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3-07-18

  7月17日,中核集团在江西相山铀矿大基地宣布,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项目顺利终孔,钻探深度达2818.88米,突破了以往1200米的找矿深度,填补了我国铀矿深部找矿的空白,缩短了与国外铀矿深部勘查的差距。此次技术的突破,拓展了铀资源的找矿空间,为进一步扩大铀资源量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铀矿地质界里程碑式的工程,标志着我国铀矿勘查已经进入了一个更深更广的全新阶段。

  在国家地质勘探逐步向深度、广度发展的大背景下,中核集团在铀矿勘探上不断创新,突破了攻深找盲存在的技术瓶颈,这对推动和指导我国铀矿深部找矿勘查工作、为核电发展提供充足的铀资源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科技壮举,承揽了“上天下海”使命的“神舟”“蛟龙”在创造了科技里程碑的同时,也为人们展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承揽“入地”使命的深部钻探所揭开的地球“内幕”也让人们备感震撼。据了解,在业界,500米以上深度称为第一找矿空间, 500米至1000米或1500米深度的称为第二找矿空间, 1500米至2500米的称为第三找矿空间……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项目在相山铀矿大基地实施,开启了地下深层空间找矿的全新时代。

  相山铀矿大基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铀矿田,被称为中国的“铀都”。自2012年7月21日开钻以来,该项目用时仅9个半月顺利终孔,钻探深度达2818.88米,岩心采取率达到99%以上,是我国地质深钻工程中高效率、高质量、高科技的典范。

  此次深钻项目在钻探装备和工艺等方面,初步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在钻探装备方面,自主研发的深孔地质岩心钻探设备,大大提高了钻探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引领了深部钻探设备的发展方向。在钻探工艺方面,发现多段铀矿化和铅锌铜等多金属矿化、突破测井关键技术大幅提升测井能力、首次实现了全孔岩石矿化蚀变高光谱识别、预测的成矿远景区得到工程验证、拓展了新的找矿空间扩大找矿前景、揭示相山火山盆地三维结构特征、验证技术方法提升了攻深找盲能力、精确划分场址区地层、深部构造矿化定位和大口径高效深部钻探技术等十大成果。

  中核集团拥有完整的铀矿勘查采冶产业链体系,是我国铀矿勘查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近年来,通过加大铀矿勘查投入,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形成了“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勘查能力,钻探能力从1999年的不足3万米/年提升到现在的50万米/年。“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9项;申请专利250项,获得专利授权149项。具体表现在:

  掌握了多项铀矿地质勘查先进技术,铀成矿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铀资源量实现了铀矿勘查的历史性性跨越,其中北方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巴音戈壁、松辽等六大盆地成为万吨级以上大型超大型铀矿资源基地,重塑了我国铀资源的分布格局,使北方地区成为今后我国天然铀产业发展的战略基地。南方地区通过探深扩围,为老矿山稳产增产提供了接续资源。

  形成了堆浸、原地浸出和搅拌浸出工艺并存的新格局,使我国成为全球铀矿采冶工艺技术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堆浸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单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突破了地浸采铀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连续稳定生产,盘活5万吨以前无法经济开采的低品位砂岩型铀矿,为优化天然铀产业布局、推进战略重心向北方转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外铀资源拓展实现突破,阿泽里克矿首批铀产品已启运回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