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南车自主创新世界最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09-02-18


  这个火车头带给我们惊喜!

  作为新一代大功率机车,它的能耗比内燃机车每年节省约50万元,减少的排放量约为4000辆小轿车的尾气总和,价格仅为进口同类机车的一半,单轴功率比上一代电力机车提高了1/4……

  这就是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功率六轴9600千瓦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机车就是人们俗称的火车头。目前,在我国铁路线上运行着17000台机车,大部分是内燃机车,仅有5000台是电力机车,而且是功率相对较小的产品。

  “一台六轴9600千瓦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即便我们将这套装备加价1000万元人民币出口海外,性价比也可谓天下无敌!”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说,“如果将这种现代化技术大范围地运用于中国铁路运输,将成为未来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火车头!”

  人才、资金、市场拧成一股绳

  总功率达9600千瓦的六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大功率机车,机车的系统集成、牵引电机、变压器、转向架、车体等技术水平更高、难度更大,堪称目前世界电力机车技术的金字塔尖。

  攀登这样的技术巅峰靠的是什么?

  技术人才冲锋陷阵。一台大功率六轴机车的零部件达12000多个,除了零部件,系统集成、技术工艺、质量控制等都是错综复杂的迷阵。“仅机车最后的总装步骤就要花费150道工序,制造难度可想而知!”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傅成骏介绍,为了研制这台大功率机车,公司16名专家、249名高级工程师、300名技师,全都当上了“车痴”。

  研发资金充分到位。据南车株机公司总经理徐宗祥介绍,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发环节,确保了公司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为了六轴机车,株机公司目前投入超过10个亿。“六轴机车项目对公司意义十分重大,我们正在成为世界级的机车装备系统集成商,跻身世界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先进行列。”徐宗祥说。

  铁路市场全力支持。2007年8月,铁道部与南车株机公司签订了1200台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六轴)电力机车购销意向协议,并正式签订其中500台合同。与此同时,在铁道部的组织下,以南车株机公司为创新主体,一场规模空前的跨地域、跨行业的大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今年1月16日,六轴9600千瓦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终于在素有“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的株机公司诞生了。

  重点项目成为创新舞台

  在电机公司工厂里,工人们通过研发制造六轴大功率机车,发明了一种中频感应焊接技术。在焊接牵引电机的关键零部件——转子时,工人们只需监督仪器,彻底改变了国内外企业长期对手工焊接的依赖。

  “现在我们生产一台转子只需15分钟,而美国GE公司依然要依靠人工焊接,焊接一台转子需要一天的时间。” 电机公司总工程师江有名很是得意,“我们发明的技术又精确又高效,老外专家看后都佩服得不行。”

  在南车株机,六轴机车已经成为一个培育创新能力和施展创新能力的经济舞台。作为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交通体系,电气化铁路建设是我国铁路现代化的重点,电力机车则是铁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据张曙光透露,目前,京沪、京广、浙赣、京九等铁路干线都已经完成电气化改造,电力机车将成为未来的主力车型。如果以每年替换1000台内燃机车计算,就能节约能耗5亿元,节约制造成本100亿元,而且对轨道磨耗更小,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有了大舞台,才能干大事业。”傅成骏深有感触,“六轴机车整个项目自主投标、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采购、自主管理。‘自主化’为企业发展筑高了平台,为个人发展拓宽了空间。”

  带动产业升级

  “正是因为重视创新,我们构建了一个铁路车辆装备自主创新的体系,培育了一批能为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挑起大梁的‘金蓝领’,” 中国南车总裁郑昌泓透露,南车上市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入到大功率机车和高速列车的研发制造,“正是得益于自主创新,我们才可以用5年时间把大功率电力机车的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30年!”

  更令郑昌泓高兴的是,六轴机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国产化率达到75%以上,不仅提升了南车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带动了一条产业链,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株洲联诚集团是株机公司附近的一家拥有4000多名员工的工厂。得益于生产电力机车的配套机械部件,企业去年的产值就达到了6.7亿元,2009年的产值将到13亿元。像联诚集团这样的配套企业,在株机公司附近就有20多家,一个以南车株机为核心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制造产业群已经形成并逐步壮大。

  “六轴机车项目将带动国内机电、电子元器件、钢铁、线材、化工等20多个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5倍的乘数效应,”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轩表示,形成的经济规模将达500亿元以上。

  项目的辐射效应还在扩展。六轴机车技术正平移到四川资阳,形成年产300台能力,在灾后重建的天府之国打造又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机车制造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