩气规模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是标准先行开展示范区建设。涪陵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在我国尚属首次,各项相关技术标准还是空白。为统一规范标准,让涪陵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中国石化提出了“建成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标准化采购、信息化管理的“四化”建设。在标准化设计上,统一规范平面布局、工艺流程、模块划分、型号规格,实现了设计系统化、模块化、集成化。在标准化施工上,以平台标准化为重点,通过“丛式井”模式,“井工厂”施工、“标准化”场站建设,大幅降低征地面积。在标准化采购上,统一技术标准,明确技术规范,建立采购物资数据库,固化标准成果。在信息化建设上,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库投入运行,试验井组的平台、集气站、脱水站监控系统陆续建成,基本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报表自动生成,为实现井站无人值守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启动以来,涪陵页岩气田还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制定出了《天然气井方案(设计)审查管理程序》《非常规油气钻井、试气同步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等一批技术管理、安全标准,对页岩气产能示范区的规范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五是强化环保体现社会责任。涪陵页岩气田在开发过程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围绕绿色气田、生态示范的目标,气田开发建设从三个方面着力,最大限度保护碧水蓝天。第一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当地工业园现有供水设施从乌江提水,避免影响当地生活、生产;钻井液等做到循环利用减少耗水量,利用率达到100%。第二是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实现油基钻井液的完全回收、重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钻井岩屑、污水集中回收处理,工业“三废”零排放。第三是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增加导管下深,封隔浅层地下水;坚持节约用地原则,通过采用“丛式井”等设计及施工后复耕等措施,大幅降低土地征用面积,单井土地征用面积节约30%以上。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涪陵页岩气田坚守宁可慢一点、稳一点,也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开发原则,“给绿树让道、为溶洞让位,用心呵护巴山渝水”的案例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

  二、奋力践行使命、勇担历史重任,将个人的追求融入时代的大潮中

  2013年开始的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实行的是“一体化决策、一体化组织、一体化控制、一体化保障、一体化管理”的会战模式,近8000名会战将士“五加二、白加黑”,日夜奋战在焦石坝这块热土上,“跃马扬鞭焦石坝,八千将士大会战,气势如虹贯山岳,昼夜逐梦大西南”,谱写了一曲投身大气田、奉献大气田、建功大气田的雄壮之歌。短短几天的调研中,有幸走近的每一个石化人似乎都是这首歌中的一个音符,流淌着一样的热血、奋发着共同的激情,那是关于牺牲与奉献、光荣与使命的崇高理想,亦是新时代中对自我实现的不懈追求。其中的醉人旋律,试为诸君总结之。

  一是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锦绣河山美如画,放眼天下雄心大”,石油石化人的心,始终是属于祖国的。这既是铁人时代起数辈人积累的传承,也是80后、90后等新一代页岩气田职工的自发追求。在四川维尼纶厂,头发花白的厂领导只言片语里化不开的是对石化行业乃至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在焦石坝物探工区,正当壮年的项目部主任侃侃而谈间抹不去的是对我国终可与北美在页岩气地震勘探领域一较短长的光荣与自信;在白涛集输站,青春无敌的设备维护工严谨言辞中藏不住的是对能在最美年华战斗在中国页岩气开发最前线的无悔与自豪。“页岩气开发是国家的能源战略”,在他们言谈中频被提及、永难忘却。

  二是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百舸争流,奋辑者胜;大任当前,我自争先。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石油石化人的工作本能。于是他们抛家舍业,带着建设中国第一个商业化页岩气田的梦想,从富庶的江汉平原走来,从热闹的中原腹地走来,从偏远的边疆大漠走来,群集在这深沟大川的巴山渝水间,数月不见妻儿,家中全靠老人,昼夜奋战在钻井架上、操作位前,用忠诚决胜会战现场,一股劲、一团火、一根筋,成长为一个个“拼命三郎”、“测试之花”、“最美火车头”、“气田花木兰”,只为能探得更准、钻得更深、压得更多、炼得更好、销得更畅。“我的岗位我尽责,人生能有几回搏”,他们从不多说,却身体力行。

  三是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石油石化人是执着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他们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去干,而且要干得漂亮。于是,2年间,吴俊和他的“小伙伴”们从无到有,在一片泥泞中建起了现代化运营的白涛集输站,迎接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检阅;4年间,葛兰作为走上涪陵页岩气会战前线的第一名女职工,在工作中锻炼成长为湖北省“爱岗敬业好青年”、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巾帼建功立业标兵;17年间,罗莉靠着努力和实干精神,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校女工成长为主任技师、全国劳模、十八大代表。而这样的故事,在涪陵页岩气开发的相关单位中,还有很多很多。

  个人的成就是有限的,无数个人的成就系统地集成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国家创新与改革的大局。正是那些鲜活的个体在小中见大地实践着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只要找准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战略始终是高度一致的。

  短短几天的调研结束了,那些鲜活的画面却在我脑海中历久弥新,那些代表国家意志的高耸的钻井、轰鸣的压裂车、满山遍野的检波器、现代化的炼化厂,那些从千千万万个普通员工中信手拍下的、或年轻或年长、却同样洋溢着青春热血与激情的面庞,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巴山渝水间共同谱写了一首雄壮的史诗,一笔一划间都分明透露着家国两个大字,持续感染着我奋发向上,驱动着我不懈前行,“扎根基层、青春担当”,依托基层给我的精神滋养,相信我今后的路也必将充满正的能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