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湖北农发集团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助力“三农”发展

文章来源:湖北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4-05-24

  湖北农发集团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立足湖北资源和发展优势,以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粮油、畜牧、种业、水产、蔬菜、农事服务等产业,在提升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联农带农富农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强化全产业链建设 夯实农业强省基本盘

  一是做大做强优质稻米产业链。在全国稻米主产区监利注册江汉大米集团,打造江汉大米展示营销中心,与天天旺、洪森实业合作,以“江汉大米”全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加快大米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实施,预计年底大米加工能力可达190万吨/年,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三。畅通“北粮南运”“鄂粮西运”大通道,建设四大粮食产业物流基地,搭建粮油供应体系和产销对接平台,保证湖北“米袋子”安全,并为全国粮食安全多做贡献。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淡水产品产业链。全面落实“虾十条”“鳝七条”,擦亮“潜江龙虾”“仙桃黄鳝”金字招牌。小龙虾产业集团一季度销售额超3亿元,推动肥肥虾庄、中虾并购项目落地,推动与青岛啤酒节组委会对接相关合作事宜。加快仙桃黄鳝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自4月份正式育苗以来,已出苗约1.5亿尾,力争全年出苗5亿尾,带动更多养殖户发展。流转大水面25万亩,开展生态鱼增殖渔业等项目。加快钟祥600万斤虹鳟鱼特色设施渔业项目建设,投资3.9亿元布局10万吨淡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三是全面布局食用菌产业链。成立湖北香菇集团,通过新型精深加工、贸易、供应链等业务,做大做强香菇产业。并购森源科技、诚友农业,为随州品源等加工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启动干香菇初加工及出口香港业务,提升农民养菇致富积极性。四是持续完善“4+N”种业体系。组建江汉大米产业技术研究院,夯实江汉大米、小麦、玉米、油菜等种业产业链布局,一季度销售江汉大米种子近30万公斤、春性油菜种子近10万斤、芝麻种子5200斤。加快与恩施、襄阳等地龙头企业合作,引进茶叶、魔芋、土豆等品种资源,开发湖北特色作物品种。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 打造强县工程主力军

  一是实施“百亿龙头”培育计划。围绕稻米、水产、畜牧等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实施“百亿龙头”培育计划,力争到2027年拥有百亿农业龙头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以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狠抓项目投资。2024年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围绕重点县市和特色产业发展精深加工项目15个,总金额过70亿元,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以龙头企业投资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和提档升级。三是壮大农垦农场联盟。已与23家国营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形成入盟入股与项目投资互动互促的良性格局。在竹溪县综合农场投资1500万元打造“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在枣阳市车河农场投资7.5亿元实施万头肉牛项目,在草埠湖农场投资1.35亿元开展湖羊养殖。同时,依托中央厨房和团餐业务,积极在农场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开展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在五峰县通过提高机械作业效率、改良土壤品质、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应用、打造线上管理平台、建设示范智慧茶园等一系列措施,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促进茶农增产增收。

  加快推进供应链建设 探索联农富农新路径

  一是建设生猪供应链平台。5月9日湖北生猪供应链平台启动上线,吸纳引进生猪产业链育种、饲料、动保、养殖、屠宰加工等上下游企业,通过“七共”(资金共融、品种共育、物资共采、产品共销、品牌共创、服务共享、数据共联)模式,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资源有效聚合,稳步扩大交易量,打通信息壁垒,推进联合育种项目,加快培育“楚香黑猪”“硒都黑猪”“零号土猪”等湖北本土品牌,力争达到服务2000万头养殖规模,成为中部最大的生猪产业集群,实现养殖降本增效和产销高效协同。二是搭建农事服务供应链平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科学种植结合,促进粮食稳产高产,解决“谁种地”问题。整合“耕种管收烘储加销”各环节市场主体,链接农户、农资、农技、农机、信息、金融等资源,以江汉大米为抓手发展订单农业,实现生产降本增效、规模连片种植、联农带农富农,提升农事服务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平台计划6月份上线测试,力争今年内达到服务不低于1000万亩规模,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农事服务平台。同时,积极谋划推进食用菌、水产等供应链平台建设。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