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新年开新局 奋战“开门红”】中交集团:全力深化高质量发展 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2-24

【编者按】为决战首季开门红,各中央企业纷纷拿出实招硬招,细致谋划,提早布局。项目工地、生产车间、施工一线......央企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涌动着起步提速、开局争先的奋斗豪情。近日,国资委网站推出“新年开新局 奋战‘开门红’”系列报道,展现中央企业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敬请关注。

开年以来,中交集团树牢高质量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深化年”要求,聚焦交通强国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冲刺一季度“开门红”,以项目建设实效推进生产经营工作,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在新征程中展现中央企业的大担当、大作为。

重大工程施工忙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伶仃洋大桥施工现场,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副总工蒋明鹏正观察着第13榀钢箱梁的吊装。“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是我们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通过创新研发原创桥梁技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是我们的责任。”蒋明鹏说。

为保证伶仃洋大桥钢箱梁顺利架设,中交二航局技术攻关团队制定专项吊装方案,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模型,反复推演施工进程,不断完善施工组织计划,排查安全风险。同时,团队还研发了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一套设备便可同步实现吊装、行走等作业,有效提高全海上施工安全性及效率。

中交二航局牢牢把握重大创新机遇,推动企业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切实把机遇转化为二航局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统筹国内国外优质资源和市场,稳固“大交通”业务发展“基本盘”,拓宽“大城市”增量发展“主航道”,开辟智慧、融通、绿色产品业态“新赛道”,以全方位、高层级、宽领域转型升级推进该公司高质量发展。

图一.png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项目

初春的大连湾,寒意尚未退却,但工程建设者的热情丝毫不减。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沉管隧道内的沥青铺设典型施工现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海隧主体结构项目部总工刘宇紧盯现场沥青铺设进度,实时检测温度变化。

从主体结构完工到隧道整体贯通,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刘宇用坚守为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的顺利通车保驾护航。他说:“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大连湾海底隧道作为百年民生工程,质量对社会民生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党员干部,我必须冲到现场一线,紧盯进度,严把质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交一航局全面贯彻落实中交集团今年工作会部署,在工作会中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词,结合企业改革转型实际,将“双千亿”目标升级为“高质量双千亿”,围绕两级班子“协同能力建设”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重点工作,瞄准核心竞争力提升这一根本,全力提升市场开发质效、深化成本和现金流管理理念落地,成立“三链”管理提升工作组,推升三级公司基础管理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开创高质量双千亿新局面。

抢抓市场新机遇

随着低沉的汽笛声,中交集团旗下振华重工为云南水富港建造的首批2台轨道吊缓缓离开码头,驶向祖国的西南。在金沙江、岷江、横江交汇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港”的云南省昭通市水富港,即将迎来一批新“伙伴”。

近年来,振华重工响应号召,抓住内河市场发展新机遇,于2022年7月,与水富港签订项目合同,为其提供2台轻型岸桥和4台轨道吊,这是振华重工进入云南市场的首个港机类项目,标志着振华重工业务在内河港口“新赛道”发力起跑。“我们想把水富港项目做成标杆,并以此为契机,与更多内河港口加强合作,逐步探索出一条促进内河、内陆起重设备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项目营销副组长马文舒激动地说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振华重工在今年年度工作会中提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深化年”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该公司“1544”总体发展思路,聚焦稳步增长、项目履约、降本增效、改革创新、风险防控,结合实际作出了全年工作部署。振华重工将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供应链体系建设、数字化和智能制造转型、文化引领、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实现2023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大连湾.png

象山湾修复项目

新年的炮竹声还在回荡,中交水规院青岛分公司总经理邵铁政及其海洋团队已经站在了象山湾修复的现场,又一个国家级的海洋修复项目即将在水规院的支持服务下启动。邵铁政说:“我们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耕耘、扎根奉献,为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建设目标奋力向前。”

为保证象山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中交水规院海洋业务团队突破了砂质岸线修复、滨海湿地修复、牡蛎礁修复等领域技术壁垒,充分实地调研,走遍项目的每一段岸线,识别和诊断海洋生态系统现状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坚持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的原则,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交水规院积极在 “十四五”期间紧抓海洋业务市场的机遇期,响应中交集团号召,全面提升海洋类业务综合能力,强化海洋业务布局、扩大市场布点,构建海洋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加强人才储备,着力研究一体化、链系化业务模式,打造“海洋院”品牌,大力发展海洋业务这一新兴特色业务。

绿色发展促和谐

凛冽的海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上海临港海岸绵延9.5公里的施工线上,40余名工人在寒风中奋战。中交上航局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经理聂凯正徒步沿着海岸线逐个查看施工点。面对水上水下施工区域内多达11根盘根交错的海底管线必须避让的难题,项目团队采用BIM技术辅助现场施工,设置电子围栏,同时采取定点抛锚、设置浮标等多种方式确保施工中准确避开管线保护区域,保证管线安全。

聂凯介绍道:“这是上海规模最大的海洋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目前由384个透空式半圆体的混凝土依次搭建而成的游鱼造型牡蛎礁群已基本成型,它们将为临港打造一条‘会呼吸的海岸线’。”

上航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40余年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奋力成为中交集团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排头兵、先行者、主力军。

图片3.png 

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交三航院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设计推进会上,项目总工刘广红就总体规划,水域、陆域的环保、节能布置等进行具体安排。

该工程在设计方案中采用不连岛的总平面布置,保障岛礁区域生态,创新采用开孔式桶式防波堤结构维护区域海洋生态结构,以及岸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降低碳排放,并设置海洋生态空间和海洋修复措施。项目负责人施晓迪介绍道:“接过洋山工程的接力棒,我们倍感荣幸。责任在肩,我们要始终贯彻中交集团高质量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

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三航院设计团队将持续响应集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不断创新研究各类工程措施,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建设理念,打造新时代生态绿色港区,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三航院力量。

【责任编辑:俞昭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