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14-02-2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号召“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这一要求言辞朴实,意蕴深远,既强调了全体党员投身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应有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又指明了抓好各项改革落实必须坚持的方法原则。
“钉钉子”,无疑是一门技术活。钉前绳墨衡量对准位,下锤之时用力务求均衡,接着锤锤精准方可钉实钉牢。“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没有选准位置,就会钉歪钉斜;没有一锤接一锤敲下去的狠劲、韧劲和耐心,就会钉不实钉不牢。目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的重担已经摆在面前,需要我们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尤其需要我们把“钉钉子”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以知难而进不懈怠的韧劲,以奋勇争先不停步的锐气,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阔步挺进,以实际行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篇章。
人无信念不立,事无目标不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担负起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决战决胜伟大斗争的光荣使命。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有咬定目标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面对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的严峻考验,要充分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不断强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进取意识,强化“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的危机意识,自觉对准三中全会开启的深化改革新窗口,瞄准目标做硬功,直到“钉”实“钉”牢为止。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以“钉钉子”精神投身改革大业,必须有一锤接着一锤敲“持续发力”的坚韧执著。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是圆梦所系、问题所逼、人民所盼。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异常复杂,绝不是一锤子、两锤子就能解决的。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勇担重任,始终保持一股不达目的不撒手的拼劲、韧劲和钻劲,明确总体目标,找准实现路径,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像钉钉子那样不屈不挠、奋勇前行,做到不动摇、不改调、不懈怠,确保改革难题一个一个破解、一个一个推进。
“钉钉子”看似是简单实则不易。选准了“目标点”,懂得了持续发力,还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不把钉子钉歪、钉斜、钉弯,甚至抡锤砸伤自己的手。发扬“钉钉子”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态度,要求我们投身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锻造钉子勤“挤”、善“钻”、碰“硬”的无坚不摧精钢品质,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钉钉子”精神中汲取正能量,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钉好每一个钉子做起。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通过一项项改革措施落实、一项项具体工作到位来实现。只有像钉钉子那样,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才能大见成效。要着眼长远,立足当下,统揽全局,抓住具体,锲而不舍,盯住不放,一锤接着一锤敲,自觉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抓好深化改革的一项项工作,解决好一个个问题,克服一个个困难,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作者: 赵振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