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二等奖:营造中国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成长机制是国资委义不容辞的职责——《杰克·韦尔奇自传》读书心得—企干一局张乎振
[2005]二等奖:营造中国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成长机制是国资委义不容辞的职责——《杰克·韦尔奇自传》读书心得—企干一局张乎振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08-04-25
企干一局 张乎振
读完《杰克·韦尔奇自传》后,根据职业习惯,我为韦尔奇先生做了份“干部任免审批表”。他的职业生涯一条主线,十分明晰:韦尔奇先生1935年11月出生;1957年获得马萨诸塞州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塑胶事业部任初级开发工程师;1964年任纽约塞尔克扣新塑料工厂总经理;1968年任通用电气塑胶事业部总经理;1971年,任通用电气化学和冶金事业部总经理;1973年任通用电气执行官,负责化学冶金、医学系统、电器零件等20亿美元的业务;1977年任通用电气消费品业务部门执行官,负责电器、空调、照明、家电、信贷等42亿美元的业务;1979年任通用电气副董事长,成为董事长接班人三位竞选人之一;1981年4月,出任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01年9月退休。
一、韦尔奇的成功,是一个典型美式企业家的成功
韦尔奇的成功分两步,一是历时21年从一名普通员工登上了GE董事长的宝座,值得指出的是,韦尔奇的职务平均3年左右便有重大变化,20年里完成了7次重大飞跃,跨越了GE所有层级,登上了金字塔峰。二是韦尔奇历时20年使GE的市值达到45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稳坐”薪水最高“全球第一CEO”宝座。
靠业绩,韦尔奇登上GE董事长职位。杰克·韦尔奇24岁参加工作,一开始就不满GE的官僚作风,以跳槽要挟领导加薪,由月薪不到1000加到月新4000多。3年后又主动游说上级领导,争取了一个1000万美元投资的项目经理,即塞尔克扣新塑料工厂总经理职位,从此走上了一条职业经理人之路。由于在塞尔克扣新塑料工厂小试牛刀,成功解决PPO分裂难题,主持发明了新型混合塑料,开拓出10亿美元大市场,4年后升任塑胶事业部总经理。在塑料事业部,韦尔奇在三年内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两倍多,于是,1971年被提拔为化学和冶金事业部总经理,负责4亿美元的销售业务。在随后的六年里,韦尔奇的权力越来越大,从负责4亿美元的部门,再到负责20亿美元的集团,在1977年时,已负责包括电器、空调、照明、家电、信贷等在内的42亿美元的消费品业务。在消费品业务执行官的位置上,他把GE信货业务的利润从6700万美元发展到几十亿美元,使GE资产得到爆炸式增长。正是这一系列无可比拟的惊人业绩,1981年韦尔奇荣任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靠业绩“杀”出的一条血路。
靠管理创新,韦尔奇把GE由小做大,打造成全球第二大公司。在GE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任上,韦尔奇创造性地推行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诸如“无边界”、“深潜”、“六西格玛标准”、全球化和电子商务,这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化企业,而每一项新理念的强力推行,都带来了利润的成倍增长。最神奇的是,韦尔奇依靠一种独特的管理哲学,以一种对人的热情关注和一种非正式的、平等交流的风格,营造了“群策群力”的企业文化,帮助庞大多元的商业商国摆脱了传统老企业的痼疾——大机关的官僚式作风,使GE走上了一条灵活主动、不拘一格的发展道路,最终GE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二位。
二、我们需要企业家,但更需要企业家精神
我们需要韦尔奇式的企业家。国家的事业是企业,建设好国家,必须先建设好企业。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家意味着伟大的企业。但是,我们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企业家精神。韦尔奇的成功,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成功,另一方面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成功。韦尔奇式的企业家,无疑是我们紧缺的,但我们知所为,更要知所以为。
企业家精神成就了美国。“美国的事业是企业”,这是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早在1923年总结出的美国精神。在美国,改写历史和控制国家运转的不是政治家,而是掌管商业帝国的企业明星。韦尔奇式的超凡企业家以其狂热的气质、独特的人格、远大的志向和超凡的思维,汇聚一流人才,筹划宏大事业,从而打造了伟大的公司。在这样的社会里,企业家被冠以“新美国英雄”称号,对企业家的真切崇拜造就了群星璀灿的企业家明星,也打造出了世界500强“梦之队”,更使所有的天才青年怀着朝圣的心情加入到这个占据着社会中心舞台的队伍。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韦尔奇身上凝聚了美国企业家的核心精神。比如竞争精神,这是他母亲教给他的人生财富;比如冒险精神,他敢于主动游说上司获得更高职位,从事他从未干过的销售和管理,当新产品有技术缺陷,他也差不多陷入绝望;比如务实精神,他最痛恨官僚主义习气,力倡群策群力的企业文化。还有最重要的创新精神,韦尔奇最根本的创新理念是:将一种小公司所拥有的精神注入到GE这种的大公司,摆脱传统企业的保守思维。韦尔奇理想中的公司是“每一位员工都有机会去尝试所有的新鲜事物——即每一位员工都可以确信,除了他们自身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以及个人价值标准的限制外,没有任何阻力能够妨碍他们前进多远、前进多快”。当然不同的人还能总结出不同的精神。企业家精神,有人总结为熊彼得所说的创新精神、韦伯总结的资本主义精神和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的合作精神。企业家精神应是胆量与才能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国外,企业家精神已成为大学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我们也应大力研究,积极倡导一种健康的、本土化的先进企业家精神。
三、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条件和制度规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差距在于土壤环境。读完这本书,很容易提出一系列“移植性的假设”:假设韦尔奇在中国,假设韦尔奇在我们的国有企业,那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他会获得他的舞台吗?他会凭他的实力当上“一把手”吗?他任“一把手”后会随心所欲施展他的理念吗?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会得到一个否定的回答,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尚没有适合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有人说国外的企业家已历三代:第一代是最早富于首创精神,敢于冒险的创业者;第二代是最早进行大规模经营,庞大经济王国的缔造者;第三代是以管理为己任的职业化经理。而在我国,由于我们刚刚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以来由党政官员作为“虚拟企业家”来行使企业家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一旦真正的企业家逐渐涌现,国家应予以放权让位,并将注意力转移到营造适合企业家成长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上来。
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涉及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舆论、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具体来说,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企、党企、政资关系,推动制度创新,完善制度化体系。二是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范,加速市场化进程。三是发展社会支持体系,拓展企业家职业化空间。要进一步明确企业家的职业身份,落实企业家的法定权利,规范企业家的职业行为,提高企业家的职业素质,加快企业家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进程。
培育央企企业家,是国资委的职责。首先,我们要更新观念,彻底改变官本位文化对国有企业的浸蚀。董事不是官员,经理不能选举。真正的企业家只能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杀将出来。其次,改革国有企业人事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由原来的参照党政干部管理的方式,转变为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新方式。10月17日,宝钢董事会的建立,标志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彻底觉醒。如何选拔、培养合格尽职的外部董事,成为国资委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企业经理层人员任免权的收与放,则是新的董事会条件下权力与利益重新调整搏弈之局中的关键环节。改革的方向十分明确,从韦尔奇带给我们的启示中,我们应该更加坚定我们的方向。
[点评]
“我劝天公重抖擞”
企业改革局 贾小梁
《营造中国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成长机制》一文,作者在开篇首句,从职业角度,给韦尔奇编写了一份“干部履历表”,颇有新意。由此,展现韦尔奇的主要经历,也顺时道来,寥寥几行,勾勒出韦尔奇的主要生涯,使人一目了然。但仅看“干部履历表”,是考察不出“干部”特点的,于是作者又将韦尔奇的成功,划分为“两大步”,总结出韦尔奇“靠业绩”和“管理创新”,成长为GE的CEO,并经过二十年的拼搏,把GE由小做大,打造成全球第二大公司。
作者的笔锋一转,将韦尔奇的经历,“浓缩提炼”为企业家精神,并拆析出企业家精神的“四个元素”:即竞争精神,冒险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作者用“企业家精神成就了美国”,来评价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引人深思。而“我们需要企业家,但更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呐喊”,呼唤全社会(尤其是国资委)要全力“营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给人一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概。
作者还结合我委目前正在进行国有独资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董事会的试点,谈了体会。文中有些观点,如“彻底改变官本位文化对国有企业的浸蚀”,“董事不是官员,经理不能选举”,这些词句,掷地有声,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