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15
近日,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T3航站楼正式启用。这项青海民航发展史上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将显著提升西宁机场的集散疏运能力和综合服务效能。15.8万平方米T3航站楼与17.3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无缝衔接,2100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的拓展,也对信息流动的“大动脉”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域5G覆盖,部分区域5G-A覆盖,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再添“数字之翼”,这背后离不开一群通信人的超前部署和精密规划。
项目竣工之日便是信号畅通之时
中国铁塔青海省公司(简称“青海铁塔”)作为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方,紧密协同电信企业等各方,超前部署、深度融入。早在2020年机场三期扩建蓝图规划之时,青海铁塔便主动出击,与机场建设指挥部建立了紧密的协同机制,以“方案引领模式”实现规划统筹,整合客户需求和业主要求制定最终方案。“和早些年三家电信企业独自建设相比,铁塔公司统筹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大便利的。”机场建设指挥部信息化项目高级主管马聪介绍道。
所有通信设施建设都实时跟进机场指挥部建设进度,提前明确机场不同区域的信号质量及系统容量需求、技术演进需求等,确保了整体的信号覆盖质量;在图纸设计期,就已科学预留好了管线、桥架、机房位置等,并指定最佳位置建设汇聚机房,尽可能地让通信设施融入机场主体,兼顾功能和美观的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机场施工涉及多个专业交叉进行,如高空作业、电力作业,“铁塔公司和我们建立了联合调度机制后,相关的对接沟通工作从‘一对三’变成‘一对一’,管理起来更高效更规范。”马聪说。
本次项目中,青海铁塔全面整合三家电信企业的5G/4G公网覆盖需求,不同场景需求采用不同覆盖方案。T3航站楼、GTC(综合换乘中心)、ITC和业务办公大楼、职工公寓楼新建有源室内分布系统;酒店、安保中心、机务和场务用房新建无源室内分布系统,总面积达41万平方米。GTC内新建汇聚机房,新建传输,新老区域新建宏站5个。较电信企业自建总投资降幅超30%,累计节省行业投资1000余万元。
“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项目竣工之日,便是信号畅通之时。”青海铁塔通信发展部项目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杜发辉说,“通过一张规划图、四个同步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模式,确保通信建设与机场主体工程严丝合缝,节省了宝贵的工期与资源。”
打造青海现代化“数字空中门户”
面对机场方提出的“国内一流、高原标杆”的高标准建设要求,青海铁塔协同三家电信企业,将本次公网覆盖定位为一场通信技术的“高原攻坚战”。
针对航站楼独特的超大空间、复杂结构及人流量密集的特点,项目团队摒弃传统思路,创新性地采用了多频段协同、新型室分系统与宏微站立体组网融合方案——如同一位精密的“信号雕塑家”。在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单体大厅内,通过精确的仿真预测和点位部署:在值机岛、安检区等关键区域部署EM/BookRRU微站设备,同时通过pRRU方式对候机区、商业区等网络高容量区域进行精准覆盖,多种方式综合实现对航站楼“分层立体覆盖+业务热点增强”的融合部署,确保从值机柜台到安检口,再到最远端的候机座椅,实现5G/4G信号的无差别优质覆盖。
“我们的机场建设是按照‘鲁班奖’的高标准建的,所以对通信建设也要求用最好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马聪介绍道。青海铁塔在“创新”上下狠功夫。首先是施工方式上,在值机大厅钻石棱面穹顶下,创新采用“透波复合材料+隐藏式天线”设计,将pRRU设备嵌入装饰吊顶,既避免金属结构对信号的屏蔽,又保持建筑美学完整性;其次,面对机场高密集高容量的网络需求,采用了最新的5G-A网络技术,相比传统5G网络,能够提升3-5倍的速率体验和网络容量,更好地满足旅客的网络业务体验,也为未来行李自动追踪等智慧化应用预埋了网络基础启用。
这张精心打造的“精品网”,如同智慧机场的“数字血脉”,为机场行李追踪、智能安检、航显系统、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业务赋能,将为打造智慧机场和产业升级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