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闪耀光芒
----建材离退休干部局离休干部李秉范同志的先进事迹
李秉范老人1930年参加革命,曾是一名洪湖赤卫队队员,离休前曾任建材部基建局局长。1983年离休后,他时刻不忘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作用,赢得了组织、群众的普遍赞誉,为自己的人生继续书写着光辉的篇章。
李秉范同志始终忠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离休后,他认真学习、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时刻刻展示着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时期,他非常愤恨策划、煽动暴乱的坏人,他说:“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我虽已七十多岁,也要重返洪湖,去打游击,一定与他们斗争到底”。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他虽已90岁高龄,眼睛花了,腿脚不灵便了,但他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有关材料,积极参加局党委组织的专题讲座,他说:“无论老党员还是新党员,都要不断提高认识,共产党员就要体现先进性,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李秉范同志虽然已经离休二十多年,但思想从未离休,只要工作需要,他总是愉快地接受组织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如他克服病痛困扰,为其早年开展革命活动的襄樊地区撰写了约30万字的党史和革命回忆录,他不仅不收取分文报酬,还主动承担了部分费用,为地方党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此,有的人笑他傻,说他“老脑筋”,但他不以为侮,毫无怨言。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虽已年过古稀,近年来腿患疾病,但在我有生之年,一定将党组织交给的这项任务完成好,达到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的目的,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李秉范老人生活非常俭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他是局级离休干部,按规定可以乘座软卧,但每次外出他都要求买硬卧,他总是说:“出门有个休息的地方就可以了,乘硬卧可以为国家节省开支。”他从不摆“老革命”的资格,他的老战友、老部下许多都已是将军或政府要员,每次回老家,他们都要为老领导接风洗尘、安排食宿,但都被李老婉言谢绝。李秉范老人坚持不要接送,不接受请客吃饭,不收礼,不住宾馆饭店,吃住都在亲戚家里,他说:“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只当民客,不当官客,不能花老百姓的钱。”乡亲们都说他没有北京来的大官架子,在他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品格。
李秉范同志虽然生活非常俭省,但他对公益事业却从不吝啬。他说:“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离休后,局里每次组织捐赠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而且都要捐200元以上。然而,最让人们不理解的是他经常拾捡废品一事。大家认为,他离休后待遇不错,干嘛还要费力气捡废品来攒那点小钱?有人说他老糊涂、老财迷。家里人也觉得很丢面子,再三劝阻他,但他却说:捡废品一来可以积攒钱资助家乡学生上学,接济困难群众生活;二来可以为保护环境做点贡献;三来可以活动筋骨、增强体质。在我有生之年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贡献社会没什么丢人的。这几年,他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离休费和捡废品积攒的钱,无私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2002年,他为家乡小新口学校建设捐献了一万元;2003年,他给家乡养老院捐献了三千元;2004年,他给生活困难的老战友捐献了两千元……与实力雄厚的慈善家们相比,这些钱也许是个小数目,但这是一个离休老人将嘲笑讥讽置之脑后,日复一日地节约生活开支、拾捡废品,锱铢毫厘地用心积累下来的钱。
李秉范同志不仅积极捐款资助公益事业,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他从不以老革命、老领导自居,始终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和关心街道工作。刚离休时,他经常在家属大院内巡逻,维护治安,保证大院的安全。现在他岁数大了,担负不了治安工作了,他就主动为大院做好事,清扫门前垃圾,打扫楼梯卫生,以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身边的年轻人,鼓励他们多为社会做贡献。
是啊! 李秉范老人很平凡,没有悲壮的事例,没有豪迈的誓言,有的只是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可是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我们党和人民的伟业不正是靠像李秉范老人这样无数党员的无私奉献才汇聚成滚滚的洪流,凝聚成浩瀚的大海吗?他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他在平凡的人生中抒写着伟大的人格,像点燃的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