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文章来源: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2-05-31

  从5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会议上获悉,中国高速列车在“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实现“谱系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目标。为促进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此次论坛上,中国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单位,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以及中国南车、北车主机厂等16家科研院所、企业在联盟成立仪式上签字。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

  论坛围绕高速列车科技创新、高速列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各国高速列车科技创新模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了在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智能化和节能环保重大需求的新形势下,高速列车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任务,探讨了适应新形势的创新模式和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开放协同创新能力的途径。

  万钢在联盟成立仪式上指出,国家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是我国高速列车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推进高速列车技术创新,又好又快地建设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体系,提升高速列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万钢说,作为技术与产业创新链构建的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创新重要载体,联盟应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和独特的作用:一是要明确企业在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二是要促进高速列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持续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三是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在战略层面的紧密合作,创新产学研用合作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四是要促进高速列车技术与产业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会议期间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工作将沿四个重大技术方向展开:即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

  “十二五”期间,要形成我国自主的高速列车谱系化和适应性技术,研制满足不同运营条件和需求的高速列车、常规铁路高速化、具备国际适应性的可规模产业化车型系列,为我国规模、需求多样性和地理环境复杂性均居世界首位的高速路网的可持续运营提供全面的装备支撑。

  为全面提升高速铁路运力资源能力和列车运行在途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研究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及智能列车样车。

  据了解,2004年国务院通过并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国务院“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等企业开始全面引进国外动车组的动车组总成等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主要配套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掌握了高速动车组集成与制造关键技术,研制成功时速200-250公里、时速300-350公里的动车组。

  2008年2月,科技部和铁道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共同研发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以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等10家核心企业为创新主体,68个院士、500多名教授,25家重点高校、11家科研院所、5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紧密合作,形成了以政产学研用为特色的世界规模最大的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联合舰队”。

  仅两年时间,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就实现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轻量化车体、转向架、减振降噪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得CRH380A动车组成为我国自主化率最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

  2010年8月,CRH380A型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试验中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运营列车世界最高试验速度记录。

  此次由科技部主办、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承办的国际论坛吸引了来自科技部、铁道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近400人参加论坛。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著名的企业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庞巴迪等17家企业,以及来自德国、法国、英国、瑞典、西班牙、奥地利、美国、俄罗斯等国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53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