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青年  >  根在基层 > 正文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汪存富:伶仃洋上的历史随想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15-10-13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精神,引导机关青年干部走进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增进群众感情,锤炼务实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在积极投身“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力量,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部署安排,“根在基层•走进央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团于2015年7月12-19日走进港珠澳大桥项目工地。活动由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办。来自国资委、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民委、财政部、交通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烟草局、中国银行等11个部门20名青年同志参加了调研实践活动。现将部分调研团员调研心得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伶仃洋上的历史随想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汪存富

  7月12至19日,我与来自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交通部等多部委青年干部一起赴“港珠澳”大桥施工建设一线,与青年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围绕“青春坚守”、“青春担当”、“青春奉献”等话题进行交流。

  通过一周在建设工地一线的调研实践,深入了解了这项伟大工程的宏伟和难度,深切体验了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不易和艰辛,与青年建设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身体、心理和精神上都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世纪工程的宏伟浩大和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精益求精,一线员工的勤劳智慧和精湛技艺,青年员工的青春激情和担当奉献,让我深深感受到:坚守与专业成就伟大事业,力量与智慧铸就世纪工程,青春与担当实现伟大“中国梦”。

  一、坚守与专业,成就伟大事业

  在工地上遇到许多工程师和一线的工人,尤其是住在广州号和金雄号两条疏浚船上,与船员同吃同住,进行了深入交流。广州号的船长和轮机长也都是80年代左右的大学生或大专生,有着很深的专业知识,来到船上一呆就是二三十年,广州号服役已经有21年,两位一直随船21年,曾远跨重洋到过多个国家参加项目工程建设。二十多年如一日,持续钻研业务知识,不断积累经验,挂满船舱会议室半面墙的各种奖牌见证着他们的辉煌业绩。金雄号的唐船长更是获得全国“金锚奖”这一船员界最高专业荣誉奖项。正是这样一批坚守岗位,耐得住寂寞,以船为家的船员和技术人员,才能在水深40多米深水,作业精度在0.5米以内,挖出一条长达7000米的海底沉管隧道槽基,这就是号称“精雕细琢,海底绣花”的世界最先进的作业工艺。更有大国工匠管延安同志,在普通的钳工岗位坚守几十年、精益求精,从而成为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里的八名技艺精湛、匠心独到的大国工匠之一,正是这种坚守的精神才成就了如此专业的能力,这种专业的能力成就了如此伟大的工程。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城市的浮华气氛太浓,年轻人往往耐不住性子,急于求成,难以坚守自己的岗位,精钻自己的专业。这些一线员工的坚守与专注,都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并在工作中认真践行的。许多年青人往往有远大的理想,却没有坚守的耐心,不能专注持续的付出,不愿钻研专业技能和知识。通过调研,让我深深体会到伟大的事业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尤未悔”的坚守和执着。

  二、力量与智慧,铸就世纪工程

  在浩瀚的海洋上,各种大型的施工装备,建设着宏伟浩大的港珠澳大桥,让我感受到的是刚健磅礴的力量和宏大的气势。而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精密测量、控制和精准作业,施工过程中遇到并迅速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和智慧,让我们看到了宏大工程下蕴藏着细腻精湛,一丝不苟的智慧。正是这种力量和智慧的结合,才能成就这样的伟大工程,才能开创这样伟大的事业。对于崛起中的中国,需要力量与智慧的结合,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时,毫不畏惧,勇于强壮和彰显自己的力量;但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也需要韬略智慧,只有将力量和智慧结合起来,才能在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对于中国交建集团这样的交通建设企业,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重型装备的制造和运行,是建设和完成每一个工程所具备的力量和实力;也更需要智慧和科学,更多依靠科技和人才,在装备、工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植入科技的智慧,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工程建设企业“傻大粗”的形象。对于青年人,需要刚健有为的气质和力量,要有激情和勤奋,也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工作上勇于思考和创新,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成就个人和事业的发展。

  三、青春与担当,实现伟大“中国梦”

  每一个大工程都需要千万个工程师和建设者承担好自己的具体任务和职责,才能汇聚成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的强大力量。每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的任务。大工程、大企业管理里的责任目标考核和分工体系也只有每个员工负责担当才能实现。在工地一线我们深深感受到广大青年工程师和建设者们的担当。作为中国交建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不仅要尽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还必须承担为国建设、为民谋利、在所在领域彰显国家的实力和形象的责任,需用心建设好每一个工程,为国家发展“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我们广大青年人也必须有担当,对家庭、对事业、对社会、对国家都应担负起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担当更是一种“天下兴衰,匹夫有责”情怀。我们中央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更是担负着参与改革发展的重大责任,要有勇于担当的情怀和精神,更要有能够担当的能力和水平。担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对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更为重要,对中央国家机关的年青干部更为重要。担当不限于青春,但青春必须有更多的担当。

  四、盛世与梦想,伶仃洋上的历史随想

  调研实践一周,深处在伶仃洋这片海域,不得不想起历史上的文天祥及其留名青史的诗作。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抗元兵败被俘,押解在船上经过伶仃洋时有感天下时局和自己的遭遇,写下名作《过伶仃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抚今追昔,同样在珠江口伶仃洋这片海域,当年文天祥面临的是南宋溃败,国家时局“山河破碎风飘絮”,个人兵败被俘更是“身世浮沉雨打萍”,没有国家的强大安定,即便是身为丞相也只能“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大势已去,个人努力改变不了国家兴亡大局时只能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以生命为国赴死,留下激励后代,代表中华民族最高节气的千古名句。就在100多年前,大清帝国闭关锁国,相对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列强的崛起,国力日衰,外辱不断,任人宰割,不得已将香港、澳门沦为列强的租借地。

  而如今,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时期,同处伶仃洋,我们收回了属于自己的领土,为了港珠澳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建港珠澳大桥这座世界瞩目的世纪工程。在这里,我们不再惶恐,我们有的是国家昌盛、大国崛起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们不在零丁,我们正汇聚港珠澳三地的资源和交通建设精英们,在此共同建设三地融合发展的跨海工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名句,而我们正在实现其从未实现的国家统一和强盛的梦想,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青年一代生逢中华民族复兴的盛世,有幸于斯,更要有为于斯,要勇于担当,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开创新的事业和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