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青年  >  根在基层 > 正文
发改委曾川:建桥筑梦 从心开始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15-10-12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精神,引导机关青年干部走进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增进群众感情,锤炼务实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在积极投身“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力量,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部署安排,“根在基层•走进央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团于2015年7月12-19日走进港珠澳大桥项目工地。活动由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承办。来自国资委、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民委、财政部、交通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烟草局、中国银行等11个部门20名青年同志参加了调研实践活动。现将部分调研团员调研心得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建桥筑梦 从心开始

发改委 曾川

  共青团十七大报告提出,广大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青年党团员,无论身在怎样的工作环境,身处怎样的工作岗位,都应该用心工作、用心生活、用心为人,用质朴的思想和严谨的作风践行青春理想,为努力实现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7月12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实践调研团,赴广东珠海对“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调研。期间,我们实地走访了一线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建设者,参观施工作业现场,登临施工作业船舶,并与青年建设者进行交流座谈。七天时间,我们深感震撼、深受鼓舞、深有启发,特别感受到,无论施工难度还是施工工艺,“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均堪称世界一流,各个环节无不凝结着建设者的勤劳心血,可以说,“港珠澳”大桥既是一座用“心”浇筑的雄伟建筑工程,也是一份用“心”雕刻的精美艺术作品。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努力去体会建设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点滴用心。

  一、建设祖国,需要忠心

  作为连接粤(珠)、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础设 施,“港珠澳”大桥需要横跨伶仃洋、穿越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施工技术难度大、工艺标准要求严苛,其中很多环节技术工艺被国外控制,需要我国自主研发。在这过程中,工程建设涉及大量商业秘密、工程秘密,甚至国家机密。另一方面,建设项目位于粤港澳湾区交界处,不时有境外船只穿梭而过,客观环境复杂,在这样情况下,如果建设者没有为国奉献的精神、为国保密的意识,很容易造成秘密泄露,轻则造成工程项目建设延迟,重则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危害。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建设者体现出一丝不苟的保密意识,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提的不提。这不仅体现在建筑施工单位对员工保密工作培训到位,更体现出建设者对祖国怀有的一份赤胆忠心。据了解,“港珠澳”工程建设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泄密事件,为我国施工建设领域技术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岛隧工程”Ⅲ工区二分区党支部书记唐三波告诉调研团,“国家选派我们建设大桥,不仅看重我们过硬的工程技术,更看重我们守口如瓶、守密意识强,我们要对得起这份宝贵的信任,要用实际行动履行这份承诺”。

  当前,各单位正进一步加强保密业务培训,要求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防止泄密事件发生。我想,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不仅是严格遵守各项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怀有对祖国对集体的忠心。要用忠于祖国、忠于集体思想精神时刻鞭策自己,提高保密意识、提升保密水平,时时刻刻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损失。在这方面,“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干事创业,需要痴心

  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少有先例可循等因素,“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之初遭遇众多技术关卡,建设一度陷入困境。中国交建从2007年开始与欧洲一家顶级沉管隧道技术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希望引进他们的技术和经验,解决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的技术难题。在工程投标后期,林鸣与这家欧洲公司就具体合作事宜进行协商,他们同意提供20多人的团队,负责沉管浮运安装施工技术咨询,并要求支付1亿多欧元的咨询费,按照当时汇率相当于10多亿人民币。天价的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无奈之下,大桥建设者不畏困难、开动脑筋,努力克服施工条件艰苦复杂等不利条件,大胆创新、大胆实验,陆续攻克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实现重要环节、关键技术国产化,稳步推进技术进步和项目建设。在攻克外海沉管隧道安装技术难关时,核心技术人员曾经3天3夜没有合眼,在实验台上死死地盯着实验数据,认真比较每一次的实验误差,最终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取得的骄人成绩,不仅体现着建设者们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术,这背后,实际上蕴含着建设者们对工作的高度热爱和负责,某种程度上讲,这份热爱与负责甚至化作一份痴心,没有这份痴心,谁也无法钻到工作业务当中去,没有这份痴心,谁也没办法保障遇到困难不打退堂鼓,这才是他们数次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才是大桥顺利建设的根本要素。

  在轻佻浮躁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习惯了用所谓“高效”“快捷”的方式获取知识、开展工作。从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不难看出,《一本书读懂中华文明》、《28天流利说英语》等快餐书籍层出不穷。在这背后隐藏着的,实际上是人们缺乏求知欲望、缺少钻研精神,换句话说,人们对生活、工作和知识似乎不那么“较真”了。从掌握常识角度说,这种“快餐精神”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想要真正弄懂一门学问、真正掌握一门技术、真正钻研一项工作,只观其大略、只蜻蜓点水肯定不行,需要认真投入当中,全身沉浸其中才能取得收获。因此,作为一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我要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一份痴心,钻研工作、投身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个人成长进步。

  三、攻坚克难,需要信心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控制性工程,决定着项目进度快慢,甚至“生死存亡”,其中沉管安装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它工艺标准高、技术难度大,被称作“深海之吻”。然而,由于海底泥沙变化情况复杂、水文气候条件苛刻等不确定因素,沉管安装经常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遭遇艰巨挑战。在去年11月E15节沉管安装过程中,由于受淤泥回填、洋流突变等不利因素影响,沉管先后两次没有安装成功,对员工士气和工作信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工程技术人员仍然顶住巨大压力坚持工作,对问题仔细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最终顺利将沉管安装到位。回头看来,面对如此巨大的实际困难,如果建设者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十足的勇气,就难以战胜困难,更不可能赢得最终胜利。

  作为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面临着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不可能事事顺利、样样顺心。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如果没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屡败屡战的决心,是注定要与成长进步擦肩而过的。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无论是怎样的技术保障和资金支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拼搏到底的奋斗信心才是推进工程建设的关键。可见,凡事就怕坚定信心、就怕坚持到底,只有顽强不屈、只有百折不挠,才能在生活工作上取得进步、获得成功。

  短短七天的调研实践,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我们从“港珠澳”大桥建设者身上看到,任何风光背后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困难与挑战,任何光鲜亮丽背后都蕴含着当事人孜孜不倦的探索与拼搏。作为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我深刻意识到,只有用忠心报效祖国、用痴心干事创业、用信心攻坚克难,才能实现个人成长进步,成就创造伟大中国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