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青年  >  根在基层 > 正文
科技部离退休干部局杨少晨:一桥飞架伶仃 畅通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15-10-12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精神,引导机关青年干部走进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增进群众感情,锤炼务实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在积极投身“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力量,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部署安排,“根在基层•走进央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团于2015年7月12-19日走进港珠澳大桥项目工地。活动由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办。来自国资委、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民委、财政部、交通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烟草局、中国银行等11个部门20名青年同志参加了调研实践活动。现将部分调研团员调研心得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一桥飞架伶仃 畅通发展之路
科技部离退休干部局 杨少晨

  7月12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国资委港珠澳大桥调研团,重点对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学习。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坚持“在基层生活、在一线交流、在思索中感悟”,相继走访了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东西人工岛、桂山岛、广州号疏浚船等施工作业现场,并同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大加深了我们对港珠澳大桥这个世纪性工程的整体认识。

  一、调研点基本情况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横跨伶仃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交通集群工程,是我国首个同时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界基础设施项目。其经济价值显著,社会影响深远。同时,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其主体结构物处于深厚软弱地层上,地层分布差异大,抗震设防标准高,水动力环境差,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并处在珠江航运最繁忙区段,工程规模大,涉及专业广,设计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施工的控制性工程,由东西两个人工岛和海底沉管隧道连接组成,是我们此行的主要调研对象。

  二、“互通互惠+资源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影响深远。一是交流更加密切、往来更加便利。道路直达时间将由原来的3小时变为30分钟,地理上围合成“半小时交通圈”,时间成本大大缩短。届时三地将搭建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配套实行便捷的通行政策,从而进一步密切文化、旅游、商贸等交流往来。二是为产业链延伸跨区域布局提供机遇,加速区域产业转移。珠海将从一个边缘性城市,转变为珠三角西岸到达香港的一个枢纽通道,从而带动周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沛流通,产生强聚集效应,同时增强珠海机场和港口在珠三角地区的竞争力,给珠海经济带来一股强势推力。三是为港澳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腹地空间。珠海作为“价值洼地”,土地、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资源要素较为充足,直接增强了对外界投资的吸引力。物流和时间成本下降后,珠海将更好地接受香港的辐射,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强化珠三角的经济枢纽地位。四是凸显出深刻的政治含义。大桥建设着眼于未来长远的战略布局,有利于维护“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另外,港珠澳大桥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影响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中国迈入桥梁建设和交通建设的强国之列。

  三、“先进制造+全新工艺”助力建筑产业发展升级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造了诸多的“世界第一”,特别是岛隧工程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尤具代表性。我们在西人工岛上生活了四天,对这座“凭空而起”的“海中陆地”有了细致了解。人工岛长625米,宽19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采用钢圆筒快速成岛工艺,其“多钢圆筒同时振沉”技术为世界首创,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成岛”的建设奇迹。进入施工区域,直观印象便是“人机一体、科学有序”,即由熟练技工操作机械设备、较少人工辅助作业的施工模式。现场砂料土石堆放齐整、混凝土生产全封闭进行,一改以往建筑工地“人声嘈杂、漫天扬沙”的粗放作业方式。沉管隧道安装是岛隧工程的重中之重,由33个现浇钢筋混凝土管节对接组成,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8万吨,均采用工厂法标准化预制。沉管隧道对接难度可与神舟九号、天宫一号太空对接比肩,被工程师生动地形容为“海底穿针”、“深海之吻”。施工人员要克服大流速海流、盐淡水分层流、泥沙回淤等异常复杂的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依次完成编队、浮运、系泊、沉放、着床、拉合等各道工序,最终将沉管隧道放入40多米深的海底基槽。这项由中交集团自主研发的“独门技艺”填补了我国外海沉管施工技术的空白,省下了1亿欧元的国际咨询费用。此外,整个工程中应用的特种船舶、高精度气象预报、海事信息系统等都由我国自主研发,保障了工程整体的顺利建设。沉管隧道现已安装20节,工程进度有条不紊进行。

  四、“拼搏奉献+坚守本色”最可爱的人托起强国梦

  “只要国家需要,哪里有工程,哪里就有我们”、“在海上3个月回一次家,特别想孩子”。这是座谈时一位工友说的话。建筑行业少不了东奔西走和长年累月,很多人坚守着这份事业默默付出、为之奋斗,背后的辛酸让我们心生敬佩。作为国家评选出的8位“大国工匠”之一,“海底钳工”管延安被邀请同我们一起座谈。座谈开始前,大家重温了新闻联播对他的报道,当播到千里之外家中妻子的画面时,这位山东汉子忍不住流下泪水,连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凭借管延安的经验积累和精准操作,沉管隧道的阀门螺丝间隙全部小于1毫米,对接操作达到零失误。在岛隧工程施工一线,35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例达72%,部分工区接近90%,年轻的建设者们将一腔热血和宝贵青春洒向了大桥建设。冯宝强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海上工地后,他的妻子王爽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稳定工作,甘当起“随工家属”。每当台风来临夫妻俩才能见一面,一幕“为宝强撑伞”的画面成为工地年轻人生活场景的缩影。西人工岛的测量师靳胜和我说,“大桥就像是我的孩子”,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等到大桥通车以后,带上妻儿在自己奋战过的地方开车走一圈、转一转”。这群大桥建设者用汗水铸就伟大工程,用坚持追逐强国梦想,使建筑的永恒辉映出最可爱的人。

  港珠澳大桥带给我们直观的震撼,让我们触摸到工程背后平凡而真实的伟大,感受到了我国在装备制造、交通建设、人才技术积累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向建设者致敬和学习,胸怀“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扎实根基,用青春和奉献点亮美丽的中国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