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期)中央企业管理提升好做法(十五)
(第191期)中央企业管理提升好做法(十五)

文章来源: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3-19
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191期
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3月13日
中央企业管理提升好做法(十五)
【按】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在管理提升活动中,以项目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基础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制定《项目管理手册》,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建立了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同时对项目实施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强化项目成本控制和安全质量管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确保项目管理的制度要求得到有效落实。现将其做法刊出,供中央企业参考借鉴。
建章立制促规范 强化管理出效益
——中铁上海局着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中铁上海局(以下简称中铁上海局)紧紧抓住施工项目管理——这一建筑企业的关键管理领域,针对项目管理标准不一、制度迥异、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围绕项目管理关键控制点,不断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持续强化项目过程管控,推动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制定《项目管理手册》,规范项目管理行为
为了明确项目管理责任,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控制项目风险,上海局按照规范化、精细化、程序化和格式化的要求,针对项目管理不规范、漏洞多、风险大、效益低等突出问题,组织专家团队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手册》对各层级项目管理职能进行了定位,明确了管理要求和管理责任。内容涵盖了项目前期策划、项目投标、过程管控、收尾管理及项目解体等管理过程的118个关键环节。为使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格式化、程序化和精细化,《手册》针对项目投标管理、项目启动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安全质量环保管理、技术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分包管理、合同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薪酬与考核及收尾管理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设计了72份表格,用于指导具体操作。同时,中铁上海局通过多角度宣传、分层次培训、全方位考核以及检查督导等手段,持续推进《手册》的贯彻落实。
二、实施集约化管理,优化项目资源配置能力
“人、财、物”是项目实施的核心资源。中铁上海局通过实施劳务队伍、物资设备、资金的集中管理,不断加强资源的配置能力,提高项目资源使用效率。
(一)实施劳务队伍集中管理。
为了建立规范有效的劳务队伍管理工作机制,确保依法整合社会劳务资源,中铁上海局积极构建公平、公开、市场化的劳务队伍优胜劣汰集中管理机制,以建章立制为基础,着力加强劳务队伍的准入、合同签订、结算、考核等关键环节管理,加大对末次结算的检查审核力度,制定了《信用考核评价办法》,降低劳务队伍使用风险。2013年10月,中铁上海局对9家优秀劳务队伍进行了表彰,并奖励45万元。此举既体现了与劳务队伍合作共赢的诚意,又起到了典型示范效应。
(二)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针对所属单位及项目部的资金存量分散、现金管理手段落后、资金资源整合难度大等现状,中铁上海局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不影响所属单位及项目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将资金归集到总部,充分盘活资金存量,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财务成本和资金管理风险,实现了资金使用价值最大化。
(三)实施物资设备集中管理。
为解决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基础薄弱、管理粗放及采购管控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中铁上海局扎实推进物资设备集中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了物贸公司,对物资设备采购实行集中采购、集中结算支付制,充分发挥物贸公司在集中采购、供应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二是按照中国中铁“两级集采平台、三级管理体制”的规定,建立了自己的物资设备招标管理机构及平台,明确了招标管理机构及职责权限。三是建立公司、所属单位、项目经理部三级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体制,通过企业集中招标采购、区域项目集中招标采购、项目部自行招标采购相结合的方式,降低物资设备采购成本。
三、强化项目过程监控,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
在项目监控过程中,通过精管严控、及时纠偏,保障项目成本管理效果,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一是落实经济活动分析制度。项目部按计量频次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堵塞漏洞。二是建立了新中标项目责任成本预算下达情况季度动态报表制度,每季度末进行通报,督促所属单位及时编制下达项目责任成本,下达率达到100%。三是所属单位每季度上报所有项目毛利率动态报表,中铁上海局根据各项目实际毛利率水平,分析原因,加强过程管控,及时纠偏。四是实行成本分级预警制度。所属单位对实际毛利率较目标毛利率下降10%~30%的项目进行预警,中铁上海局对实际毛利率较目标毛利率下降大于30%的项目进行预警。五是对亏损大于5%的项目进行问责。通过以上举措,项目综合毛利率水平不断提高。
四、强化安全质量管理,确保在建项目可控
中铁上海局始终保持“严管、高压、勤查”的工作态度,坚持激励约束并重,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可控。一是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使安全质量责任分解,逐级落实到每名管理、作业人员。二是落实人员岗位津贴制度。对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履职考核,在实现安全质量目标基础上,每月发放300-600元津贴,对稽查队员每月发放800-1200元津贴,促使其增强责任感。三是落实旁站、跟班制度。对每一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的施工落实到人,加强过程监管。四是落实“防护网”措施。即项目每周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月组织开展“火工品使用”、“架梁安全”等专项检查,开展“警示日”、事故预防“专题活动周”活动。五是落实区域稽查制度。成立稽查大队,下设南方、北方和西南三个稽查队,稽查队对区域内施工项目进行常态化安全质量稽查,及时发现问题,跟踪督促整改,消除安全质量隐患,及时化解风险。
五、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强化制度落实效果
为了使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推动实现管理规范化,中铁上海局通过综合检查、专项督查、领导检查等形式,狠抓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2011年以来,先后11次对所属单位和重点项目就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综合大检查。对照管理制度及《项目管理手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下发检查通报6期,通报共性问题21条,个性问题438个;先后组织安全质量稽查、劳务队伍管理等专项检查82次,下发检查通报82期,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585个。
通过建章立制,实施集约化管理,强化过程监控和检查监督,中铁上海局的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相较于2011年,2013年的集中采购率提高了10.55%;协作队伍准入率提高18.44%,达到100%;平均资金集中度由29.22%提高到86%;综合毛利率提高1.43%,并且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