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新闻 > 正文
王瑞祥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3-07-12

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打造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上的讲话

国资委副主任  王瑞祥

(2004年7月6日)

同志们:

  这次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是国务院国资委组建以来首次召开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今天,中央企业主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负责同志汇聚在闻名遐迩的大庆,共同研讨交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思路,必将对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总结交流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现场参观学习中石油在大庆的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研究探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讨论修改《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为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中央企业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培育先进的企业精神为核心,不断激发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出了“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先进的企业精神,这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和传统特色。这些精神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体现了国有企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产业报国、振兴中华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且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二)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哲学的具体化。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中央企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从战略高度认识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性,努力改变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方式,逐步树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提炼和培育了具有现代气息和各具特色的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理念,形成了“企业发展是企业第一要务”、“文化管理是企业第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终身学习是企业第一需要”的核心理念,“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客户至上,诚信服务”的营销理念,等等,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和驱动力。

  (三)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逐步实现企业管理升级。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管理如果缺乏制度力的支撑,就难以把企业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理念转化为广大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许多中央企业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制度刚性与管理人性化相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员工的动力和自觉行动,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之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有效规范了管理行为,增强了执行制度的软性约束力,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

  (四)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形象力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央企业在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时,注重优化企业形象和规范员工行为,以形象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56家中央企业导入了企业形象系统,许多企业为确保企业识别系统导入的科学性、规范化,聘请了有关专家顾问进行具体指导,强调企业形象导入的实用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成为实施品牌战略的有力手段。各企业通过优化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员工的文化需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央企业的优势,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是中央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显著特点。许多中央企业非常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厂情教育示范基地和文体中心等,通过营造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用文化纽带打造团队精神。许多企业努力美化和净化企业环境,使员工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所属报刊、电视、协会等载体,为员工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提升了员工的文化品位,陶冶了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

  (六)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英雄模范是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中央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英才辈出、群星璀璨,不仅涌现出孟泰、王进喜、王启民、李黄玺、刘清华等一大批英雄模范,而且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培育了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勇于奉献的“四有”职工队伍,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成为中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骨干力量。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人才的考评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经济增长稳步提高,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目前,中央企业资产总量已经达到8.32万亿元。2003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和实现利润分别占到全部国有企业的44%和60.7%。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整个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现状不容乐观。总体上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企业动作缓慢,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普遍滞后。许多同志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方面的要求和热情,但认识不够到位,存在着一些模糊、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不少企业在实践中方法和措施不够得当,表层化、形式化的东西多,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少,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照搬照抄雷同的多,精心提炼和培育自具特色的少,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存在形神不统一和“两张皮”的现象。有些企业存在着短期行为,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或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缺乏,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人员素质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研究解决。

  二、认清形势,创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哲学理念的创新和飞跃,这个概念引入我国20多年来,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形成了新一轮的“企业文化热”。尽管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形象标识、产品品牌等基本内涵和功能认识大致相同,只不过认识高度、认同程度不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呢?

  第一,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指针,已经写进了《宪法》和《党章》,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本质要求和内涵来讲,与我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课题是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要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骨干企业,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既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央企业不仅要做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也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代表。

  第二,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内在要求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经过多年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根据2003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只有11家,占2%;而美国有192家,占38%;欧盟150家,占30%;日本89家,占18%。我们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仅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6家,这与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应有的地位、作用很不相称,而且在经营规模、赢利能力、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差距很大。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央企业面临着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其他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参与竞争的必然选择。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企业只有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更多的企业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第三,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内容、形式、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而企业文化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它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把职工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组织纪律观念、爱国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对广大员工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可以把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统一起来,有效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防止“两张皮”的现象。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管理为纽带,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载体。把先进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时代魅力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结合起来,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必然会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为之一新。

  第四,要从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培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点滴抓起,做长期的努力。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思想,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通过提炼、升华、灌输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能够创造出一种团结和凝聚职工的文化力量,能够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强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文化氛围,建设一支包括出资人代表、高级经营管理者和各类专业人才、科技带头人和科技人才、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技能人才的宏大的人才队伍,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经营者是缺乏远见的企业家。因此,各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把握方向,明确任务,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国资委成立之初就提出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荣融主任和毅中书记多次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探索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推进具有时代气息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的优秀成果,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企、产业报国,努力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提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具有各自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改善;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一致,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一致,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切实保障。

  中央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必须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要从我国的国情和本企业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行业、领域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考虑,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积极培育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必须把培育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力弘扬国有企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积极总结、提炼和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并被本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努力构筑中央企业之魂。必须注重经营理念的倡导。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出本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并不断注入新的理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宗旨、管理理念、营销理念以及人才观、质量观、市场观、竞争观等,努力建立完善企业的理念体系。必须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形象的塑造。通过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智能,以诚信经营为基石,努力养成职业道德,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优化企业环境,强化企业识别系统,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可信度,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必须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要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符合企业实际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到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转化为广大员工工作的动力和自觉行为,使企业管理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中央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等功能,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对内挖掘员工资质和潜能,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提高员工忠诚度、归属感和自律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对外提供优质商品和优质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赢得社会的信任,实现奉献祖国、报效社会、回报股东和关爱员工的和谐一致,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要重在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选择好突破口,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把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用符合文化理念的管理机制引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要突出特色。个性特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由于企业形成历史、所属产业、规模特点、构成素质、所处环境和地位作用不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总结出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概括和视觉形象设计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形成富有行业特点和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要务求实效。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要提倡化繁为简、实用易记的企业文化设计,防止盲目模仿或照搬外国模式,避免将企业文化表面化、玄虚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作风。要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形神统一,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系统推进,协调发展,着重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把握好度,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第一,关于继承与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辨证地扬弃。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体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要善于总结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企业精神和典型经验,注意吸收其丰富营养和文化精髓,着眼未来发展需要整合和创新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不断弘扬和升华企业精神,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广大员工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国家利益联结在一起,共同为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贡献力量。

  第二,关于共性和个性。文化的一致是企业灵魂的统一,是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重要纽带。没有统一性的文化建设要求,就不能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的企业形象和统一的企业品牌。建设集团文化应该保持文化的统一性,以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树立起集团的整体形象。但是,建设企业文化,不能大而化之,整齐划一,这样容易失去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样做别人看不出这个企业的行业特征,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更谈不上它有什么个性。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体现了同仁堂的特色和理念。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也提炼得好,好就好在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因此,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尤其在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时,要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第三,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精神产品,属意识形态,本身不具备可操作性。但它确实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影响甚至左右管理的效果,又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载体和手段。只有通过管理和多项制度才能将企业的核心理念、人本思想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使之成为规范,进而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的管理向文化力的管理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因此,我们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和专业管理有机结合,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内化与固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四,关于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认知认同并将其视为其视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他们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充分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员工的创造,开展各种活动需要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员工不认同就等于没有企业文化。要注意把领导者倡导和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规范的制度和完整的工作机制一以贯之地落实下去,成为员工的共识,体现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而不能搞少数人的形象工程。

  第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时也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拓了新的领域。中央企业要在继承优良传统发挥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斗志方面的积极作用,把“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念与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结合起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把先进的文化熔铸于企业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同时,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加强职工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

  第六,关于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是企业改革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共同面临的难题,它不仅关系到并购重组的全局,而且对重组后企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正在全球兴起,我们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也已全面启动。企业并购重组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并购重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文化能否融合。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两家企业并购重组后,因为文化难以融合而又没能有效地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目前困难重重。德国的戴姆勒和美国的克莱斯勒两家企业虽然走到了一起,但不同文化的冲突一直困扰着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这些世界著名的大企业所发生的文化冲突和融合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冲突和融合作为并购重组中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来破解。要知道,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是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中实现兼并重组企业的文化对接和超越,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科学整合文化资源,尽快形成一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适应新的企业特点的文化体系,促进企业新一轮的发展。

  第七,关于博采众长与以我为主。企业文化这个概念虽然是“舶来品”,但企业文化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欧美国家的企业文化中固然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但也要看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伦理、崇尚道德、信奉诚信、讲求仁义等经营理念。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会发表宣言时就曾说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当然,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勇于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路径依赖”,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借鉴吸收外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任何一个国家的本土企业都以本国的员工为主体,离开本国的文化根本不能生存,这也是诸多跨国公司实行人才本土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从中国的国情和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中央企业的特点,注重在以我为主基础上的博采众长,不要简单地照抄照搬,更不能全盘西化。要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努力培育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合金”文化。

  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企业文化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和可持续发展,其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都很强,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非下功夫抓好不可。目前,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从整体上讲尚属起步阶段,需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是一个重大原则,而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目标之中。从目前中央企业的情况看,有一半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没有制定规划、着手开展,因此,当务之急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抓紧抓好。制定好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中央企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结合贯彻实施拟下发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认真研究,制定或修订好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前瞻性、系统性、开放性、可操作性。

  第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顺利开展、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表明,领导重视与否是决定事情成功的关键。组织领导机构很重要,没有相应的机构、人员是不行的。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无论设在哪个部门,都应当明确专门人员来具体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党组)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领导,共同担负起建设企业文化的重任,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规划、定位、指导和协调,党政工团与其它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逐步构建有利于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有利于落实企业文化的责任制,有利于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组织体制,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做到企业文化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领导者任期制与企业文化建设连续性的矛盾,不因为企业领导人的更换而起落变化。企业文化建设决非是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的工作,要避免一轰而上,雷声大雨点小,搞短期行为,坚持重在建设,常抓不懈。

  第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不仅要靠领导力,更要靠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行为,而企业领导人的角色很重要的就是营造企业的执行文化。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有关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新知识,努力成为企业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和有效的管理者。要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文化,通过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企业,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的素质。要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要切实加强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以点带面,注重实效。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问题。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是对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投入,也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上,要总体规划,作出预算,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落实到位,不仅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而且要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美国通用电气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费用达10亿美元,而我们企业的培训经费非常之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项基金,但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时,要注重加大科技含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同志们,新世纪新机遇,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筹协调,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体系,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