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期)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重点领域专项提升先进单位经验简介之全面预算管理
(第194期)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重点领域专项提升先进单位经验简介之全面预算管理

文章来源: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5-19
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194期
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4月25日
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重点领域
专项提升先进单位经验简介
之全面预算管理
一、国家电网公司
管理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国家电网围绕集团“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专业化管理),从预算组织体系、编制流程、标准成本、执行监督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健全完善涵盖各级单位和部门、所有环节、所有收支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原有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明确售电、购电、基建投资等20类业务预算责任部门,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工作机制。二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运用投资回报模型、投资能力模型等配置资源,促进投资能力与需求双向平衡。细化项目预算管理,基建、技改、零购等各类项目预算编制细化到15万个明细项目,深入推进业财融合。三是建立了涵盖各业务板块、各单位层级的统一标准成本体系,制订电网检修运维成本标准8大类3026项,运营管理费用标准5大类36小类,年均节约成本支出约105亿元。四是提升预算实时监督作用。建立了16大类227项财务管控标准流程,与公司战略规划、薪酬管理、内控和风险管理等有效衔接;全面实施月度损益预算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缩短预算周期,强化过程管理,保证预算方案有序落实。五是优化预算考核激励机制。实施分类分级考核,突出效益导向;将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与历史及横向水平比较,充分反映历史进步和同业对标情况,强化激励约束作用。六是强化信息化管控手段。建立以ERP平台为依托的企业级财务信息系统;建立涵盖供应商、资产分类、银行账户等15大类40万条主数据标准,制定了159项财务业务信息集成标准,与基建、生产、营销、物资、人资等各类业务系统有效集成,促进预算对业务经营、资金支付、结算决算等全流程的管控。
通过以上措施,国家电网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国家电网实现收入18,830.0亿元、成本费用总额18,286.9亿元、利润总额650.8亿元(剔除出售国网能源收益);2013年实现收入20,491.6亿元、成本费用总额19,901.5万元、利润总额705.6亿元,两年收入的预算执行差异率分别为1.0%和0.5%,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差异率分别为0.7%和0.4%;实现效益同比增长8.4%。
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管理提升活动开展以来,中国电信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全面梳理,积极查找自身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提升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组织制度体系。在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指导下,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均设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预算办公室,并细化了预算责任,优化了工作流程,实现了经营、投资、成本费用、薪酬和现金流等专业预算的有效协同。二是建立和完善预算、资源配置与业绩考核“三位一体”机制。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抢盘力度,进一步提高效益指标权重,实现资源向高增长和高效益的地区和业务的自发配置;业绩考核突出“高认领、高完成、高得分”,通过收入目标完成和增量份额的双维度考核得分设计,实现收入和市场份额自动校正,引导企业从“经营指标”向“经营市场”转变。三是深入推进“划小核算单元”工作。开展营业厅、支局、网络投资划小工作,将核算、预算、分析和考核穿透至基础经营单元,实现责权利统一,全面推进市场化进程,激发基层经营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动力和活力,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四是开展月度滚动预算管理,加强过程管控,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开展质询、帮扶,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五是扎实开展降本增效工作,明确年度降本增效重点领域和预算目标,有针对性制定整改举措,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中国电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改善,尤为突出的是确立了市场在预算目标设定和业绩考核中的主导地位,变被动的下目标为主动认领高目标,实现了从“要资源”向“挣资源”的转变,推进了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使资源配置更加精细科学,各项关键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企业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增长15.3%,2013年增长13.5%;利润增幅不断扩大,2012年增长9.3%,2013年增长22%;非生产性成本大幅下降,其中:会议费下降38.3%,业务招待费下降25.2%,办公费下降10.2%,差旅费下降9.5%;预算执行准确率逐年提升,2012年和2013年收入预算差异率分别为106.8%和104.2%;成本费用预算差异率分别为105.2%和103.8%;实现利润均超额完成预算目标,且差异率逐年缩小。
三、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新兴际华集团在完善预算组织体系、深化对标管理、强化考核兑现、落实管控责任等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搭建“三级联动”的预算管理架构。按“集团-企业-车间”的管理层级,形成全面预算管理的三级联动,自上而下实施“一级控一级”的预算管控,自下而上承担“一级保一级”的预算目标,同时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责任分工为基础、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同的预算组织机制。二是坚持“质量优先”的资源配置方式。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导向,将风险可控前提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果的标准,明确提出“发展质量好于发展速度”的要求,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对低盈利的贸易业务,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等方式,严格控制贸易规模的盲目扩张,提升发展质量。三是实施“五化体系”的预算闭环管理模式。具体包括“指标-责任-跟踪-评价-考核”五个体系,即目标量化的预算指标体系,结合经营计划,详细测算财务资源的承受能力,模拟现金流,确定各项预算指标,以提升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职责细化的预算责任体系,将企业层面每一项指标按照管理层级进行逐层细化,形成树形支撑结构,将指标对应到每个责任主体,形成矩阵结构,确保各项指标一一对应。督导动化的预算跟踪体系,建立“日跟踪、周联动、旬平衡、月分析”的执行跟踪体系,做好市场预测、平衡及预算调节工作,对于没有完成的指标尽快做出调整安排,确保追上预算进度。对标优化的预算评价体系,与本企业当年最好水平对标,与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对标,与同行业优秀指标对标,保证预算指标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兑现硬化的预算考核体系,与岗位薪酬、跟踪评价挂钩,突出考核兑现针对性和及时性,通过月度预警示、季度预考核、半年预兑现、年底总清算的方式,促进预算目标落地。
通过以上措施,新兴际华集团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针对贸易业务盈利水平低,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情况,调整资源配置,控制贸易收入增速,在收入增幅回落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仍保持了年均10%的增长。预算编制准确性水平得到提高,收入预算执行差异率由活动前的20%左右降至2013年的2%以内,利润预算执行差异率由15%左右降至2013年的1%以内。关键指标预算控制得到加强,2011年成本费用总额超出当年预算22%,通过明确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和目标,落实管控责任,2012年成本费用总额超出预算8.1%,2013年仅超出预算2.7%,其中期间费用比预算下降5%;加强应收款项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对子企业设置货款回收率预算考核指标,2013年在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实现零增长,比预算下降2%,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