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国资青年  >  读书活动 > 正文
[2005]三等奖:无边界理论在工作中的实践——读《杰克·韦尔奇》感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团委  发布时间:2008-04-23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写自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要在有限的篇幅中概括出自己的一生;要用华丽的词藻去修饰自己,得到世人的认可;更要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去感动读者,这些都要求作者不仅要有过人的文笔,更要有丰富饱满的一生。读了杰克·韦尔奇的传记后,我想他成功了,他用平凡质朴的语言,多姿多彩的经历感动了我。书里讲到了他的童年,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个令其倍受教育的小故事,他的成长历程,他某些思想的形成过程,商海中的沉浮,但全书最感动我的一句话却是篇首《作者的话》中的一句“我一生中所做过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是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的”,何等的谦逊,但这绝对真实。我想正是这句话是他成功的关键,是他一系列管理思想产生的根基。作为一个商业奇才,他自始至终都在坚持“无边界理论”,彻头彻尾的在宣传着群策群力的重要。

    我是工科出生的,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几乎没有什么管理思想,但读了韦尔奇的书后,我至少知道了一种管理学上的无边界理论。无边界本来是一个地球物理学的概念,是霍金先生在宇宙起源中提出的观点,“对于宇宙的理解应同地球的理解一样,地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宇宙也一样,宇宙大爆炸是时空中正常的一点,宇宙处于一种无边界的状态”。但韦尔奇将其引入了企业管理,将通常大家所认知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升华为了“无边界”行为,正是由于有这样一种思想指导,韦尔奇将自己的团队建成了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宣讲协作精神、好学精神,不仅能在公司内部推动好思想的传播,更能推动企业向外部组织学习。正是由于韦尔奇具有诸如此类好的管理理念,使得他的预言得以实现,“20世纪90年代”通用真的“与其他大公司区别开来”。

    在我们的企业中也逐渐认识到了这种管理模式的重要,在先进性教育学习的整改阶段,我们支部就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方案,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身边任何一个人学习。这种学习是非常广义的学习,是不拘于内容与形式的,我想这也算是无边界行为的一种雏形吧。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事业单位,在发展上存在许多瓶颈,诸如机制问题、人员素质问题、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使我们止步不前。因此大家对于企业目前这样一种现状虽有诸多不满,但都不自觉的用“体制问题”这样一个藉口来接受落后于别人的发展事实。但藉口终归是藉口,不管他听起来多么的冠冕堂皇,多么的理所当然。我们缺乏对外部环境的正确认识,不能积极的学习外部组织,因此加大了我们与同行的差距。我想对于我们这样的单位,是不是更应该引进无边界这样一个概念,在单位内部上级要同下级交流学习,同事之间要讨论学习;在单位外部我们要向好的思想、好的管理、好的机制学习。

    目前我们单位正在进行信息口整合这样一项改革工作,目的是要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增强对外服务的整体水平。我想这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个淡化企业组织内部边界的行为。以前,我们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分得太清楚,哪些是你负责的,哪些是我负责,决不越雷池半步,完全隔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部门与部门间这种组织上的界限依然分得很清楚,但在业务上的交叉与重合不可避免,使得业务比较混乱,因此又出现了几个部门对同一个用户,做着类似的工作,这使得用户很糊涂,不知道找谁比较合适,也使得我们自己由于这种内部的竞争变得很被动。因此在先进性教育结束后,在十一五规划制定前,我们出台了这样一个改革计划,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及时的。但是在改革的内容上,我觉得更应该突出“人”的巨大作用,而这个“人”不是个人,而是由人和人组成的合作团队。以往我们干工作,都是自己负责自己的,彼此很独立,关系上很清楚,但使得同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在工作中很难有一些新的想法和变新。在这次的改革中,院里从上到下,下了很大的决心,启用了一大批年起人作为将来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就是希望用他们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在工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在今后的工作中,管理层之间要互相多交流,多学习,提出更多的改革思路;管理层与职工群众之间,也应该更多的交流,简化、优化工作流程,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在无边界的具体实践中,在可操作层面上,信息化技术可以使这个设想变成现实;在应用的层面上,应实现管理无边界,合作无边界,市场无边界。

    对于我个人来讲,也必须树立起这样一种无边界的大智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与人交流,多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的话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长足进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