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加河畔的华电蓝——中国华电打造中俄能源合作典范
伏尔加河畔的华电蓝——中国华电打造中俄能源合作典范

文章来源: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5-13
由莫斯科出发,向东北行驶约280千米,便来到了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著名古城雅罗斯拉夫尔市。5月初的雅罗斯拉夫尔平均气温仍不足10度,在该市西北地区,我国在俄最大电力合作项目——华电捷宁斯卡娅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站(以下简称“捷宁电站”)正源源不断地将优质的电力、热力带入这片广袤的东欧平原。
作为我国在俄首个大型电源投资项目、中国华电在俄第一个投资建设运营的绿地项目,该电站年发电量30.2亿千瓦时,年供热量81.4万吉焦,不仅能满足当地居民的供热需求,同时也会极大促进雅罗斯拉夫尔州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中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能源设施“硬联通” 铺就能源发展之路
雅罗斯拉夫尔是俄罗斯工业重镇,拥有多元化的高科技产业,传统的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工业等也非常发达。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数量和产量都在增长,电力需求不断增大,当地供电部门已难以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和重要伙伴,俄罗斯始终是中国能源合作布局中的关键支点,也是中国华电“走出去”战略深耕的重要方向。2017年6月20日,捷宁电站正式投产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48.3万千瓦,年发电量30.2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占全州用电量48%,极大缓解了当地电力短缺的问题,显著提升俄罗斯欧洲部分供电系统的输电量,并满足雅罗斯拉夫尔市西北部地区居民冬季采暖的需求。
走进捷宁电站,厂区整洁有序,高高的烟囱冒出缕缕白烟,却无一丝异味。主机房内,燃机在隆隆运转,驱动涡轮机和锅炉同时产生电力与热力,供给千家万户。
时任雅罗斯拉夫尔州代州长米罗诺夫曾表示,这一项目是该州发电量最大的电站,在填补当地巨大用电缺口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了140多个专业技术岗位。他认为,项目的顺利投产为俄中两国在电力领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技术标准“软联通” 共绘合作共赢之路
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过程中,中国华电不断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到全球,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管理”的全链条“走出去”,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作为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深度合作的标杆项目,在捷宁电站建设及运营中,引入的中国技术与标准就令俄方对中国企业的实力刮目相看。
捷宁电站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燃气发电设备,配备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减少25%的天然气消耗,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三成,对雅罗斯州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生产实际中,在两国技术标准未能互认的情况下,结合中国GB/T标准及华电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捷宁电站开展春季防汛检查、劳动保护日检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和隐患排查,顺利实现了“隐患攻坚年”隐患清零工作目标,确保了生产安全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自2017年商业运营以来,捷宁电站凭借稳定的安全管理,连续7年以满分成绩获得俄罗斯能源部秋冬季运行许可,获评雅罗斯拉夫尔调度局“最可靠电站”荣誉称号。
捷宁电站作为中国华电在俄投资布局的桥头堡,依托中国成熟电力技术、高性价比设备与俄罗斯本地资源优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出一条跨文化、跨标准、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2013年项目正式开工,到2017年全面投产,荣膺“中俄务实合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捷宁电站不仅成为雅罗斯拉夫尔州主要能源保障企业,也为中俄能源合作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工程。截至2024年底,项目累计纳税超60亿卢布,为当地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和大量配套产业机会,成为“走出去”央企本土化发展的典范,是俄企了解中国基建、中国产品的重要窗口。
守望相助“心联通” 共建共享幸福之路
“电相通、人相通、心相通”,在项目合作中,中国华电注重与东道国百姓民心相通,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搭建起一个友谊之桥和合作之桥。
捷宁电站在项目投产后积极践行属地化运营理念,在当地招聘了运行、检修、财务、生技等岗位员工,目前全公司189名员工中有168名俄罗斯籍员工,公司国际化的气氛也让员工之间建立起深厚友谊。
捷宁电站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当地社区发展和环境保护。在伏尔加河流域,连续5次举办鱼苗放流活动,累计投放鱼苗7.3万尾,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贡献了积极力量。此外,还定期组织中俄员工与当地民众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每年互过中俄节日,组织夏、冬季企业团建及电力工作者日,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区儿童及家长参观厂区。这些活动增进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展现了中国华电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
捷宁电站不仅是中俄合作的成功典范,更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标志性项目。未来,中国华电将依托捷宁电站这一平台,紧抓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机遇,继续发挥在能源领域的优势,在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为中俄两国经济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