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到事实 从理论到实际——国资委产权局胡坡
从数字到事实 从理论到实际——国资委产权局胡坡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13-10-31
从数字到事实 从理论到实际
——国资委产权局 胡 坡
8月18-24日,我参加了“根在基层·中国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赴新疆石河子天富热电调研实践活动,参观了代表军垦艰苦辉煌历程的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周总理纪念碑、驼铃梦坡红色教育基地,参加了天富农电121供电所线路巡查、检修、入户抄表工作,进入热电厂车间和天富煤业煤矿了解生产工序和流程,和一线电工、高压工、煤矿职工等青年职工进行了座谈。
短短几天的调研,我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及电力、煤炭行业有了一定了解,对基层青年工作、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深切感受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军垦精神;体会到基层青年干部扎根基层、辛苦工作、务实勤勉的工作作风,专研技术、不断创新提升的智慧;深感青年干部走进基层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转作风、改“四风”、提升履职能力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军垦精神
从未入疆,却早已耳闻“戈壁明珠”、新中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一片方圆7500多平方公里的绿洲上。“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对石河子的描述。1950年7月,和平解放新疆的10万人民解放军官兵来到石河子,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起了一个个田陌成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
如今的石河子绿树成荫、物产丰富、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环境宜人、人们安居乐业,站在天山脚下的军垦第一连和沙漠边缘,抚今追昔,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荒无人迹的沙漠,可以想象十万解放军、八千湘女、无数支边青年远离家乡和亲人,坚定“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信念,住在简陋的地窝子,在戈壁上使用原始的坎土曼、木犁,克服缺水、缺食物、缺工具、酷热、寒冷等困难开垦出一片片绿洲的艰苦、坚韧和无私奉献。如今,这些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也大都留在了这里,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偿奉献给祖国这片神奇的热土。他们建设了一座新城,也留下了令后人敬仰的军垦精神,今天这种精神更加弥足珍贵。
二、基层青年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智慧
天富农电在农八师团场共有19个营业所,10KV线路7601公里,400KV主干线路2482公里,配电变压器15134台,点多线长面广。121供电所马伟书记将工作形象的形容为“三苦”:供电范围大,和家人分居苦;团场人少、路远、设施差,生活苦;高温、酷寒恶劣天气多,节假日加班多,生活苦。调研中,我们和供电所青年职工一起乘车一个多小时沿着数十公里的电线巡检线路、抄电表,沙漠和绿洲交错,只有防护林、电线杆和星星点点分布的小农场、少数民族生活点,8月底的新疆中午依然酷热,很快汗水夹杂着沙子粘在脸上,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们毫无怨言,认真检查每一个隐患点、检修每一个小问题,十几年如一日,维护着33万人的用电安全,创造着4435天无事故的纪录。
2007年,天富电力南热电公司筹建,21岁的程威从乌鲁木齐来到南热电公司,担任检修分场电气工段二次班发电设备维护维修工作,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刻苦专研技术,提出技改项目30多项,实现了降本增效。五年后的今天,他在这里结婚安家,从小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师傅,深爱着自己的岗位、自己的家园,2013年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技能大比武一等奖。
新疆缺水且地广人稀,农业又占经济很大比重,,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兵团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节约用水尤为重要。调研的几天里,我们发现从农场浇灌到城市绿化,全部使用滴灌技术。新疆人民从以色列引入滴灌技术并加以改良,大幅降低成本,实现节水45%~50%,节肥30%以上,以石河子为例,一口井不适用滴灌技术只能满足200亩农场用水,而使用后可以浇灌500亩。自2000年推广滴灌技术至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节水滴灌面积累计达5490万亩,总节水量65.88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41个新疆天池的蓄水量。
三、努力深入基层、践行群众路线
青年干部有激情、有动力、能创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更是青年干部切入工作的重要抓手、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基层经验缺乏、远离基层工作的青年干部而言,群众路线理解起来更多的是源于理论、党史,止步于想法、文字,实践起来难上加难,而这是我们党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青年干部信念动摇、“四风”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事者在草野。身居庙堂之高,何解江湖之远·想知民情、懂民生、解民忧非亲身体验不能得也。不了解群众所需,制定的政策就难以对症下药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就容易产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犯形式主义的错误;不切实感受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智慧,就无法真正理解、相信群众,就容易唯上不唯下、犯官僚主义的错误;不亲身体会群众疾苦、基层工作的艰苦就难以体会到重任在肩、前路艰苦,就容易精神懈怠、信念动摇、消极腐败、犯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的错误。
调研中,我们到天富电力各公司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困难,和一线高压工、电工、维修工、煤矿工人等青年职工交流工作和生活的想法、思考,到线路巡查、抄表、煤矿采掘等工作岗位实际学习、操作,到贫困的哈萨克族煤矿职工家里访谈交流,现场了解军垦历史、滴灌技术、沙漠防护林建设、QC、五小改进、安全教育、共青团建设等好的做法。这些所见所闻,让我认识到青年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感受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体会群众的智慧,了解群众的疾苦,增进和群众的感情,才能真正了解实际工作和群众所需;才能真正转作风、改“四风”;才能增强过硬本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才能锤炼意志品质,坚定理想信念。
具体到产权管理工作,产权是企业所有制的核心,对我而言,之前工作中看到的是资产、是数字、是制度,调研后发现数字背后是机器、土地、生产线,更是民生、是成千上万的人生计。天富电力,资产48.14亿元,其背后是石河子市60多万人电、热、气的供应,是7738位职工和家庭,是全国青年文明号,是在天山脚下的南热电厂,是深处天山群山中的天富煤业,是散布在7762平方公里上的无数变电站和线路,是每天艰苦工作、坚守岗位的电厂职工、煤矿职工,是无数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同时有着限于政策问题电价低、职工工资低,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产权管理工作涉及利益广、群众关注度高、难度大可见一斑,作为政策制定、决策审批、业务指导的我们需要慎之又慎,需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面临问题和群众所需,保证政策科学性和针对性、决策合理性、工作指导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