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明成了“高位截瘫”病人,只能终日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翻身、吃饭都要靠人帮助。妻子田玲不分日夜,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他。为避免他得褥疮,每隔两个小时就帮他翻一次身,擦一遍身子。分局的同伴们也轮流来护理他,端来炖好的鸡汤,一勺一勺地喂他,还给他送来书报杂志,陪他聊天。
“我才29岁呀,正是年轻力壮,施展抱负,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年龄,难道从此就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包袱了吗?”
看到妻子一天天消瘦下来,和同伴们亲切的目光,王树明心如刀绞,万念俱灰,甚而想到以死得到解脱。
一天,他从妻子带回家的报纸上看到了张海迪的事迹,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个比自己还年轻,伤残和自己差不多的姑娘,都能勇敢地向命运挑战,走向成功,我一个堂堂男子汉,怎么能甘于沉沦呢?”
张海迪的事迹成了他黑暗人生的第一道曙光。他开始阅读保尔·柯察金、吴运铎、麦贤德、贝多芬,一个个身残志坚的英雄形象浮现在他的眼前。面对这些英雄,他羞愧难当,一股似火山喷发的豪情在胸膛激荡,陡然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我的腿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是我的大脑还健全,我的双手还能用啊!即使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英雄,也还可以为党、为社会、为他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呀!”
一场与病魔的厮杀、搏斗打响了。病卧了5个月的王树明决心从病榻坐到轮椅上,抒写新的人生!
对正常人这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对王树明却犹如翻越关隘重重的雪山、草地。他把这关乎自己命运的决战分成几个战役,靠艰苦卓绝、持续不断的战斗,打赢每次战役,走向成功的彼岸。
为重获足够的腰力和臂力,他让妻子在床上横拉了一根钢绳,钢绳垂下两根麻绳,还订做了一件铝合金钢背心。每天从清晨4点起,先花半个小时,由妻子帮助穿上钢背心;然后用两手抓住两根麻绳,锻炼自己的臂力和腰力。每一个动作,都产生撕心裂肺的疼痛,使他浑身大汗淋漓,只觉头晕目眩,难以自持。实在坚持不了了,就躺下休息一阵,又咬紧牙关接着练。终于有一天他能够在床上坐起来了!
臂力恢复后,王树明又练习坐起来。“你就安心在床上躺一辈子了,甭想坐起来了!”大夫的忠告言犹在耳,可王树明却坚信人的生命力一定会战胜病魔,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就像个不倒翁似的,一坐起来就倒下,每倒一次,都痛得他浑身打颤,只觉天旋地转。不懈地苦练,他终于能够坐在床上了!
接着,王树明又开始了向轮椅进军。可是妻子刚把他背到轮椅上,他就像面条鱼似的滑到地上。臀部摔肿了,磨破了,钉在脊椎和腰椎的钢板经强烈的碰撞,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他常常感到一阵阵的头晕、恶心,真想躺下不再练了。“一旦躺下来就会前功尽弃,这辈子你就别想再坐起来了!”他似乎听到了自己崇拜的英雄发出的警告。
疼痛使王树明咬破过嘴唇,却没有动摇过他继续练下去的决心。经过4个月的厮杀、搏斗,王树明终于能够坐在轮椅上了。开始是几分钟,后来可以坐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他看到了希望,又找回了自信。
重新坐到轮椅上的王树明一次次找分局的冯局长,恳求上班工作。“咱单位效益好,也不差你一个人,你就安心在家疗养吧!”每一次,冯局长都是这样说。
他又去找为他医治的老教授,恳求开一个允许工作的证明。老教授看着坐着轮椅前来的王树明,大为震惊,可仍不相信他有了工作能力,“我这里有一台电视机,你要是能修好,我就同意你工作。”王树明用了一个晚上修好了这台电视机。“我从未给像你这样的病人开过这样的诊断。”老教授感慨地说:“我从你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奇迹!”
向生命极限挑战
局领导终于被王树明的决心和信念打动了,把他安排在没有外勤任务的市话载波机房,还把他的家安排在距机房仅30米的房间里。
工作的感觉是那样美好,同事之间的情谊是那样真挚,王树明兴奋得如同吃下一剂灵丹妙药。但他面临的考验仍然十分严峻。捡起掉在地上的螺丝钉,四肢健全的人可谓举手之劳,可对于王树明却如同进行一次激烈的战斗。开始时常常小便失禁尿湿裤子,他就克制自己白天不喝水,甚至吃饭时也尽量少喝汤。
两米多高的机架出现故障,同伴踮起脚尖就能更换机盘,王树明却需要一点点把病躯挪到轮椅扶手上,坐稳后才能伸手去够。“扑通”一声,他的身躯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王师傅,你不要命了!高处的机盘我们来修,你就不要管了!”两个同伴心疼地说。强忍剧烈疼痛的王树明露出一丝微笑,“熟练了,就不会摔了!”
渐渐地,王树明熟悉、熟练了机房的全部工作:每周清擦一次3748条电路设备,每月进行一次电平测试,呼叫一次2500个载波和1248个实线用户,看收发信号是否达到标准,日常排除无声、杂音、不振铃等障碍。
“冯局长,我有一个想法。外勤忙,能不能让老蒋和老左到外勤工作,机房里的工作我一个人就能承担。”一天,王树明请求前来的冯局长。
“你说什么?”冯局长吃了一惊,“你能够上班就是奇迹了!你重新上班才3个月,不要异想天开了!”
“冯局长,您是了解我的,我能够胜任!”王树明诚恳的请求透着坚毅。
“好吧,树明!”冯局长的心房在颤抖,两眼溢满了泪水。他太了解王树明了。参加工作不久,他就以过硬的技能在同行中崭露头角,成为全市系统的技术能手。重新上班后又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技艺,令同伴惊叹不已:仅一个月时间便熟悉了机房的各种电路,排除各种障碍一般要一二个小时,王树明只要20分钟便手到病除。他更理解,王树明这是在向命运挑战,是在向生命的极限挑战。“可你要记住,要是支持不了,千万吱一声啊!”王局长说。
从此,王树明摔在地上再没人帮他一把了。王树明在一次次靠自己的意志爬回轮椅上的充满苦痛的历程中,又向生命的极限跨越了一步,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位轮椅上的技术能手一人负责的机房成为长春通信公司唯一的“免检机房”。
轮椅上的奇迹
高位截瘫的王树明参与了近百项科研,直接间接创造了400万元的经济效益夜色阑珊。灯光下,坐在床上的王树明全神贯注地翻阅技术资料、电路图纸和自费订阅的十几种通信方面的报纸杂志。他在苦苦思索一个令他寝食难安的技术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电话用户纷纷反映,电话里总是通话声与广播声相混杂,严重影响了通话质量。“这可是个老大难问题,多少年了也未能解决!”有人劝王树明不要去碰这个连高级工程师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王树明表面没说什么,可内心却深感不安,“自己是通信技术员,不能排除用户的烦恼,这不就是失职吗?”
冒着凛冽的寒风,王树明在冰雪路面上小心翼翼地转动着轮椅,去回访用户、察看线路。他要查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虽然带着手套,但握着轮椅的铁把手,就像是攥着两块冰,只觉周身冻透,腰酸背痛。他强忍寒冷和疼痛,走访了几十家用户,十几公里长的线路,终于发现“病因”原来是由于广播电台发射塔的电磁波干扰。
王树明欣喜若狂,立即设计出了一个线路图,试制出一种滤波器。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试验,遭受多少次失败,也数不清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第一台“电话串广播滤波器”终于获得了成功,一举解决了用户反响强烈的难题!这项成果后来被评为全国邮电技术经验展示竞赛三等奖、吉林省邮电技术二等奖。
“树明,局里又遇到难题了,你看能不能解决一下?”已把王树明视为特殊伤残病人的冯局长以商量的语气说。
“好啊!”王树明听到有了难题就像听到了喜讯,立即神采飞扬,“什么课题?快告诉我!”原来当时市话分局之间通话后,被叫电话往往会产生既挂不断,又挂不出的现象。这是一个技术难度大,安全性能要求高,比电话串广播声还难啃的“硬骨头”。
王树明呕心沥血,昼夜不停,苦斗了三个月,研制出“25周中继电流发生器”,成功地攻下了这一难题。试验成功那天,这个面对死亡的招呼没有哭过,经受常人难以想像的磨难没有哭过的硬汉哭了。“我这是高兴啊!”王树明向与他分享成功喜悦的同伴们说。而他只讲给妻子的,是他实现了自己心底的一个愿望:要像贝多芬那样,看到人们为他在两耳失聪后谱写的交响乐鼓掌;像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那样,在身体严重致残后,仍能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王树明用顽强的生命力取得了一项项丰硕的科研成果。11年来,他主持完成了三大项电信科研课题,参与了近百项科研项目和技改项目。由他研制的“新型中继铃流设备”和“载波电话镉镍电池充电装置”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这些成果直接间接创造了4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王树明还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撰写、发表了十多篇论文。这位轮椅上的革新家已被中国通信协会吸收为会员。
特殊的关爱
记者走进王树明师傅工作室时,见他正面带笑容,与两位客人边聊天,边精心修理电话机。
“王师傅总是说你就把我当成一个健康人,这点活儿累不着我!”其中一位是附近一家医院的曾世勋大夫,提起王树明,赞不绝口地说,王师傅技术好,服务态度又特别好。曾大夫开始时只是来修医院的电话机,后来自家的电话机坏了也来找王师傅修。
王树明重返工作岗位不久,人们就发现他工作的机房门口挂起了一块“电话机维修站”的牌子。当时,王树明常常听到一些用户抱怨电话机坏了没地方修。他心中禁不住涌起一个念头:“如果自己掌握了电话机和其他家用电器的维修技术,不就可以更好地为用户、为社会服务了吗?”
这是身残志坚的王树明献给社会,献给用户的一份特殊的关爱。从此他干起了义务修理电话机的活儿。无论是什么人,还是什么时间找他,他都热情周到地免费修理。慢慢地人们就传开了,说南广场分局有个“活雷锋”王树明,不光电话修得好,服务态度更好,还从来不收一分钱。缺个什么件,他还用自己花钱买来的零件免费装上。王树明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外地用户也慕名前来找他修电话。
“王师傅,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有人对王树明说,“多少人想赚点钱都找不到门路,你可倒好,不挣钱不说,还往里搭钱,图个啥?”王树明却不以为然。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疫情传入长春。就是在那段日子,王树明也没有一天停止为用户修理电话。
王树明用爱心、辛劳和真诚,在网通人和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和信任的桥梁。每年春节,他都会收到这样的贺卡:“祝轮椅上的雷锋一生平安”。
王树明已成为吉林省、中国网通系统多年学习的楷模。人们把一束束鲜花献给这位活着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这位活着的雷锋。党和政府把一项项荣誉授予他:全国邮电系统服务标兵、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网通集团先进生产者、全国“自强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最令他难忘的是,在出席第三次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大会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祝贺你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我已确定了下一个奋斗目标。”王树明向记者透露,他正在学习维修小灵通和宽带终端技术,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他用行为实践了党员的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