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青年  >  根在基层 > 正文
致兵团——商务部综合司刘颖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13-10-31

致兵团

——商务部综合司  刘  颖

  “我到过许多地方,
  数这个城市最年轻。
它是这样漂亮,
  令人一见倾心”

  在八师的7天,十分漫长,因为被戏称为“一天26个小时”,时差多出来的2小时通常用来工作所以格外辛苦;在八师的7天,又十分短暂,在我们密集的造访了数个调研点之后,依然觉得对兵团不够了解,不懂的仍有太多太多。“你问我为何双眼常含泪水,是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且让我用文字记下这感动心间的七个瞬间,这吉光片羽,望你我能够铭记。

昔日:军垦第一连

  8月19日,我们驱车来到了152团10连保存完整的连队旧址,这里现在已经建成了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真实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垦荒者初来时的情景。今天的我们不需要太多想象就能在脑海里临摹出当日的情形:兵团人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用简陋的劳动工具和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不辞劳苦,终于将盐碱地开垦成为万亩良田。我们坐在泥土浇筑的破旧礼堂上的硬木条凳,聆听近60载的悲壮故事。是的,和平年代的垦荒生产,不亚于战争年代的浴血沙场。我们应记住那些放下武器屯垦戍边的将士们,也不能忘记来自湖南、山东、上海的支边女兵们,她们的青春和爱情献给了边疆,她们的故事永远是兵团历史中鲜活的一部分。

今日:瓜果良田奈何天

  8月20日下午,车行数百公里,我们看到曾经的戈壁荒滩,现在有很多已经变成硕果良田。十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卓有成效,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生态的效果。聪明的兵团人,不浪费滴灌的水源,在白杨林间套种打瓜,密密的瓜果成为一道风景线。源自以色利的滴灌技术已经被本地企业掌握并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升级,所以干旱缺水的石河子能够成为葡萄、西瓜、棉花、山药等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农场主们现在收入颇丰,不亚于在城市里的其他工种。

体验:真实的抄表电工

  看书千遍不如下笔一遍。调研团今天有机会带着安全头盔,体验一把真实的天富农电高压班抄表工的生活。这工作看似容易,其实很不简单。新疆昼夜温差大,冬季尤其冷酷漫长,而抄表工作中断不得,每个月固定日期,一个组两个兄弟要查抄千余户电表。有时候碰到大门紧锁,还要挨家挨户上门去敲门开锁,发现电表数字异常,还要查悉原因,及时报警修正。我们用手机的微弱光线,一笔一画的抄写,感受到他们的工作需要的细心、耐心和从容。平凡工作里,不平凡的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认真。

问号:花园还是工厂?

  21日上午,调研团一行来到石河子天富南热电有限公司。下车伊始,或许是边疆夏日的阳光太过晃眼,大家着实吃了一惊。映入眼帘的分明是绿树掩映、花果丛生的花园,根本就不像烧煤的火电厂。地上没有黑煤灰,处处一尘不染,确实和在别处见过的工厂不同。进入办公楼参观办公场所和操作车间之后,我们对美的认识更进一步。办公设备摆放井井有条,黑板报上的板书工整的像是微软字库里打印出来的,文件柜里的文档甚至被精心的贴上了波浪形的标记,目的是保证拿出来之后可以准确无误的放回原处。细节处可见管理的到位。交流后发现,是无处不在的活动平台促进了管理的改善、员工的进步。8s管理、技术大比武、文明号创建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青年员工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很乐意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大展身手,他们的精神面貌蓬勃向上,这时候我们才懂得:花园美,宫殿更美,园丁的心最美。

愿景:质朴的追求

  来自化学分厂的团支书小陈,今年25岁,来自燃运分厂的团支书小杨,今年23岁。天富南热电都是她们的第一份工作。她俩穿着深蓝色的劳动制服,遮不住青春朝气四溢。在交流中,我问到她俩,有没有为自己制定三年计划。小陈说,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上长白班。我才知道电厂发电供热要求24小时不间断,她们一线的技术工人都是三班倒,工作周期是2个早班、2个中班、2个晚班之后休息2天。最后一个晚班后的白天要补眠,实际上是7+1。辛苦自不用说,想和家人朋友像普通人那样相约过周末都变得困难。只有机关、热控和检修三块工作可以保证正常作息,其他工种都要为了供热发电全年不停歇而执行三班倒制度。小杨说,我的愿望也是这样。

  被选作团支书的都是技术上的青年骨干,她们俩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想转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认识她们,想当然以为所有城市里的女孩子晚上周末正常休息,看电视吃饭唱歌聊天,哪知道她们对三年后的愿景质朴到此。发自内心的祝福优秀的她们愿望早日实现。

心酸:褪色的魔方

  23日上午,调研团来到玛纳斯县城南54公里处的塔西河煤矿。从石河子市区出发,崎岖的山路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这里位于大山深处,海拔约1500米。作为调研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走访了几家矿区家庭,他们的孩子因为品学兼优被清泉成才基金选作本次爱心资助的对象。13岁的哈萨克小姑娘玛合帕丽·克伊开是其中的一位。她现在就读于玛纳斯县三中八年级。她的爸爸在天富煤业担任铲车司机,母亲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休息,还有一个姐姐,现在玛纳斯县城就读高三,成绩也非常好。当我们看到墙上贴满玛合帕丽的奖状,开玩笑问她怎么没有姐姐的?清秀白皙的她笑着说:“我姐姐的她都自己收起来了。”

  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幕,她的手中一直握着一个褪色的魔方,几乎都磨成全白了,她说是姐姐小时候就开始玩的。当我们问她还能拼得出来么,她羞涩的低下了头。她的家和我们走访的其他几家牧区哈萨克家庭没有什么不同,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张巨大的“炕”上铺着民族色彩浓厚的地毯,白天是休息会客的地方,晚上当作睡觉的床。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个褪色的魔方是她童年乃至少年唯一的玩具。当我想到在城市的小孩子,有那么多玩具和书,可是眼前这个小姑娘却要坐2个小时的山路才能通勤上学,早早的懂事勤劳、分担家务,不由得特别心酸,用很大力气才把眼泪憋回去。

  矿区附近的几户人家,家庭状况都比较贫困。没有煤矿之前,他们多以放羊为生,有煤矿之后,有些可以找到警卫、司机、锅炉工之类的初级工。煤矿上一三五的班车,也使得矿区的孩子们去县城上学的路途方便多了。他们往往很小就开始寄宿在别人家或者是学校,特别独立懂事。

  我想,也许我们的资助不多,但是相信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力量,让他们知道几千公里外的北京,有一群叔叔阿姨牵挂他们,关心她们。来时的路上是阴天,然而告别时阳光已穿破高山云端,普照林间。车沿着潺潺溪水边的土路颠簸而下,我们的心愿和牵挂永远留在了这里。

发展:没那么简单

  在天富公司调研期间,我们发现大家对于电厂即将扩充产能固然兴奋,可是对于招商引资来的重化项目又难免担忧。因为电解铝、工业硅、电石以及PVC等高耗能产业在内地已经属于严格控制行列,他们向新疆转移看重的是这里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低廉的电价。一方面是对发展的渴求,另一方面是环保和耗能的隐忧。这片土地原本就生态脆弱,一旦破坏,西北边疆的生态屏障将不复存在。煤炭等资源不可再生,低廉价格背后,是能源企业利润忍痛承让和长远担忧。而不发展引进工业项目,当地贫困落后的局面又难以改变。

  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兵团纺织工业发展迅速,2012年纺织原料及制品进出口额达29.5亿美元,“大通道”作用发挥充分的背后,是当地棉纺织业产业链并不完整。2012年兵团形成棉环纺锭产能302万吨,棉浆粕年产能19万吨,粘胶短纤产能8万吨,承接纺织产能以棉纺为主,而织布、印染、服装等环节承接较少。初加工(棉纱、棉浆粕等)的环节结束之后,由于上下游配套的原料、技术、市场均不具备,大部分产品要运回到内地进行深加工(织布、印染、裁剪等),少部分再以旅游购物的形式出口到中亚各国。兵团纺织业存在着产业层次低、产业链不完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易受棉花价格和下游产品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劣势。沿途路过大片的棉花田,有些星星点点的棉铃已经吐絮,不知道这个秋天是否丰收,我们也应思考能做些什么。

  新疆归来,回到秋日的北京,重新开始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沙漠、戈壁、胡杨、高山、瓜果成为记忆中的八师挥之不去的标签。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西北边陲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了我们,我们不会忘记这里壮丽的风光、厚重的历史、质朴的人们,而我们的愿景和作为也必然不会遗忘这里。

“不是海市蜃楼
  不是蓬莱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
  它像一个拓荒者
  全身都浴着阳光
  面对着千里戈壁
  两眼闪耀着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