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武钢工业港成为我国最大内河专用港口

文章来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4-10-12

百项科技攻关做大作业总量
武钢工业港成为我国最大内河专用港口

  今年1-9月份,素有武钢“粮仓”之称的工业港卸船纪录不断刷新,七八九三个月,卸船量连续突破100万吨,超额完成卸船任务94.34万吨,为武钢节约外委卸船费用1200余万元。依靠科技进步,如今,该港年作业总量已达到36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最大内河专用港口。

  工业港五座矿石码头均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除了四号码头使用的是链斗船卸船机外,其余四座码头使用的都是七十年代的浮吊卸船机。五座码头年设计能力520万吨,平均月卸船能力仅有43.33万吨。近几年来,随着武钢生产能力的扩大,每年水运进口矿石达到1100万吨。面对空前的卸船压力, 工业港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充分挖掘生产潜能。在投入资金实施技术改造时,积极利用成熟技术改造工艺设备,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取得100多项科技攻关成果。其中,科研项目《混匀堆积规律与工艺优化研究及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每年创效3000余万元。《提高混匀矿综合合格率攻关》项目获武汉市和武钢科技攻关一等奖。这些立足生产的科技攻关获奖项目,推动了生产能力和经济技术指标逐年大幅度提高。

  针对卸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工业港还注重发挥职工聪明才智和潜能,围绕生产重点和难点开展小改小革活动。二混匀车间职工王楚桥针对更换皮带托辊时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发明了多功能托辊更换器。设备部电器高工宋建行等针对混匀滚筒取料机大跨度、高精度、行走同步控制问题开展攻关,解决了取料机行走偏移问题,创效80余万元。今年1-9月,工业港职工完成技术革新小改小革成果116项,创效200万元。完成生产、设备、安全、质量等问题的攻关,创效800余万元。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工业港发展成为武钢原燃料输入输出、钢材进出口港口和大型原料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