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贵州监管企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脱困发展

文章来源:贵州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16-03-14

面对产品需求大幅下降、供给能力持续过剩、企业效益普遍下降的严峻形势,贵州省国资委监管的开磷集团、首钢贵钢、水矿集团等生产性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有力有序化解过剩产能。

坚决严控新增产能。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定新增产能的“天花板”,既遵循市场规律,又“跳起来摘桃子”。水矿集团坚持“有保有压”抓项目,对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条件尚不具备的项目坚决停缓建,对资金需求不大、已具备条件、快形成能力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转换。遵钛集团根据目前市场发展需要,在参照国外海绵钛产能规模的基础上,确定25000吨海绵钛的产能规模,不再新增产能。首钢水钢按照“止血保链保生存,改革创新谋发展”的思路,实施减法改革,严控资金管控与资本运作,扭转依靠“外部输血”的高负债经营模式,产能规模从原500万吨压产到350万吨的经济生产规模。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各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在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作为重点淘汰对象,扎实抓好关停退出。水矿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已经关闭红旗煤矿、顶拉煤矿2处矿井,核定产能44万吨/年,下一步,拟退出盛远煤矿、中岭煤矿二井、马场煤矿、大坝田煤矿、那罗寨煤矿三井5个矿井,能力355万吨/年。盘江资本成立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小组,对公司煤矿及周边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对地质灾害严重、煤质煤种差、开采方式落后、成本高、安全保障低、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矿井实施退出和转型,从源头遏制亏损势头,提高产业集中度及煤炭开采利用效率。目前,已关闭2处产能75万吨/年、停产停建6处煤矿产能630万吨/年,正在实施整合、关闭1处产能115万吨/年的煤矿。六枝工矿对现有八对矿井按照“关四留四”原则进行处理,拟关闭化处、玉舍、马临3对资源条件差、灾害严重、扭亏无望的生产矿井和竹林1对停产矿井,去产能240万吨/年;保留比德1对资源条件好、具备发展潜力的生产矿井和新华、化乐、聚鑫3对在建矿井,保留产能420万吨/年。首钢贵钢在实施城市钢厂搬迁过程中,淘汰能耗高、工艺落后的650半连轧机组产能18万吨,淘汰50型无缝钢管机组产能2万吨,暂缓30万吨电炉15万吨产能的搬迁,有效实现减量、环保搬迁。

大力优化存量产能。各企业把推动转型升级作为优化存量产能的重要抓手,集中精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转产。开磷集团针对基础性产品和传统产品比重较大的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缓释肥、水溶肥、液体肥、微量元素肥等高端新型肥料的研发步伐,布局新型肥料业务发展。水矿集团要求新矿区一律配套洗煤厂,老矿区要完成原有冶炼精煤洗煤厂技改并安装动力煤洗选系统,做到高灰高硫煤一律经过入洗后再流入市场。针对当前产能过剩、产品市场需求不旺的实际情况,贵绳集团专门成立5个产品项目工作小组,以公司主管或分管领导或主要产品负责同志牵头,从各单位抽调专业对口工程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在港机用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遵钛集团将2016年确定为“产品提升年”,以提升小粒度海绵钛产量比例为重点打造“精品生产线”,努力实现从大众化产品向高端化产品迈进。首钢贵钢按照“分块管理、分业施策”的思路,将原来唯一的钢铁板块划分为“钢业、非钢业、园区开发”三大板块,实施“多条腿”走路发展战略。

开拓产能利用空间。各企业坚持深挖潜力提质增效,采用营销新模式,开拓市场新空间,对外转移一批产能。保利久联狠抓销售工作,修订完善《民爆产品销售激励方案》,强化激励考核,激发销售队伍活力,提升主要区域市场占有率。遵钛集团以军工和航空航天需求为突破口,调整市场结构,培育核心市场主体。贵绳集团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加大对港机用、电铲用、船舶用等钢丝绳生产保障力度,推动形成产品结构和需求结构相匹配的生产关系。瓮福集团依托与中储粮合作形成的粮食收储网络优势,以专业合作社平台为支撑,实施肥农结合战略,稳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开磷集团借助“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利用已开发的国内外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在更高更广平台上配置要素,提升集团公司实体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