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11-27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旗帜鲜明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具有中国能建特色的卓越文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基础、注入精神动力、厚植文化沃土。
深刻领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既是落实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时代变革、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中国能建既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更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始终坚持在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上走在前、作表率,以卓越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为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贡献能建力量。文化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大势的战略之举。中国能建始终坚持新理念先行、新思想引领、新战略制胜,加快推动文化建设工作理念、思路、机制变革,更好发挥文化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的作用,让文化成为企业应对时代变革的坚实底气和不竭动力。文化建设是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优势所在。70余载与国同行,一代代能建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孕育锻造了一批先进企业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如葛洲坝集团“丰碑”文化,中电工程“工程师”文化等。迈上新征程,中国能建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厚植文化底蕴,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职工、服务企业,推动员工实现从“制度约束”到“自我驱动”的转变,推动企业实现从“利润容器”到“价值载体”的转变,以文化的兴盛繁荣引领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提出“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明确要求。中国能建锚定目标、把握规律、精准发力。
锚定一个目标。中国能建锚定具有能建特色的卓越文化目标,系统打造以追求卓越为核心、以精益求精为底色、以守正创新为动能、以实干担当为支撑的新时代企业文化新形态。明确四大方向。着力构建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的新文化,高举党的文化旗帜、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确保卓越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着力构建具有强大精神凝聚力的新文化,坚持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赓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完善能建精神文化谱系,建设好12万能建人的共同精神家园。着力构建具有强大价值感召力的新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于一炉,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遵循,内化为干部职工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着力构建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新文化,坚持以文化视角讲好能建故事,更加主动传播能建文化、宣介能建主张、展示能建形象,引导社会各界走进能建、认识能建、支持能建。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自觉,积极推动卓越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处理好一体与多元的关系,建立健全一主多元、和而不同的文化格局,积极推动卓越文化凝聚共识、激发活力。处理好制度与自觉的关系,通过制度约束、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培育让优秀成为习惯、卓越成为品格、创新成为灵魂、实干成为常态的新时代能建人,积极推动卓越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处理好凝聚与传播的关系,不断增强卓越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对内以文化凝聚人心、激发动力,对外以文化塑造品牌、提升形象,积极推动卓越文化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全面落实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中国能建坚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决扛起建强卓越文化的政治责任、历史使命,以“铸魂领航、赋能强业、融合共生、塑形传播”为重要着力点,推动实施四大工程。
实施“铸魂领航”工程。落实《建议》“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要求,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头等大事,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卓越文化建设。落实《建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行为和实践,确保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追求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落实《建议》“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要求,深入挖掘公司及成员企业与国同行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凝结形成主线突出、基因鲜明、厚重多元、开放包容的能建精神文化谱系。
实施“赋能强业”工程。落实《建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要求,全面塑造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文化思维、文化理念、文化战略,系统打造共筑梦想、共创价值、共享荣光、一起向前的能建文化共同体。落实《建议》“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要求,在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中,强化中国能建产品设计的文化供给和文化赋能,以文化品牌提升项目竞争力,将文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收益。落实《建议》“培育创新文化”要求,弘扬创新精神,建立健全创新尽职免责制度,深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使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成为企业的一种价值导向、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
实施“融合共生”工程。落实《建议》“营造良好文化生态”要求,以卓越文化为统领,以中国能建为共同的身份标识,推动所属企业加强协同,促进母子公司文化融合,构建多元、和谐、高效的文化氛围。落实《建议》“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要求,以卓越文化为黏合剂,在赋能美丽中国、共建美好世界等共同价值追求下,主动融入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产业链文化,推动形成价值共创、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落实《建议》“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要求,坚持以中华文化、中国价值为基底,以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为桥梁,完善企业文化融入国际化经营管理体系的方法路径,加强企业人脉建设,提升中国能建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实施“塑形传播”工程。落实《建议》“创新传播载体和方式”要求,持续推进融媒体建设,完善融媒体矩阵,积极对接主流媒体,全流程发力,多载体协同,推出更多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爆款”宣传产品,不断提高融合传播效能。落实《建议》“提高主流舆论引导能力”要求,立足公司重大改革、重要任务、重点项目,精准有效开展主题宣传、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展现能建“大国顶梁柱”的责任担当。落实《建议》“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要求,以卓越文化为基底,丰富品牌内涵,广泛借助国内外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机遇,传递能建品牌主张,实现从技术、产品输出向标准、方案、文化输出的跃升,塑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形象。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