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天宫神十交会对接 将开展多项空间实验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6-14

6月13日,航天员聂海胜漂浮进入天宫一号。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显示模拟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过程。

  北京时间6月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

  “神舟”五次对接“天宫”

  13日13时18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神舟十号飞船经过多次变轨于13日10时48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一号靠近。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就对接准备状态进行最终确认后,神舟十号飞船沿直线缓缓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靠拢。13时11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接触,在按程序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对接机构锁紧,两飞行器连接形成组合体。

  自动交会对接实施期间,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值守。身着舱内航天服的3名航天员密切监视着飞船仪表盘,并通过天地通讯系统迅速准确地向地面报告交会对接实施情况。

  3名航天员换上工作服

  在完成准备工作后,3名航天员进入神舟十号飞船轨道舱,脱下舱内航天服,换上蓝色工作服。经地面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内环境进行检查确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航天员下达了进入天宫一号的指令。

  在张晓光的协助下,聂海胜顺利开启天宫一号舱门,随后,3名航天员依次进入天宫一号,通过安装在舱内的摄像机镜头向地面科研人员挥手致意。

  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活动,为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积累经验。

  ■ 交会对接过程

  1 控制

  地面发射追踪器由地面控制,使它按比目标航天器稍微低一点的圆轨道运行。

  2 变轨

  通过变轨,使其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本一致的轨道,并与目标航天器建立通信关系。

  3 靠近

  追踪航天器调整自己与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距离和姿态,向目标航天器靠近。

  4 对接

  当两个航天器距离为零时,完成对接合拢操作,结束对接过程。

  ■ 特写

  手持钥匙打开“天宫”之门

  6月13日16时17分,告别首批访客360天后,于2011年9月发射的天宫一号再次迎来故乡来客。在顺利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后,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成功进入中国人的太空之家。

  在神舟十号飞船于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驾乘飞船的3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将乳白色的舱内航天服更换为蓝色工作服。随后,指令长聂海胜与航天员张晓光率先进入对接通道,准备开启天宫之门。

  站在天宫门口,指令长聂海胜的表情轻松自信,他松开了开门的“钥匙”——一个金属质感的把手,稍一用力,“钥匙”在空中打转,这是太空环境带给航天员独特而奇妙的体验。

  地面科研人员完成对天宫一号舱内环境的检查确认之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航天员下达了进入天宫一号的指令。

  随后,天宫一号的大门被轻轻推开,米黄色的“地面”呈现在眼前。

  仿佛一条灵活的鱼,又像一只轻盈的鸟,聂海胜一边轻轻挥手,一边“飞”进天宫一号。

  记者从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看到,天宫舱内,大红的中国结仿佛在向故乡来客致以“问候”。站稳了脚步的聂海胜转过头去招了下手,等候在舱门口的张晓光欢快地“游”进天宫,脸上的笑容洋溢着自信。

  最后进入天宫舱内的,是神十乘组中的女航天员王亚平。3名航天员手挽着手,面对着舱内摄像机,向地面挥手致意。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响起热烈掌声。 据新华社电

  ■ 揭秘

  美俄交会对接曾失败十几次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国际上已进行的一些对接任务,都非一帆风顺。

  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即使在1997年,俄罗斯的两个航天器还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空间交会对接事故——“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使“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光谱”号舱被迫关闭,部分氧气泄漏,动力系统也受到影响。

  之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完整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欧洲和日本则分别得到美国或俄罗斯的技术支持。美俄(苏)共进行过2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其中,俄(苏)失败了15次,美国失败了2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曾表示,与美、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相比,我们专门研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减少发射次数,并按我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可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同时,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还可同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相比之下,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