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青年  >  根在基层 > 正文
国家烟草局党校罗旋:情系港珠澳 走近中交人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15-10-13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精神,引导机关青年干部走进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增进群众感情,锤炼务实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在积极投身“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力量,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部署安排,“根在基层•走进央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团于2015年7月12-19日走进港珠澳大桥项目工地。活动由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办。来自国资委、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民委、财政部、交通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烟草局、中国银行等11个部门20名青年同志参加了调研实践活动。现将部分调研团员调研心得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情系港珠澳 走近中交人

国家烟草局党校 罗旋

  7月12日至19日,我们一行20名团员对港珠澳大桥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项目除了超大型工程所普遍具有的规模大、工期紧、难度大、风险高等共性外,还具有社会关注度高、三地政府共建共管、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等特点,以及白海豚保护区、复杂的通航环境,工期限制等条件。经过一周的调研,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整体情况,但实事求是地说,因为我在大学学的是社会科学,在单位也是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建工作,工程中涉及的不少专业知识并非我的特长,也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此次调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从中国交建集团工作人员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的力量,以及中国交建集团扎实的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

  一、豪迈英雄胆,精益工匠心

  此次港珠澳大桥之行,有两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E15的沉管安装。2014年11月,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第十五节巨型沉管E15安装时遭遇突淤,2月24日再次安装时又遭遇边坡坍塌,为避免对今后沉管隧道施工质量留下隐患,现场决策组两次均果断停止沉放并将沉管撤回坞内。直到2015年3月26日,历时5个多月,历经3次浮运、2次返航,E15沉管终于成功安装。应该说,两次做出返航的决定对于中国交建不容易,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每次返航带来的直接成本增加就是5000多万,两次就是1个多亿,如果算上时间成本,人工成本等,损失更是不可估量。但是为了港珠澳大桥能够顺利使用120年,中国交建人对技术参数的要求近乎苛刻。所以在E15成功安装后,中国交建集团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林鸣讲到:“这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呢!”这种“敢叫日月换新天,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让我们调研团的全体小伙伴都感到震撼。二是大国工匠管延安管师傅,调研期间,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关于管师傅的专题片,也和管师傅面对面地交流过。我们了解到,管师傅学历并不高,但是凭着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学习和摸索,他成为了港珠澳大桥钳工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多年来,我们可能时常惊叹于一幢大楼的雄伟,一座大桥的恢宏,一件艺术品的精美,但确实很少关注工匠们在背后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任何优秀的作品,无不是精雕细琢,千锤百炼之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离不开严谨的态度。无数事例已经证明,一个人把自己所做的事情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抑或是一份需要坚守的事业,往往直接决定着他人生的高度。管师傅用他对职业的专注的追求,不仅折服了所有的工友,也折服了我们调研团的全体小伙伴。

  二、台风证坚守,心录表真情

  调研期间,我们20名小伙伴分别住在桂山岛、西人工岛以及施工船上,和项目的一线工程师们同吃同住。我和其他5名小伙伴被分配到西人工岛,一上岛我们的工服就全湿透了,当时就有一种要中暑的感觉。我们很难想像,在这么一个高温、高湿、高盐,蚊虫肆虐,生活单调,一年都难得回家一次的孤岛,中交集团的工程师们究竟是靠什么力量从2010年坚持到现在?为了名吗?港珠澳大桥完工后,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为了利吗?我问过他们的收入,只能说还过得去,与他们的劳动强度和对家庭的亏欠比起来,真的不能算高。I工区的孙书记告诉我们,工程师都是四海为家的,工程干到哪里,人就走到哪里,所以家安在哪个城市都是一样的。在CB03段调研的时候,标段的陈书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名叫宝强的工程师,常年在海上工作,他的妻子王爽辞去了天津稳定的工作,来珠海陪伴他。虽然到了一个城市,但两个人还是很难见面,只有当台风到来的时候,船上的人员都要从海上撤下来,这个时候夫妻两人才能短暂的相聚。虽然聚少离多,但两个人一直在默默的坚守。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所有小伙伴的心都颤抖。在调研临近结束的时候,岛隧项目总经理部送给我们每名团员一套《岛隧心录》,上面翔实地记录了中国交建人在港珠澳大桥项目建设中的心路历程,虽然每个人具体的经历不同,对人与事的看法各异,但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对事业、对家人的坚守和深情。中国交建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责任,何为担当!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港珠澳大桥带来的繁华,也要铭记为此默默奉献的工程师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三、事业筑平台,实干搭阶梯

  调研期间,我们在西岛发现,每天凌晨五点多,工程师和工人们已经在辛勤劳作了,为的是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尽量避开高温和酷暑。在港珠澳大桥工程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工地上每个人都是皮肤黝黑,面上都似饱经风霜,但这个群体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到西岛第二天的晚上,我们和岛上的工程师们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结果是完败,工程师们在一天的重体力劳动后体现出的体力和活力,确实让我们这些长期坐办公室的干部汗颜。今天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背后这么支撑着他们?除了个人的执着和坚守,单位和组织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经过了解,我们全体团员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用事业激励人,用实践锻造人是中国交建为全体工程师、特别是青年人搭建的最好平台。“放手让青年人去闯、去干、去实践”是此次调研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在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交建不仅敢于聘用年轻人,更敢于在关键岗位启用他们、依靠他们。经过这样的实践锻炼,很多年轻人迅速成长进步,成为项目建设的中流砥柱和技术骨干。例如2011年大学毕业的严双梁、刘宇光两位同志,从最基层技术人员做起,经过三年半的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已分别担任“港珠澳”大桥桂山岛沉管预制厂Ⅲ-1工区HSE部长和东人工岛工程部部长,成为部门主管。

  四、党建聚人气,关怀育忠诚

  在调研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工程师们之所以能保持这么好的精神状态,也和基层党组织的扎实建设密不可分。比如,岛隧工程I工区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安全监督岗”以及“党员示范班组”创建活动,从党员个体和集体两个层面凸显作为,全体党员围绕各工序安全管理重点,突出其在安全管理中的示范和监督作用,构筑起党员安全防火墙,共保超级工程安全建设。III工区团支部定期组织团员开展“岛隧小汇谈”活动,以轻松活泼的方式,畅谈工作心得、生活感悟、心灵启迪、趣味故事,通过聊天加强沟通、增进友谊、消除困惑、缓解压力,打造工区“心灵驿站”,排解年轻人内心困扰,推动工程高效建设。

  在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中国交建集团也给予了员工高度的关注和人性化服务,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让大家安心工作,专心事业。比如在西岛上,项目上就为工程师们配备了空调和wifi,这就解决了大家生活的最大两项基本需求,伙食虽说谈不上丰盛,但也有肉有菜有汤,搭配合理。定期还有电影放映、篮球比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在家属探亲方面,项目上不仅为远离家乡的年轻人提供探亲假期,每月家属前来探亲让员工休假三天,并报销家属往返交通费。正是因为细致贴心的服务,所以在建筑业这么一个人员流动性很高的行业,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的人员离职率一直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五、青春好做伴,担当不留悔

  在紧张的调研之余,我们调研团还配套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比如测量比赛、厨艺比赛、篮球联谊赛,青年沙龙等,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7月15日的测量比赛。我们全体小伙伴不仅学习了测量的基本知识,还分成四组开展了实操对抗赛。比赛时正是岛上一天最热最晒的时候,比赛过程中我几次有中暑的感觉,活动结束后我蹲在地上一动也不想动。不难想见,我们在室外仅仅呆了一个多小时就如此疲惫,港珠澳大桥的测绘人员几年如一日从事更加复杂的测绘工作,那是何等辛苦?又需要为此付出多少?在活动中,我也更深地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测绘是一项集体工作,调试、观测、立杆、记录等都需要大家分工协作。我很庆幸我加入了一个优秀的团队,赵、锁两位教练指导得当,让我们很快上手;老蔡这个组长永远是那么淡定,让大家心中特别有底;韩姐温婉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女汉子的心,当仁不让地张罗大家各司其职;小谢是中国交建的专业人士,有他把关大家都非常放心;晓薇一直在背后默默地为大家提供着无私的保障,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最后我们组获得了第一,我想这既是众望所归,更是实至名归。虽然最后的奖品虽然只是一罐红牛,但内心的愉悦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一周的调研实践活动转瞬即逝,转眼间我们就将踏上新的征程。但这次调研留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和团友间的深厚情谊必将永留心间。最后,我用一首对仗并不工整的《青春担当•港珠澳大桥之行》总结我一周调研的感悟和心情:

一次珠海行,一世大桥情。

岛隧通天堑,桥梁贯东西。

豪迈英雄胆,精益工匠心。

台风证坚守,心录表真情。

事业筑平台,实干搭阶梯。

党建聚人气,关怀育忠诚。

传承精气神,共赴中国梦。

青春好作伴,担当不留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