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央企联播 > 正文
华能集团紧急援建西藏过渡电源 把光明和温暖送到藏区

文章来源: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0-04-23

  2009年7月,西藏自治区政府于向国家能源局紧急求助,请求援建西藏过渡电源,以解电荒燃眉之急。华能集团获知后,主动请缨,独资援建,在国资委、国家能源局、铁道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等各方面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以超常速度高品质完成了援建任务,解决了藏中同胞欢度藏历新年以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急迫难题。

  一、电力告急,西藏求援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前一直受三大因素制约:通讯、交通、能源。如今通讯已不成问题,青藏铁路的开通也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困难,能源问题特别是冬季枯水期的用电紧张已成为制约西藏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

  西藏的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油气为辅,其中水电占70%以上。由于西藏电源结构性、季节性特点,近年来缺电矛盾不断加剧。此前藏中电网共有装机容量42万千瓦,冬季可调出力只有28万千瓦,可调电量7亿千瓦时,仅为需求的70%。多年来,藏中电网为保证重点行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每到11月中下旬冬季枯水期,对所有工业用电实行全部停供,直到来年5月左右再予恢复。即便如此,仍有10万千瓦缺口,便实现各区域轮流拉闸限电,这给当地群众的冬季取暖、家电使用、自制食品加工、引水取水等带来极大不便。

  藏中电力告急,成为影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为保证西藏繁荣稳定,2009年7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向国家能源局提出援建过渡电源的紧急请求,请求工程装机9台共10千瓦,希望在藏历新年的2009年12月30日前1-2台投产,2010年3月前全部投产。

  藏中缺电,事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事关藏族群众生活,事关藏区稳定。藏中电力告急,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支援西藏电力建设,是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藏区群众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国家能源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迅速派出考察组赴西藏实地调研,很快作出了援建藏中过渡电源的决定,并提出了“情融藏区,力克难关,早日发电,服务西藏”的援藏工作方针。

  二、华能集团挺身而出,主动请缨

  华能集团获知情况后,领导班子立即研究,认为作为中央企业,在国家和西藏需要的时候,应当勇于担当,履行社会责任,为中央分忧,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有责任、有义务为藏族同胞送去光和热。华能集团主动向国家能源局请缨,独家出资3亿元,为藏中地区无偿援建10万千瓦和阿里地区援建1万千瓦燃油发电机组。2009年8月初正式接受任务后,华能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设备组、土建组、前期组,抽调精干力量,一路南下福建购买设备,一路带领各有关方进驻拉萨施工现场,公司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援藏项目得到了社会各方支持。在华能人员奉命前去福建省福州榕昌电厂和厦门永昌电厂拆运选定设备时,刚开始有不少职工不让拆运,甚至发生围堵情况,当他们得知藏中地区缺电严重,其设备是用于援藏电源的主设备后,立即给与支持,并且加班加点帮助拆运设备,连续奋战48天,保质保量顺利完成了10台机组的拆卸、装箱任务。

  铁道部门大力支持。如何将机组设备由福州和厦门运到西藏是最大难题。柴油机(120吨)和发动机设备重、体积大,属于超级超限货物,加上路途遥远,对运输要求特别高。青藏公路既不能运输超过120吨的大件,又可能遇到大雪封山,要按时将设备运到,只能采取铁路运输。但青藏铁路运行两年来,由于路基和桥梁还未得到进一步考验和确认,还没有运输过超限物资。当铁道部领导在接到华能和西藏自治区请求后,连续数日彻夜研究,组织专家开展测绘,反复论证,排除各种困难,特批了两趟专列,并先后调集一百余人,牺牲“十一”和“中秋”假期,先后检查加固17座桥梁,并派专人看守直到运送设备结束,以团结援藏大协作精神,将10台发电设备如期顺利运抵了拉萨,开创了青藏铁路通车之后运输大型设备的先河。

  中石油、中石化公司积极支持,倾力奉献,克服高山险阻,不畏长途运输,确保提供优质低价发电用油,有力支持了援建项目的正常进行。

  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合力攻坚,各个方面为华能援藏项目提供了巨大支持。

  三、“缺氧不缺精神” 创造华能奇迹

  援建工地在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乃琼镇色玛村堆龙曲河畔,这里虽被称为“上谷极乐之地”,但自然环境恶劣。冬季的西藏拉萨,夜间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5度,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只有14%,异常干燥;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8%,初上高原的人即使坐着不动,心跳也可以达到每分钟100次。

  援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华能职工自知责任重大,在施工条件差、气候环境恶劣及高原缺氧等诸多困难面前,合力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挑战的攻坚战。他们提出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口号,要在世界屋脊上许多人不敢涉足的“禁区”,挑战生命极限,创造电力奇迹。住在简陋的板房中,靠电热毯取暖,经常因停电而半夜冻醒,常常于深夜起床上工地干活以驱冷。由于缺氧,不少人出现高原反应,以至病倒,经常挂瓶打点滴,有时五六个人一起同时病倒挂瓶打针。但全体人员凭着非凡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叫苦。一位共产党员在项目开始即蓄须明志,不圆满完成任务,不剃发不离高原。

  由于低温,拉萨地区10月底之后就很难进行混凝土浇筑。为确保工程进度,援建人员科学分析情况,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施工措施,发扬“白加黑”、“5+2”的拼搏精神,采取温水灌浆方法,选购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给混凝土加上多层塑料膜、电热毯、保温棉,采取多班次、多机具、多监理昼夜连续作业的施工方式。高速并不意味着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施工人员没有因为赶工期而放松对施工质量的要求,电站主厂房由原来的钢筋混凝土设计,改为全钢结构,增加投资约1000万元,缩减工期1.5个月;主厂房设计按9度抗震设防,用钢量超过1000吨,即使发生汶川那样的强烈地震,仍能确保电站安然无恙;主厂房外墙采用夹层隔热保温板,节能效果好;多采购了1套整机作为备品,还单独购置了300多万的其他备品备件,不但保障安装调试需要,也解决了将来高原地区进口设备备件供应难问题。在调试阶段,对每个机组都要经过三天三夜72小时的连续运转试验,确保安全稳定。在华能集团的精心组织下,在深圳力昌公司、葛洲坝工程公司、中达联监理公司、西安电力设计院等各参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援建争抢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实现了全程安全。

  2009年12月,华能援藏工程的第1、2、3台机组先后建成投产,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地超额完成了国家能源局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至2010年1月29日,整个工程9台机组共10余万千瓦(9×1.15万千瓦)装机全部建成,赶在“双节”(农历春节、藏历新年)前投入运营。这一即使在内陆地区也需要10个月才能完成的建设工程,华能人仅用4个月就圆满完成,被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誉称为“华能奇迹”。

  四、中央的温暖到藏区

  1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部建成投产,藏中电网的供电能力一下增加了20%,占全西藏用电负荷90%的藏中地区的电力供应,从此有了新的保证,为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强大保障。

  2010年1月29日,华能集团正式将投产机组无偿移交给西藏电力公司运营。堆龙德庆县副县长贡扎曲旺兴奋地表示:“在高寒、缺氧的情况下,在很短的工期内,华能用质量和速度创造了奇迹,为西藏人民带来了新的温暖和光明。这是一个生态工程,也是一个民心工程,更是一个促进民族和谐的新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憨厚的色玛村村支书尼玛,在施工当初曾带领十几个村干部阻止施工,现在高兴地说:“华能人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施工影响水渠引水,他们就用抽水机供水,村里提出的合理要求都得到了满足,工程施工增加了村里的就业,他们是以实际行动增进民族团结的表率。” 以前饱受拉闸限电困扰的当地村民朗珍喜悦地说:“以前一到冬天家里的电器基本都无法使用。电站建成以后,用电有保障,村民都很高兴。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华能。”乃琼镇镇长强巴多次深情地说:“华能援藏工程,饱含着中央领导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意,凝结着国家能源局、有关部委和咱们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承载着所有参建者关心西藏、奉献西藏的美好心愿和艰辛努力,彰显着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风范,是民族团结和谐的光辉结晶,是边疆稳定发展的美好见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