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奉献下岗职工 忠实实践“三个代表”

——记中国长江航远(集团)总公司武汉客运
有限公司劳动力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 邵里庭

  邵里庭同志是中国长航武汉客运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公司劳动力管理中心党委委员、中心第一工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年过五旬的他,美好的青壮年时光大都在长江轮船这块“漂浮的土地”上度过。他先后是一名出色的生火工、优秀的二管轮。从1990年开始,因工作需要,他在基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奋斗了14年。这14年中,邵里庭曾作过“长江22013轮”、长福轮船公司外派船和江汉51号轮上的政委。无论工作岗位怎么变,工作环境怎么变,他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以朴实无华的作风、一丝不苟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赢得了船员的信赖和爱戴,先后荣获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2001年,邵里庭在武汉客运有限公司劳动力管理中心,负责下岗职工工作以来,他密切联系群众,把真情奉献给下岗职工,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甘当公仆,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谋利益的崇高品质,被职工誉为下岗职工的贴心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自2002年9月至今,邵里庭同志先后被授予长航集团十佳政工干部、先进生产者,湖北省优秀政工干部、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下岗职工再就业贴心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

  不辞辛劳走家访户把下岗职工当亲人

  2001年,长航集团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出发,根据长江客运市场不断萎缩的现状,果断地作出了武汉客运公司退出长江中下游客运市场经营的决定,武汉客运公司数千名职工,便成了下岗职工。此时,摸清职工的家庭状况,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帮助解决职工生活上的困难就成了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节骨眼上,邵里庭和其他船舶政委一起,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千钧重担。

  为了做好下岗职工的稳定工作,家访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而去下岗职工家家访,刚开始经常碰到的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一次,邵里庭去一个船员家家访,敲了半天门没敲开。这位船员的母亲只隔着门说了一句“儿子不在”,就再也没理他。白天没访成,邵里庭晚上再去。可这位船员的母亲回答的还是那句“儿子不在”。邵里庭并没有就此罢休,第三次登门,隔着大门反复向船员的母亲做解释工作,终于感动了她,把邵里庭让进了家。船员虽不在家,邵里庭把他们家的情况仔细地记在了本子上。有位老船员,填表时留下的家庭住址是“汉阳二桥东村59号”,邵里庭去家访时,从一楼爬到八楼,结果杳无音信。他又找到附近干休所59号也无此人。最后来回折腾了2个多小时,才找到。还有一次,邵里庭和支部的黄政委一道去家访,找遍了复兴村1至3村,才清楚要找的那位船员住在四村,这时,连年轻的黄政委都累得走不动了。无奈,他们只好自掏腰包“打的”前往。

  2001年12月的一个周末,天下着雨,寒风刺骨。邵里庭在武昌喻家湖长航宿舍走家串户,一直到晚上11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离家访所在地20多公里外的家。洗脚时,妻子望着邵里庭肿得连鞋都难以脱下的双脚,这位性格刚毅的女性,眼里噙着的泪花也禁不住掉了下来。邵里庭从不叫苦叫累,凭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论刮风下雨,不分节日假日,风里来雨里去,不停地奔波,他把困难补助送到下岗职工的家里,到困难职工的家里慰问,三年共走访了下岗职工家庭800余人次,摸清了片区下岗职工的家庭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向困难职工送温暖做下岗职工贴心人

   

  下岗职工最大难处就是收入太低。为了把党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送到下岗职工家里,邵里庭和其他支部委员一起,不辞辛苦为下岗职工办“低保”,送补助,谋职业,寻岗位。用真情融化一颗颗冰冷的心,用爱心打动了下岗职工,使他们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原江汉130轮舵工陈杰,爱人没有工作,孩子正在读高中,他本人又患有高血压,生活十分困难。按政策,他家完全可以办理“低保”。邵里庭了解得知后,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到所在社区联系,社区的同志被邵里庭执着精神所感动,很快为陈杰办了“低保”。

  有一位女船员,夫妻双双下岗,儿子又患脑瘫,生活十分艰难。但这位女职工十分体谅企业的困难,不愿向组织上伸手。邵里庭了解情况后,如实向公司的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及时拿着补助金送到了这位女职工家里。这对夫妻热泪盈眶地握着邵里庭的手说:“邵政委,你真是个好人。”

  2002年4月,邵里庭76岁的父亲心脏病发作住院抢救,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单。邵里庭和家人正守在医院。此时,邵里庭接到一个船员的电话,说中港第二航务工程局在上海接了个重点工程,急需一批船员。听到这个信息,他想到部分船员寻岗有了希望,就他忍受着放弃照顾病危老父亲的担心和痛苦,马上从医院跑到二航局找项目负责人联系,通过邵里庭的争取,二航局的项目负责人答应了邵里庭的要求。于是邵里庭又很快向公司领导作了汇报,把几个负责下岗船员的政委召集到一起,分头给符合条件的职工打电话联系,通知他们去二航局面试,终于使30多位船员走上了再就业的岗位。

   

  邵里庭同志时刻把下岗职工装在心里,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寻岗。他身上常揣着一本通讯录,那上面记录了片区200多个下岗职工的电话号码,只要有什么招工信息,他就马上通知下岗职工去应聘。当他得知武汉市桥口区老年人活动室聘任服务员时,他就立即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通知了20多人去应聘。不仅如此,邵里庭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党的政工干部、船舶老政委,他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下岗职工的家里,他与下岗职工促膝交谈,沟通思想,帮助他们正视困难,鼓起生活的勇气,并千方百计地帮他们寻岗。有一次,一位船员到单位领生活费,当他拿着当月的210元下岗生活费时,气愤地将钱往桌子上一甩,愤愤地说:“这点钱?叫我怎么过”,说完便离开单位。事后邵里庭把他甩的钱亲自送到他家中,对他和家人反复做工作。随后,邵里庭又积极地为这位船员寻找岗位。当第一次为他寻找到上海上船工作,他嫌离家远了不干时,邵里庭并没有责怪他,又给他找到了到武汉展览馆做保洁工的工作,使这位船员高兴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由于邵里庭的不懈努力,他已帮助5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目前,他的家,已经成了下岗职工的“联络站”,寻岗职工心理咨询的“门诊部”。他也被下岗职工誉为最受尊敬的贴心人。

  坚持党员先进性做模范带头人

  邵里庭同志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己,大公无私,在平凡而又朴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邵里庭同志虽说只是个支部书记,可管的党员都是分散流动的下岗职工,要团结他们,激励他们,要求他们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个党员,爱人与单位解除了合同,孩子患有严重眼疾,每月要靠90岁的母亲接济。支部找他收党费,他发脾气说:“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拿什么交,我退党好了。”当天夜里,邵里庭找到他家,和他交心谈心。邵里庭耐心地开导他,语重心长地说,别小看这每月一元钱的党费,那可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战争年代“党的女儿”用腌菜交党费,那是多么崇高的精神!一个人再困难,也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邵里庭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党员,他不仅交齐了5个月的党费,还主动到公司作了深刻检查。

  早在10年前,邵里庭同志的妻子就下了岗,为了再就业,她曾到农村养过鸡,上山种过菜,如今在远离武汉的长沙打工。妻子患胆结石多年,胆囊里堆满了石头,经常疼痛难忍,可又一时拿不出钱来开刀,组织上得知后,要准备资助一下,让他妻子治病开刀,他谢绝了,并再三解释说,比我困难的职工更多,这钱留给更困难的职工吧!他没有要组织的资助,至今还在节省中筹措动手术的钱。然而,当职工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原江汉51号轮大管轮刘跃强的小孩患白血病,他把自己借来的200元钱作为私人的馈赠,赠送给了刘跃强的妻子。大副唐敏平家庭生活困难,他就把自己的毛衣、T恤衫等接济给小唐,像这样的馈赠,邵里庭在默不作声中不知道做了多少。

  在家庭与事业的天平上,邵里庭始终把砝码压在事业上。船员们说他是个“工作狂”。那是1991年夏天,正值战洪水的关键时候,邵里庭在长江22013轮当政委,在同船员一起上驳船绞缆绳时,他不慎被缆绳打肿了脸,连眼睛都睁不开。到武汉后,他住院仅船一航次,在病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就上了船。1992年10月,他当时所在的武汉公司开展大战后4月的劳动竞赛,他所在的船到达武汉。他刚进家门,妻子就抱着他痛哭,说差点见不着他了。原来他妻子突然在一个晚上心脏病发作,瘫倒在地上。在这危急的时刻,是他儿子喊来附近的船员赶到他家,把他妻子从5楼背到了医院才得救的。听了妻子叙述,邵里庭泪流满面,他既觉得愧对妻子,又觉得在这特殊的时刻船上工作丢不开。为了保证大战后四个月全船任务的完成,他只好咬牙安慰妻子,并为其准备了急救药,最后还是上了船,直至工作到全船任务胜利完成。2000年10月,邵里庭的岳父因心力衰竭住院,当时,他所在的江汉51号轮正好在武汉修船,于是他每天晚上工作完毕后才赶到医院去照料岳父,直到船修好上线。接着又赶上“全国文明船”检查验收的前夕,为了全船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同时也为了企业在全国的荣誉,邵里庭毅然告别岳父上了船。就在船开航的当天晚上,岳父溘然病逝,他竟没能再看上一眼。在邵里庭的心目中,家事再大是小事,公事再小是大事,他担任船舶政委后,几乎没有休假,如果累计起来,他总共放弃了公休假多达1100天。

  邵里庭把热情地关心下岗职工,始终当作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耐心耐烦。他为下岗职工再就业跑了不少路,吃了不少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他坚持不懈,一丝不苟。近三年里,他为许多下岗职工寻到了岗位,但有的不适合,有的干了不长时间又不干了,可他不因此责怪谁,继续为他们寻岗找工作。

  邵里庭,这位普普通通的党的基层干部,虽然做的都是平平常常的小事,然而,透过这些平平常常的小事,却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不计得失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展示出一个共产党员进取奉献、执着追求的美好心灵。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